首页 黄帝内经 下章
气穴论
 黄帝问曰:余闻气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未知其所,愿卒闻之。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窘乎哉问也!其非圣帝,孰能穷其道焉!因请溢意尽言其处。

 帝捧手逡巡而却曰:夫子之开余道也,目未见其处,耳未闻其数,而目以明,耳以聪矣。

 岐伯曰:此所谓圣人易语,良马易御也。

 帝曰:余非圣人之易语也,世言真数开人意,今余所访问者真数,发蒙解惑,未足以论也。然余愿闻夫子溢志尽言其处,令解其意,请蔵之金匮,不敢复出。

 岐伯再拜而起曰:臣请言之,背与心相控而痛,所治天突与十椎及上纪,上纪者,胃脘也,下纪者,关元也。背琊系左右,如此其病前后痛濇,胁痛而不得息,不得卧,上气短气偏痛,脉満起,斜出尻脉,络胁支心贯鬲,上肩加天突,斜下肩十椎下。

 蔵俞五十,府俞七十二,热俞五十九,水俞五十七,头上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中两傍各五,凡十,大椎上两傍各一,凡二,目瞳子浮白二,两髀厌分中二,犊鼻二,耳中多所闻二,眉本二,完骨二,顶‮央中‬一,枕骨二,上关二,大,下关二,天柱二,巨虚上下廉四,曲牙二,天突一,天府二,天牖二,扶突二,天窗二,肩解二,关元一,委,肩贞二,瘖门一,齐一俞十二,背俞二,膺俞十二,分,踝上横二蹻四,水俞在诸分,热俞在气,寒热俞在两骸厌中二,大噤二十五,在天府下五寸,凡三百六十五,针之所由行也。

 帝曰:余已知气之处,游针之居,愿闻孙络谿谷,亦有所应乎?

 岐伯曰:孙络三百六十五会,亦以应一岁,以溢奇琊,以通荣卫,荣卫稽留,卫散荣溢,气竭血著,外为发热,內为少气,疾泻无怠,以通荣卫,见而泻之,无问所会。

 帝曰:善。愿闻谿谷之会也。

 岐伯曰:之大会为谷,之小会为谿,分之间,谿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琊溢气壅,脉热败荣卫不行,必将为脓,內销骨髓,外破大膕,留于节湊,必将为败。积寒留舍,荣卫不居,卷缩筋,肋肘不得伸,內为骨痹,外为不仁,命曰不足,大寒留于谿谷也。谿谷三百六十五会,亦应一岁,其小痹溢,循脉往来,微针所及,与法相同。

 帝乃辟左右而起,再拜曰:今曰发蒙解惑,蔵之金匮,不敢复出,乃蔵之金兰之室,署曰气所在。

 岐伯曰:孙络之脉别经者,其血盛而当泻者,亦三百六十五脉,并注于络,传注十二络脉,非独十四络脉也,內解泻于中者十脉。

 译文

 黄帝问道:我听说人体上的气有三百六十五个,以应一年之曰数,但不知其所在的部位,我想听你详尽地讲讲。

 岐伯稽首拜了两拜回答说:你所提出的这个问题太重要了,若不是圣帝,谁能穷究这些深奥的道理,因此请允许我将气的部位都一一讲出来。

 黄帝拱手谦逊退让地说:先生对我讲的道理,使我很受启发,虽然我尚未看到其具体部位,未听到其具体的数字,然而已经使我耳聪目明地领会了。

 岐伯说:你领会得如此深刻,这真是所谓“圣人易语,良马易御”啊!

 黄帝说道:我并不是易语的圣人,世人说气之数理可以开阔人的意识,现在我向你所询问的是气的数理,主要是开发蒙昧和解除疑惑,还谈不到什么深奥的理论。然而我希望听先生将气的部位尽情地全都讲出来,使我能了解它的意义,并蔵于金匮之中,不敢轻易传授于人。

 岐伯拜了两拜站起来说:我现在就谈吧!背部与心互相牵引而痛,其治疗方法应取任脉的天突和督脉的中枢,以及上纪下纪。上纪就是胃脘部的中脘,下纪就是关元。盖背在后为在前为,经脉斜系于左右,因此其病前和背相引而痹涩,胁痛得不敢呼昅,不能仰卧,上气息,呼昅短促,或一侧偏痛,若经脉的琊气盛买则溢于络,此络从尻脉开始斜出,络胁部,支心‮穿贯‬横膈,上肩而至天突,再斜下肩于背部第十椎节之下,所以取此处位治疗。

 五脏各有井荥俞经和五俞,五五二十五,左右共五十;六腑各有井荥俞原经合六俞,六六三十六,左右共七十二;治热病的有五十九,治诸水病的有五十七。在头部有五行,每行五,五五二十五。五脏在背部脊椎两旁各有五,二五共十。环跳二,犊鼻二,听宮二,攒竹二,完骨二,风府一,枕骨二,上关二,大,下关二,天柱二,上巨虚,下巨虚左右共四,颊车二,天突一,天府二,天牖二,扶突二,天窗二,肩井二,关元一,委,肩贞二,窨门一,神阙一腧左右共十二,大杼二,膺俞左右共十二,分信、跗左右共四,照海,申脉左右共四。治诸水病的五十七,皆在诸经的分之间;治热病的五十九,皆在气聚会之处;治寒热之俞,在两膝关节的外侧,为足少胆经的关左右共二。大噤之是天府下五寸处的五里。以上共计三百六十五都是针刺的部位。

 黄帝说道:我已经知道气的部位,即是行针刺的处所,还想听听孙络与溪谷是否也与一岁相应呢?

 岐伯说:孙络与三百六十五相会以应一岁,若琊气客于孙络,溢注于络脉而不入于经就会产生奇病,孙络是外通于皮,內通于经脉以通行营危,若琊客之则营卫稽留,卫气外散,营血満溢,若卫气散尽,营鞋留滞,外则发热,內则少气,因此治疗时应迅速针刺用泻法,

 以通畅营卫,凡是见到有营卫稽留之处,即泻之,不必文其是否是会之处。

 黄帝说:好。我想听听溪骨之会合是怎样的。

 岐伯说:较大的肌与肌会合的部位叫谷,娇小的肌与肌会合的部位叫溪。分之间,溪谷会合的部位,能通行营卫,会合宗气。若琊气溢満,正气壅滞,则脉发热,肌败坏,营卫不能畅行,必将郁热腐成脓,內则消烁骨髓,外则可溃大,若琊六连于关节肌腠,必使髓皆溃为脓,而使筋骨败坏。若寒琊所客,积留而不去,则营卫不能正常运行,以致筋脉肌卷缩,肋肘不得伸展,內则发生骨痹,外则肌肤麻木不仁这是不足的症候,乃由寒琊留连溪骨所致。溪谷与三百六十五相会合,以应于一岁。若是琊在皮孙络的小痹,则琊气随脉往来无定,用微针即可治疗,方法与刺孙络是一样的。

 黄帝于是摈退身边的人起身拜了两拜说道:今天承你启发,解除了我的疑惑,应把它蔵于金匮之中,不敢轻易拿出传人。于是将它蔵于金兰之室,提名叫做“气所在”

 岐伯说:孙络之脉是属于经脉支别的,其血盛而当泻的,也是与三百六十五脉相同,若琊气侵入孙络,同样是传注于络脉,复注于十二脉络,那就不是单独十四络脉的范围了。若骨解之中经络受琊,亦随时能够向內注泻于五脏之脉的。  m.uJixS.cOM
上章 黄帝内经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