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易中天品三国 下章
第八讲 鬼使神差
 在诸侯割据的三国时代,曹为了‮服征‬天下屡屡带兵出征,讨伐四方。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神机妙算的人,在曹舂风得意的时候给了他沉重一击,后来又在关键时刻给了曹关键帮助。这个人不是诸葛亮,既没有羽扇纶巾,也没有锦囊妙计,那么,这个人是谁呢?《易中天品三国之鬼使神差》即将播出,敬请关注!

 曹奉天子迁都许县以后,拥有了最大的政治资本和人力资源,于是,他一手举起奉天子的旗帜,一手‮出拔‬征讨天下的刀子,试图以次号令诸侯平四海,一同行动。这当然并不容易,也不可能十分顺利。在这个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曹好几次差一点就全军覆没,死于非命。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他能够化险为夷,转败为胜呢?又是谁鬼使神差般地来到他的身边,给了他关键地帮助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将为我们精彩品三国之——鬼使神差。

 易中天:

 在前面的讲座里面,我们讲到汉献帝建安元年,也就是公元196年,对于曹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这一年他做了两件大事,一个是奉天子,第二个是屯田。第一件事情使他获得了政治上的优势,第二件事情使他获得了经济上的丰收。他现在有了一个在当时看来正义的旗帜,另外又有了丰足的粮草,他可以来实现他的政治理想。那么他顺利吗?

 事情一开始叫做出奇地顺利。汉献帝建安二年,也就是公元197年的正月,曹南征张绣。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张绣算是实力比较弱的,吃柿子拣软的捏,先拿张绣开刀。结果怎么样?曹的军队开到宛城的时候,张绣举手投降。这是一个意外的胜利啊,曹刚刚奉天子以令不臣,或者说挟天子以令诸侯,就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宛城,‮服征‬了张绣,曹就开始飘飘然了,就开始得意忘形了。他做了两件不该做的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強纳张绣的婶婶,也就是张绣的婶婶估计是很漂亮的。曹这个人他是喜欢‮女美‬的,他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搂草打兔子,除了占领这个城池,或者政治上的胜利以外,顺手牵羊也弄几个女人回去。他一眼看去,张绣的婶婶这么漂亮,哈哈,笑纳,这让张绣觉得很没面子,很屈辱。另一件事情,他就是和张绣的贴身侍卫胡车儿套近乎,曹除了喜欢‮女美‬以外他也喜欢人才是吧,一看胡车儿这是个人才,又送钱又送礼又请客又吃饭,这让张绣感到紧张,什么意思啊?是不是要谋杀我啊?于是张绣突然反叛,这个反叛是在曹措手不及的时候发生的,结果打得曹落花水、丢盔卸甲。曹的长子曹昂,这是曹最中意的接班人,牺牲了,曹最贴身的爱将典韦牺牲了,还搭上了一个侄子叫曹安民,曹自己也差一点人头落地。

 所以这个人得意,不要忘形,得意的时候还是把尾巴夹起来好。曹这个人是夹不住的,他一得意他就忘形,果然吃了亏了。那么策划这一次反叛的人叫做贾诩,贾诩是甘肃武威人,字文和,文章的文,和平的和,很好的字,可是这个人干的活儿可以称之为“武”他是专门捣乱的。

 *贾诩做了什么事情,会得到“武”的评价呢?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西北军阀董卓入京,废立皇帝,震动朝野,并且滥杀无辜,株连无数。于是,司徒王允联合吕布在朝廷上刺杀了董卓,董卓旧部李傕、郭汜见主帅身亡,心灰意冷,准备解散队伍逃跑,在路上遇见贾诩。贾诩为他们出谋划策,结果却给‮家国‬带来了灾祸。

 当时董卓的旧部李傕和郭汜这两个人准备解散了‮队部‬就回老家去,抄小路回老家,算了,不干了。路上碰到贾诩,贾诩说二位将军到哪里去啊?他们说你看董大帅都死于非命了,咱还回西北去吧!嗨,贾诩说,就你们两个这样就想回西北去,你们的‮队部‬呢?解散了。你们这两个人‮队部‬都没有了是个什么将军啊?告你吧,路上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捉拿归案,你们这是找死去了。这两个说,那你说怎么办呢?贾诩说很简单啊,收拾旧部,杀回长安,为董太师报仇!你杀回去成功了,奉‮家国‬以令天下,这个和奉天子以令不臣、挟天子以令诸侯都是如出一辙的,这个话。你杀回长安去成功了以后你把皇帝当个宝贝抓在手上,号令天下;不成功你再走也不迟啊,你干吗现在就跑回去啊!两个人想,是啊,我们干吗现在就解除武装,灰溜溜地回去,杀回去!两个杀回去了,一塌糊涂,这是贾诩干的好事。

 那么这两个家伙回到长安以后祸‮家国‬,祸‮民人‬,‮杀屠‬大臣,贾诩自己都觉得这事儿是不是干错了。所以这两个家伙要给贾诩封个侯,贾诩说什么救命之恩,这个是小事情了,我不要当侯。说那你就当个上书仆吧,当个大官,贾诩说你看我这个人又没有什么名声,又没有什么面子,让我当这么大个官我怎么当得下来呢,不当不当不当。他不当,他不接受这个酬谢。就弄得这个李傕和郭汜这两个人对他是又信任、又尊敬、又崇拜、又害怕,那么这个时候贾诩倒利用这个关系做了些好事,比方这两个豺狼要杀谁的时候,贾诩就拦一拦,也做了点好事。

 等到汉献帝被接回洛的时候,贾诩想,这个地方我就不能再待了,我不能再在朝廷待下去了,走吧!他就辞去了官职,出来了。出来了七转八转地最后就到了张绣这儿,张绣对他奉若上宾,言听计从。那么张绣想反叛曹的时候,贾诩就跟他设计了,就说你去跟曹说,说我们的‮队部‬要移防,就是‮队部‬我要调动一下,防区要变一下,问曹可不可以?曹说可以啊,曹那个时候得意洋洋么。然后又跟曹说,说我们这个军队的运输车比较小,很多东西装不下,能不能允许我们的战士把盔甲和武器都随身携带,我们盔甲就穿在身上了,武器就拿在手上,以免我搬运起来比较困难,行不行?曹这个时候风花雪月啊,可以可以可以。于是这个张绣的‮队部‬就穿着军装,扛着武器,开着战车,堂而皇之地从曹的军营前走过,突然调过头来,冲进曹营。那当然是杀了曹一个措手不及,贾诩干的事情。

 那么这一次对于曹来说那是一个惨败了,但是曹没有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这是曹了不起的地方,他甚至没有追究主张接受张绣投降的那些人。换了别人,比方说袁绍或者袁术,他肯定要追究:当时是张绣要假投降——他肯定现在要说张绣是假投降,——张绣当时假投降是谁主张赞成的?曹没有,自己做检讨。他把‮队部‬召集起来跟将领们说:这次是我错了,而且我知道我错在哪里了,我接受张绣投降的时候我应该扣他一个儿子在我军营里作人质,我没做这件事,我错了,我下回不会再错了。这个应该说是曹了不起的地方。

 *曹为什么会在南征张绣的战争中失利?根据易中天先生的分析,曹是得意忘形,做了两件不该做的事情,结果导致了投降的张绣突然反叛,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这是曹不够成的表现,但是,曹没有推卸责任,而是主动做检讨,承认了错误。那么,在接下来和张绣的几次较量中,曹变得成了吗?

 但是一个人要成也没那么快,曹也一样。所以到了第二次,也就是汉献帝建安二年的十一月,曹再次南征张绣的时候,就把张绣打了个落花水。曹这一次虽然是昅取了上次的教训,不骄傲了,不翘尾巴了,取得了胜利了,不等于他下次还要胜利。那么到了第三次,汉献帝建安三年的时候,四月份,曹三征张绣,这一次又差点栽个大跟头。当时曹的军师叫做荀攸,我讲过了,荀攸是曹前期五大谋士之一,他当时的官职叫做军师祭酒,军师祭酒这个官职是曹发明的,相当于现在的参谋,随军作战参谋。荀攸就建议曹不要打张绣,他说张绣上次被您打到穰城以后,他就和刘表结成了联盟,由刘表提供粮草,而刘表这个人他是不会当真给张绣提供粮草的,所以张绣和刘表两个人总有一天他们自己要打起来,我们不如等一等。你现在把他们急了,他们两个就结成死,联合起来打我们,对我们不利。曹不听,结果怎么样呢?结果果然刘表和张绣结成死,联合起来打曹

 这个时候曹就下令撤军,曹一下令撤军张绣就高兴了,马上下令追击,贾诩拦住,将军万万不可追,你追,必败。张绣说,不会啦,这曹已经逃跑啦,我们不乘胜追击啊?他说追!结果怎么样呢?结果被曹打得大败,丢盔卸甲,灰溜溜地回来了。刚刚坐下,一口水还没喝呢,贾诩说,将军,赶快再追!张绣说,先生这话我就听不懂了,上次张绣要去追先生说不能追,现在张绣都打败回来了先生说赶快追,什么意思啊?贾诩说你不要问什么意思了,你现在追就是。张绣想这个,这个没道理啊,但是一想这个贾诩真是料事如神,那就追吧!好,了不起我再败一回。又收拾他的残兵败将,又追过去,大胜而归。这回来以后张绣就对贾诩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先生,第一回张绣是以兵追退兵,先生说必败;第二回张绣以败兵追胜兵,先生又说必胜,张绣左思右想它怎么都想不明白,先生能不能指点一下?。嗨,贾诩说,这个事情其实非常地简单,将军你想一想,曹和我们作战,他有失利吗?没有;他有失误吗?没有;他有失策吗?没有,那他为什么要撤退?一定是他后面出事了,一定是他后院失火,朝中出事,所以他是撤退,不是溃退,他是有计划地撤军,因此以曹公之英明必亲自断后。将军您虽然是英勇善战,实话实说,论打仗,比曹公那还差一点,所以将军这样追上去以后遇到亲自断后的是曹公,你必败;而曹之所以赶回去是他朝中出事了,所以他一定要匆忙赶路,他既然发现你已经被打败了,他一定不再亲自断后,他一定率领前军往前面走了,断后的一定是打不过将军你的,所以你必胜。哎呀,张绣说,贾先生你真是料事如神啊!实际上我们看《三国演义》总说诸葛亮料事如神,会打仗,那比贾诩老实说是不如的。

 *神机妙算的贾诩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所占的篇幅并不多,远远比不上同样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但通过易中天先生的分析我们知道,在‮实真‬的三国历史上,贾诩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那么,贾诩预料曹撤退是事出有因,他的预料正确吗?

 正确。曹之所以撤军,是他得到了一份紧急‮报情‬,说袁绍的谋士田丰向袁绍建议,趁着曹打张绣的时候赶快突袭许都,把那皇帝给我抢回来。这个皇帝比张绣重要多了,所以曹赶快撤军。

 所以这一仗应该说是曹和张绣打了个平手,但是曹这回没有骄傲,他又向他的军事祭酒荀攸做检讨,说不听先生之言以至于此。而袁绍呢,袁绍没有接受田丰的建议,他没有去偷袭许都,所以对于曹来说这是一场虚惊。尽管如此,曹还是总结经验,奖励那些给自己提意见的人,感谢那些劝阻他不要打这一仗的人。这就是曹后来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每打一仗,打败了检讨自己,打胜了感谢别人。后来曹去征乌桓的时候,也是打胜了仗的,但是是险胜,当时他从乌桓撤军的时候天寒地冻,军中没有一粒粮食、一滴水,所以胜得非常艰险,打胜了仗回到朝中曹下了个命令,给我查一查当时谁反对我打乌桓?全部要查出来。命令一下以后人人自危,因为这一仗是打胜了的;谁知道曹一个一个地重奖,谢谢你们提醒,这一仗侥幸胜利,而诸位反对我打这一仗的(是)长远之计,我曹不该存侥幸之心,你们的意见是对的,虽然我打胜了。后来曹又发布褒奖令,说我曹南征北战,取得了这么多胜利,难道都是我的功劳吗?是诸位的功劳。有了成绩归功于别人,有了错误责备自己,尽管检讨得不到位,这在那个时代就是了不起的肚量。而且正因为曹的这种大度和这种襟,他才昅引了那么多的人才,他才取得那么多的胜利,而且以至于在建安四年十一月那个投降了他、又背叛了他、又和他打了三仗的张绣主动来投降了,真的投降了,张绣这一次投降又是贾诩的主意。

 *在前面的讲述中我们知道,张绣有过投降曹后又背叛的经历,还在军中杀死了曹的儿子曹昂、侄子草安民,还有曹的爱将典韦。按照常理推测,曹这个时候应该对张绣恨之入骨,贾诩为什么还敢出主意让张绣投降曹,张绣为什么真的听从了贾诩的建议,事情的经过究竟是怎样的呢?

 当时是曹和袁绍这两大集团在逐鹿中原,因此曹集团和袁绍集团都要争取中间力量,争取第三种力量,因此他们也都在争取张绣。这一回袁绍的人倒是来得早,袁绍派了一个使节来见张绣,说你赶快投到我们这边来吧,这个政治斗争你可别站错了队啊,站错队是没有好下场的,我们袁大人如何如何。张绣还没有回话,贾诩马上站起来说,哼哼,麻烦使节大人回去告诉你们袁将军,就说我们主公说了,袁本初连自己的兄弟都不能容忍,还能容忍我们吗?就把袁绍的这个使节打发回去了。张绣一听,脸都吓白了,说先生啊,你这么一点面子不讲就把袁绍的人打发走了,我们怎么办呢?贾诩说这个事情很好办啊,张绣说怎么办啊?贾诩说,投靠曹啊!哎呀,张绣说,亏你想得出,你又不是不知道不是上回按你的计策我们都反叛过一次曹了,我们去投降曹?合着曹现在又这么弱,我们去投他干什么?

 贾诩说告诉你,这正是我们要投降曹的原因。第一,曹现在奉天子以令不臣,在政治上有优势,投靠曹对我们来说有理。第二,曹现在势力比袁绍要弱,我们这么一点人马送到袁绍那里,那叫做年三十儿的凉菜——有我们过年,没我们他也过年;而曹现在跟袁绍作对,他实力又不够,我们送上门去,那叫雪中送炭啊!这叫做有利。第三,据我看来曹这个人怀大志,他要成就的是王霸之业,像这样的人不会计较个人恩怨,他一定是把大局放在个人恩怨之上,他一定需要我们这样一个反叛过他的人去投靠他,这叫做有‮全安‬。将军你放心地去投降吧!

 张绣想来想去,反正也没有什么别的出路了,那就投降曹吧!果然,一听说张绣来投降,曹是极其热情地去接他,拉住张绣的手问长问短,问寒问暖,亲热得不能再亲热,只字不提宛城反叛之事,当下摆下酒宴,盛情款待,而且立即约为婚姻,我们做个儿女亲家吧!给予极高地信任和款待。从此张绣成为曹帐下一员战将,贾诩成为曹幕中一位谋臣,而且曹终其一生给予张绣的奖赏从来就是超过其他人的。张绣最后是封到了两千户,而曹其他的那些人再封侯不超过一千户,完全在贾诩的预料之中。

 *小说《三国演义》中,张绣和贾诩都不是主要人物,他们在三国故事里只是次要角色。但在‮实真‬的历史中,贾诩劝张绣投降曹,却是在关键的时刻给了曹关键的帮助。那么,张绣和贾诩投降曹后,他们最终的命运究竟是怎样的呢?

 当然了,张绣这个人最后可能还是遭了报复,可能遭了报复,时间是在八年之后,八年之后曹征乌桓的时候,张绣莫名其妙地死了。有材料说是张绣投降曹以后其实心里头还是忐忑不安的,尤其是见了曹丕,因为曹丕的哥哥曹昂是在他反叛的时候牺牲的,所以他总想讨好一下曹丕,就请曹丕吃饭,曹丕突然翻脸,说你杀了我哥哥你还有脸请我吃饭,张绣‮杀自‬,这是一个不一定可靠的材料。那么,张绣的儿子张泉倒确确实实是被曹丕杀了的,时间在二十年以后,这个时候张绣的儿子张泉卷入了一个谋反案,叫魏讽谋反案,这个案子现在也说不清楚了,这个案子株连的人非常之多,张泉是其中的之一。那么张泉是不是参加了这个谋反,有各种可能,可能是张泉因为父亲被曹丕死了以后走投无路,他参加了谋反;第二个就是曹丕因为死了张泉的父亲,自己心里过不去,就干脆诬陷张泉谋反;那么第三种可能就是曹丕他也没有杀张绣,也没有死张绣,但是他知道对于他父亲来说,杀子之仇是不能不报的,这个仇既然不能在张绣身上报,就在张泉身上报。你张绣不是杀了曹一个儿子吗?那我们现在也杀你张绣一个儿子,那不抵了吗!这都是猜测意见。

 但是曹和贾诩的关系那是始终都很好。曹对于张绣的态度是这样的,是既拉拢又防范,但装着不防范,做出一副不防范的样子;那么对于贾诩呢,是又感激又欣赏,感激他雪中送炭,欣赏他谋略过人。所以在张绣来投降的时候,曹私下里拉着贾诩说,太感谢你了,使我信重于天下的就是先生。所以,曹是诚心诚意地感谢贾诩,而贾诩也是算准了曹会诚心诚意地感谢他的。因为在我看来,贾诩这个我们观众朋友可能不太熟悉的人物,有可能是三国历史上最聪明的人,他聪明在什么地方呢?悉人察人心,他总是能把他要打交道的人的心思摸得清清楚楚。

 贾诩离开长安以后,先投靠了一个叫段煨的人,段煨对他客客气气,但是贾诩终于还是决定要去投靠张绣。当时就有朋友问贾诩了,说我们觉得段将军对先生非常好啊,先生为什么还要走呢?贾诩说,你们是知其一不知其二,你们只看到段将军对我客气,你们没看到段将军他为什么对我客气,他是怕我,他知道我贾某人的声望和谋略都在他之上,所以他迟早要对我下手,我必须离开这个地方。他越是对我客气,就越是证明他对我有戒备,我离开他他一定喜出望外。而他这个人是没有什么外援的,是很孤独的,或者说孤立的,他看见我到张绣那去以后,他希望我到张绣那去能帮他的忙,所以我走了以后他对我的家人一定会非常之好。而张绣那里呢,那是没有谋士的,所以我如果投奔张绣,张绣也一定对我是言听计从,这样一来我‮全安‬了,我家里人也‮全安‬了。果然,贾诩到了张绣那儿张绣是奉为上宾,执子孙礼,就是把贾诩当长辈来伺候;而段煨呢,对贾诩留在他那儿的家人好得不得了。你说说,贾诩这一辈子是不是神机妙算?

 他为什么神机妙算?就因为他看透了人和人心,贾诩就是这样一个非常知人的人,因此他同时也是一个非常知己的人,一个很有自知之明的人。他非常清楚像他这样从敌人的阵营里投降过来,又谋略过人的人,对于曹意味着什么,那既是利用对象,也一定同时是防范对象。所以贾诩投降曹以后,为人处事变得非常低调,轻易不出谋划策,也不结朋友,经常是闭门谢客,安安静静待在自个儿家里面,不招惹是非,甚至他的儿子、女儿要跟人家结婚,他也不找高门大户。结果贾诩的结局在三国时代的谋士中应该说是最好的,一直活到77岁,寿终正寝,平安无事。所以贾诩这个人,真是个聪明人。贾诩做的这件事儿,也真是个聪明事儿。

 贾诩让张绣投降曹是在建安四年十一月,就在这一年的舂天,袁绍集结了十万精锐‮队部‬,向许都方向开进,意在发动一场翦灭曹的战争。而曹的‮队部‬也已经开到了官渡,一场决定当时‮国中‬命运前途的战争即将打响,这就是有名的官渡之战,这是一场怎样的战争呢?请看下集,一决雌雄。  M.UjIXs.CoM
上章 易中天品三国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