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852铁血中华 下章
第96章 捻军(八)
 广西的黎人有使用兽皮做‮服衣‬的,林凤祥见过那种制滥造的‮服衣‬。不过他万万没想到,有朝一曰他竟然会穿上与之类似的羊皮袄。

 披着羊皮袄站在院子里头,林凤祥能够清楚的看到自己呼出的白雾。十几年前的第一次北伐,太平军精锐尽起,一路上克服了无数的艰难。然而打到河北山东之后,北伐军就感受到了北方冬天的威力。而陕西的冬天比河北与山东更冷。

 李秀成也穿了羊皮袄,站在林凤祥身边。他说道:“天国自打起兵以来,有诸多失误,第一次北伐就是大失误。若当时没有北伐,而是全力西进,只怕此时湖广早就拿下了。”

 石达开离开天国之后,太平军的变化很大,最大的莫过于人事的变动。一大批年轻将领们逐渐成为了太平天国的真正中坚力量,李秀成、陈玉成等人快速成长起来。三年前,太平天国离开南京北上陕西,大家原本感觉前途渺茫。但真的走上了这条道路之后,陈玉成为先锋,攻城略地,李秀成负责后军,能够指挥着大批缺乏战斗力的人员一路跟上了大队。他们展现出来的实力已经不亚于太平天国的老将。

 此时李秀成正在向林凤祥讲述着自己对太平天国在江南时的种种反思。这也是林凤祥让李秀成做的。反思当然不是为了记起以前不高兴的事情,李秀成继续说道:“彰王,你让捻军去攻打‮京北‬,我觉得这法子不错。只要捻军能到‮京北‬城下,僧格林沁定然要回去。那时候我们就可以趁势夺取河套。”

 太平军此时已经夺取了汉中,继续南下就可以夺下四川。但是林凤祥本人却未必真的很想夺取四川。不是说四川不好,而是说拿下四川之后呢?

 运粮到陕西?路途艰险,能够运到的粮食其实很有限。或者顺江而下进攻湖北?现在远没有到与韦泽彻底撕破脸的局面。四川是个好地方,但是四川却不是眼下的首要目的。宝贵的兵力用在扩大西北的地盘更有效率。

 “只是我担心捻军真的搅了河北河南之后,光复军或许会北上。”李秀成说道。

 “齐王不会那么做的。”林凤祥并不支持李秀成的说法。

 “为何?此时对齐王可是大好时机。”李秀成有些不解。其实现在韦泽已经不是齐王了,“送”太平天国到陕西的时候,洪秀全就正式褫夺了韦泽的齐王称号。但是太平军上层对韦泽还是习惯性的称为齐王,这无关立场问题,这些人对韦泽的力量很是敬畏,而且也没有打算仅仅因为洪秀全的态度而改变习惯的称呼。

 林凤祥有点遗憾的说道:“韦兄弟做事极为谨慎,若是不能理顺他已经占据的地盘,他从来不会那么着急的去打新的地盘。这乃是常人比不了他的地方。不过韦兄弟真的要出手之时,何等的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他。”

 二次北伐时韦泽的‮队部‬打到了天津附近。林凤祥所部中不是没有人想过与韦泽合兵一处进攻‮京北‬。韦泽则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撤军。林凤祥虽然态度坚定的支持了韦泽,但是若是说心里面没有芥蒂也是瞎话。可十几年后返回头看,快速撤军是正确的。如果当时真的攻打‮京北‬城,也不是说完全没有拿下‮京北‬的机会。可拿下之后呢?就那三四万人马无法围死‮京北‬,咸丰可以拍庇股就走,韦泽与林凤祥等人可就没办法撤离‮京北‬。若是拿下‮京北‬之后不固守,韦泽与林凤祥等人回到天京城就等着掉脑袋吧。

 固守偌大的‮京北‬城,然后指望南京的太平军倾巢而出赶到‮京北‬?现在的林凤祥想到这等战略就觉得可笑至极。但是当时真的发生了那样的情况之后,只怕有九成机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如果太平军南京方面不援助,数万军队死守‮京北‬,就是等死。如果太平军南京方面全部赶到‮京北‬,就会被追击而来的敌人包围在河北。在人生地不的河北,太平军再善战,只怕最终也是死路一条。

 林凤祥之所以让李秀成总结太平天国之前战争战略的优劣,目的就是想从中看到胜利与失败的根本。韦泽给了太平天国第二次机会,林凤祥真的不想再失败了。

 李秀成的经历比林凤祥少很多,所以感慨也少,他‮奋兴‬的说道:“彰王,若是齐王不北上,那我们就等着看捻军兄弟们能不能打出胜仗了。河北与河南可以任他们行事,只要僧格林沁一走,我们夺取河套之后就可以攻打山西。陕西、山西、宁夏、绥远全部拿下之后,再夺取了四川,这三分天下的局面就能成了。我看三国演义,诸葛亮一生操劳,所图的就是如此。三分一成,我们进可攻退可守,局面就完全不同。”

 李秀成所讲的是诸王之间比较公认的一种观点,只要能够占据山西等地,就能拿下太行八陘。这八条山道直通河北,军都陉距离‮京北‬很近,实力足够的话,太平军可以随时猛攻‮京北‬。可以说把针对満清的胜负要害握在手心里头。

 林凤祥当时也没有特别提出反对,不过他还是觉得有些不足。林凤祥总觉得诸王比韦泽差的太多。当年韦泽提出淮河防线,后来建成了淮河防线。在韦泽决定脫离太平天国的时候,与林凤祥最后一次见面,更是深谈了此事。那时候韦泽提出了淮河防线之时,却根本没有大谈特谈这条防线的意义,而是把如何维持这条防线的方法,以及为何要实施些方法的理由讲的非常透彻。

 那是站立在太平天国最‮端顶‬的角度去看待此事,林凤祥的感觉是,韦泽认为淮河防线是底线,是所有战略的基点。是必须完成的工作。完成了淮河防线之后,韦泽也以此为限,并不追求其他更多的在北方的发展。在林凤祥的记忆中,韦泽是认为在稳住北方之后,再菗调力量一个个完成太平天国在其他防线上的战略边疆。最后整合內部,力图下一轮的新突破。

 林凤祥为首的北伐三丞相在之后是坚持韦泽提出的战略,所以不管东边和西边打得如何烈,淮河防线稳如泰山,发挥出了战略构想原本的目的。直到湘军突破安庆,经过一系列的血战,淮南彻底被打崩,淮河防线才完蛋。淮河防线完蛋之后,整个太平天国的战略局面江河曰下,很快就走到了覆灭的边缘。

 反观太平军诸王,他们的战略认知就是从一个胜利踏上另外一个胜利,他们好像永远都在追求一个上限。稳固了陕西就是为了某图河套,夺取河套之后就谋取宁夏与山西,还要图谋四川。石达开出走,带走了二十万军队,但是那时候的太平军还有十万以上的精锐,真的能够制定出一个长期战略,制定出周边的战略底线,然后一个个去完成。那最终的局面只怕不会到崩溃的程度。

 现在被认为新一辈里头的佼佼者李秀成也是这样这山望着那山高,这种感觉说实在的,让林凤祥觉得颇有些不安。

 太平军在江西与湘军的拉锯战就是这样,在浙江的拉锯战也是这样,集结起兵力之后,大家就开始为了某个看着很好,看着立刻能解决重大问题的目标去了。结果都是新目标没达成,老问题却进一步恶化。林凤祥虽然早就明白,这世界上没有一个千秋万代的战略,可现实清楚明白的让林凤祥体会到,战略如果不能有一个长期,那这个战略导致的就是长期失败。

 只是此时也不是批评李秀成的时候,如果李秀成真的有韦泽的水准,那浙江与福建早就拿下,太平天国也不会走到今天。林凤祥把这些想法从脑海里头排斥出去,他换了个话题,“既然要让捻军兄弟前去攻打‮京北‬,我们就多给他们调拨些火器。”

 李秀成答道:“我们已经拨给他们一千条准头了。”

 林凤祥答道:“一千支只怕不够用,我看给他们五千支吧。”

 “五千支?”李秀成讶异的说道,准头乃是太平军用旧向韦泽那边换的新。李秀成虽然不知道这是韦泽命令军工部门加班加点生产的步,但是他好歹能看出来这些都是新的。准头是太平军赖以打胜仗的基础,身为太平军嫡系,李秀成当然不愿意。他为难的说道:“彰王,我们自己才不过十万支准头,一下子给他们五千支,若是他们打了败仗,那这些准头岂不是便宜了清妖。”

 林凤祥有点无奈的说道:“若是准头太少,捻军打不了胜仗,给一千支也是便宜了清妖。若是觉得捻军打不了胜仗,给他们一支都嫌多。若是捻军能打胜仗,五千支准头一点都不多。”

 见林凤祥态度很坚定,道理也颇为有说服力,李秀成说道:“那诸家兄弟能愿意么?”

 林凤祥对李秀成的这个态度非常失望,韦泽离开太平军的时候,离开太平军之后,对太平军的帮助从来是非常认真。固然这可以说韦泽有着自己的打算,希望太平军能够多撑一段时间,为韦泽自己发展争取时间。可正是因为如此,所以韦泽的帮助非常到位,火帽的制作方法,火绳改装火帽的方法,包括后面的火炮买卖,每一次都帮助都完全起到了作用。这种有效的帮助的确达成了韦泽的目的。

 捻军的确不是太平军嫡系,可捻军绝非傻瓜。如果不能让捻军觉得真有在河北、河南等地打胜仗的胜算,捻军凭什么傻乎乎的一头装上去和清军拼命?

 想到这里,林凤祥也不和李秀成耍嘴皮子,他问道:“秀成,你也是诸王之一,我以后会去问其他人的意思,我现在先问你,你愿意么?”

 看着林凤祥坚定的态度,李秀成为难的唉声叹气,好一阵子之后他才说道:“最多五百支,我这边最多出五百支。”

 林凤祥也不管李秀成的小聪明,他从容的说道:“一个人五百支,十个人就是五千支。这就够了。而且这我要自己派人验过,你若是用些坏糊弄我,那我这边可不会认你出了五百支。”

 见林凤祥如此认真,李秀成只能长叹口气,不再说什么。  M.UjiXs.CoM
上章 1852铁血中华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