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山寨坦克诞生记(上
但让高飞非常不解的是,在t-34相对优势最为突出的1941-1942年间,t-34坦克依然遭遇到了惨重的损失,场战损失远远超过同时期的德军坦克,除苏军指挥能力太差,以及维护整备力量薄弱等客观因素外,t-34自身的一些弱点也是损失惨重的原因。
高飞对t-34的双人炮塔存在设计缺陷很是不以为然,因为在t-34的四人车组中,车长和装填手位于炮塔內,车长同时肩负炮长的职责,这就造成车长负担过重,在
烈战况下,坦克车组指挥和火炮
击都十分重要,前者负责掌控全局,后者决定进攻的时机,两个人分工处理远比一个人更加有效率。
而t-34/76共有三种主要型号,但均采用二人制小炮塔,影响了战斗力发挥,事实证明,双人炮塔设计大幅降低了t-34火炮的实战
速,与三人炮塔的德国iv号坦克相比,t-34/76的理论
速并不算太差,但实战中的
速往往只有前者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
尽管苏制的七十六毫米炮的威力远远強于德国五十毫米、七十五毫米坦克炮,但指挥和
击效率失调,导致t-34难以充分发挥其火炮威力。
历史上t-34/76的改进型号,一直试图改变这个先天缺陷,非常可惜的是几种设计均未能投产。直到1943年底,t-34/85才真正改装为三人炮塔,炮长和车长实现了有效分工。其次,高飞认为t-34/76严重缺乏无线电装置,在七原始设计时,t-34就考虑到安装无线电通讯装置,但由于苏联电子工业生产能力不足,t-34/76在最初一两年尽管产量过万,却只有少量战车可配备无线电装置。
由于缺乏无线电,t-34进行编队战斗时,几乎无法形成有效指挥,车辆之间甚至只能采用旗语通话,在车际通讯恶劣的情况下,t-34编队的作战方法非常呆板,只能依照指挥坦克的行动而行动,灵活
极差。
在遇到伏击战、遭遇战时,t-34缺乏无线通讯的缺陷最为致命,少数发现目标或遇袭的坦克无法通知整个编队,造成苏军整个t-34编队各个分别击破。
与大编队表现不佳相比,反倒是一些t-34小队部常有较出色发挥。随着苏联坦克工业的不断完善,t-34/76逐步被t-34/85取代,并且基本弥补了上述两大缺陷。在1944年到1945年间,t-34/85相对于德国新型坦克已没有多少
能优势,但场战表现却有了很大进步。可见,决定坦克
能的不仅仅是火力、装甲和机动三个指标,很多设计细节都能起到重要作用。
但是苏联人的八十五毫米口径的坦克炮尚未研发,高飞能够得到的只有六十倍口径的七十六毫米坦克炮,合金装甲、变速箱、宽幅履带等等,凭借这些制造出几十辆坦克高飞估计问题不大,而且坦克多了他也供给不起,他需要的不是数量,而是一定程度下的质量。
高飞将二十一厂的技师和工程师都召集到了一起,毕竟术有专攻,很多技术方面的问题,高飞还是要听专家的意见,坦克毕竟是代表一个家国工业实力的具体体现。
M.uJ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