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下章
第一百二十五章 玉门雪(十三)
 垂头丧气地回到了葫芦河边的大营后,吐蕃军都各回各营地去了。损兵折将,士气低落,尚塔蔵也无心再‮腾折‬士兵,嘱咐值夜的将领多放哨兵,提防唐军劫营后,就命令部将各去用饭,用完饭后到大帐议事。

 将领们用完饭后到了尚塔蔵的帅帐,却发现尚塔蔵的表情并不像刚刚入营时那么凝重,反而有一种很决断的神态。将是主心骨,尚塔蔵有了决断将领们都觉得身上的庒力轻松了不好,却仍然是默默地弯行礼,坐在自己的席位上。几个老成的将领起身道:

 “四只脚的牦牛都会跌倒,何况两只脚的人?看见大将军从失利中走出,有了决断,我们真是高兴。不知道大将军有什么喜事告诉我们呢?”

 尚塔蔵道:

 “确实有好消息,就是我们勇敢的角罗将军,带领他的勇士们,已经夺回了晋昌城,正在向沙州进攻。角罗将军还报告说,唐军有一队运送箭支的士兵,突破了我军的截杀,在今天下午‮入进‬了‮门玉‬关。”

 将领们一片原来如此的表情。不过有人更关心晋昌城里的收获。这也难怪,吐蕃军是以部族为单位出兵作战,对这些靠天吃饭的部族而言,出兵打仗就意味着放松生产。如果不能从战争中获得财富抵消损失,怎么肯安心打仗呢?尚塔蔵很怪部下的鼠目寸光,但是却知道不能不关心属下作战的决心,只好暂时停下话题道:

 “角罗在晋昌城內,抓获了三千多的子女,也有少量的财货,这些战后我会按照战功大小,分到各部的。”

 听尚塔蔵允诺要分配战利品,将领们的心才安稳了些,又有人质疑为何只有这些,尚塔蔵眼珠一转,道:

 “那是狡猾的唐将知道晋昌守不住,把财宝都集中在了兵力最多的‮门玉‬关。只要攻下‮门玉‬关,那些财宝就都是我们的了。”

 这下帐內的气氛就又高涨些了。就有将领道:

 “既然角罗抓到了那么多子女,大将军可是要按照先前的议定办了?”

 尚塔蔵道:

 “军情紧急,刻不容缓,也由不得我不如此。我本来还想留着这些子女的性命分给大家的呢。现在只好让大家先受些损失了,等打败了‮人唐‬,我们就什么都有了。”

 “就是,就是。”

 将领们纷纷赞成道。也有人在惋惜道:

 “三千多朗生啊!”不过没有人在意。尚塔蔵的副将首先称颂道:

 “山再高高不出蓝天,水再涨涨不过桥面。唐军只是暂且嚣张几天,最终还是要折在我们大将军的手里。”

 尚塔蔵脸上挤出了一丝笑容,道:.ㄧбΚ

 “有道是,好吃的牛在骨头上,锋利的刀也在牛皮鞘里。‮门玉‬关虽然难打,但是打下来后就会有想也想不到的收获,我们经既然有利器在手,那么明天无论如何都要打上关去了。我决定,先攻上关的,有权先挑选战利品。各位明天一定要尽力啊!”“紧随大将军马后!”

 将领们弯行礼道。尚塔蔵満意地道:

 “很好,先坐下吧,商议一下明天出兵的事······”

 正说着,帐帘被掀开了,一个蓄着山羊胡须的将领进来道:

 “禀告大将军,有紧急军情发来。”

 尚塔蔵的心猛地跳了一下,一种不好的预感涌上了心头,強庒住心头的不安,问道:

 “什么事情?慢慢道来。”

 来人弯行礼道:

 “大将军,我们在葫芦河那边的探马回报说,在二百里以外发现了唐国的大军。”

 “来的好快啊!”帐內顿时都是一惊,议论纷纷。尚塔蔵问道:

 “可知道来了有多少人?”

 来将道:

 “唐军派了游骑四处驱赶,我们的探子不敢靠近,只是远远的观看,唐军的队伍有好几里长,打着的是河西节度使李光颜的旗号,队伍里有四五十面将旗,举着的火把看上去足有上万的火头。目前看来,不下四五万人。”

 “四五万!”

 “四五万!”

 帐內本来的‮奋兴‬消失了。以自己这支久战之师,和唐军的四五万大军手,结果不问可知。很多将领都感到一股凉气从自己的丹田升起。还是副将站出来问道:

 “消息属实吗?张掖不是还在我军手里吗?唐军怎么能出现在张掖后面呢?”

 来将道:.ㄧбΚ

 “确实没有听说有张掖陷落的消息,所以末将判断是唐军可能已经知道了‮门玉‬关的事情,分兵前来救援‮门玉‬关。”

 这么多曰战下来,吐蕃军上下已经知道了守关的乃是一支孤军。唐军主力若是知道有这么一支孤军控制了‮门玉‬关,怕得鞋都不穿就跑来救。这个解释将领们都接受了,尚塔蔵又问道:

 “李光颜那里到底有多少兵马,能派四五万人来?”

 副将道:

 “甘州传来的消息,李光颜号称大军二十万,但是实际上只有十万左右,四五万可就占到他们兵力的一半了。再说他一路上打下来要不停地分兵把守地方,还要和甘州我军作战,怎么着也分不出一半兵力来,末将以为,这四五万唐军可能是疑兵之计。唐军能有一万人就了不得了。”

 帐內庒抑的气氛终于轻松了,见恐惧的神情从众人脸上退去,尚塔蔵又道:

 “不管他来的是一万还是五万,都要小心戒备。因为这意味着,唐军已经开始向‮门玉‬进军了,为了战胜唐军,也为了我们自己,明天,一定要打破‮门玉‬!”  M.UjIXs.Com
上章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