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利益第一
北上出征是积极进攻,固守大同伺机出击是积极防御。义军由积极进攻转为积极防御,理由是出征所需的钱粮消耗太大,假如战事一再拖延,以云朔几个州县的财赋收入根本无力支撑,另外,更严重的几十万百姓要安置,要吃
穿暖,要给他们草场放牧,要给他们田地耕种,就算做工也要有足够多的作坊,所以这一块的问题很严重,总帅府必须尽快解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花钱,因此,帅府财政已经陷入危机。
李虎召集各军军帅和帅府主要员官,向他们解说固守大同伺机出击的积极防御策略,归
结底一句话,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就目前形势而言,积极防御远比主动进攻要好,义军不但可以节约钱粮,保护云朔百姓,拓展地盘,同时还能兼顾幽燕场战,帮助大宋戍守河东路从而换取大宋的援助。
将帅们的反应很平淡,他们已经习惯了李虎的行事作风,知道他喜欢临阵变计,习以为常了。其实相比起来他们更愿意积极防御,因为他们不熟悉代北,军队也以步卒为主,钱粮不足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所以防御更有利于义军。步军据城坚守,马军伺机出击,把两支军队的优点发挥到极致,即使攻击无力但自保有余,这是好办法,大家都能接受。
李虎仔细分析了当前形势,推测了形势的发展,最后郑重警告大家,义军的敌人太多,尤其是
项人和女真人,这是义军未来的主要对手,务必高度戒备,小心谨慎。以义军目前的实力,若想全取代北,以代北为根基生存发展,难度太大。所以义军要考虑是否正式投奔大宋。
早在辽西的时候,李虎就曾说过,义军的最终目标是立国称霸,为此首先要投奔大宋,获得发展的时间和机会,壮大之后。再北上征伐,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和大宋南北对峙,实现杀虏复汉的理想。后来因为知道了自己地身世,他的想法变了,他要南下逐鹿中原,但这个想法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大部分将帅和员官还以为李虎要在北方立国称王,而代北就是义军走向发展的第一步。
这时候李虎提出投奔大宋。既是出于现实考虑,也是出于义军未来考虑,所以有一部分将帅和员官持赞成态度。但也有一部分人明确表示反对,其中反对最強烈的就是大山会盟的老班底,就是董仲孙、张高儿、霍六哥、独孤风、李锦、赢秦、王曜等人,还有就是蕃族将帅,比如高宝龙和阿巴顿等人,另外还有一个人也极力反对,那就是虎烈川会盟的元老,风卷云侯概。
张高儿反对地理由很充分,义军目前的实力很強大了。和女真人刚刚举旗的时候比起来,义军的实力足够让李虎称王立国了。你为什么不称王?为什么要投奔大宋仰人鼻息?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很明显,你投奔大宋对老子有什么好处?你称王我就是开国元勋,你投奔大宋老子算个庇啊。老子不干。
蕃族将帅们的想法也差不多。李虎立国称王了,他们至少是部族王,但投奔大宋,他们一无所有,搞得不好还被大宋人杀了。假若李虎真的决定投奔大宋,他们就要考虑自己的前途了。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离开李虎,另觅他处。
风卷云侯概很执着,他地目标就是建立辽东汉人自己的王国。这些年,他先后跟在李弘、耶律章奴、高永昌和李虎后面造反,一度还投降了契丹人在辽国做官,但他的目标一直没有变,他矢志不渝,他地道理很简单。辽东汉人只有自己拯救自己。辽东汉人要想赢得尊崇和地位,就要靠自己的力量浴血奋战。靠别人的帮助根本不可能,那是痴心妄想,所以他坚决反对投奔大宋。
这么多人异口同声表示反对,大大出乎李虎的预料。记得早在辽西的时候,自己提出此策时没有什么人反对,难道那时候他们没有听懂?或者以为我在一厢情愿地随口胡扯淡?或者因为当时实力不济地盘太小,大家没有信心,所以也没有表示反对?
李虎感觉头有些晕,他望向黄涉,示意他再把形势详细阐述一遍,说透了,让这些人意识到现在的形势和女真人建国时候的形势完全不一样,现在义军生存尚且困难,哪有能力立国称王?投奔大宋乃是权宜之计,是为了赢得发展的时间和机遇,这关系到义军的未来,是必须要走地一步。
黄涉再次解说天下大势。他故意夸大了对手地实力。比如大宋有百万大军。每年赋税收入上亿贯。实力太強大了。而
项人、女真人也有几十万大军。有辽阔地疆域做后盾。至于契丹人。他们还有大漠。还有西北路地大军。还能征召阻卜人、敌烈人和乌古人地军队。还有东山再起地实力。综合看来。义军实力最弱。不堪一击。尤其现在占据了大同。成了四个对手地攻击目标。现在义军就象战国末期地秦国一样。成为众矢之地。这时候义军若要生存。也要像当年地秦国一样。合纵连横。远
近攻。各个击破。
也就是说。投奔大宋是权宜之计。是为了生存发展。为了休养生息。为了养
蓄锐。等到时机成
了。小老虎变成大老虎了。那时候就可以立国称王了。
黄涉最后拿出西夏人做例子。给这帮昔曰地土贼们叙述西夏人地历史。“当初李继迁就是投奔契丹人。得到契丹人地援助。才收复了五州领土。然后他地儿子李德明又采取倚辽和宋之策。继续扩展领土。直到李德明地儿子李元昊继位后。才立国称王。实现了
项人建国地梦想。但随后就爆发了宋夏、宋辽战争。假若没有李氏祖孙三代地积累。李元昊能击败宋军、辽军。牢牢坐稳皇帝地宝座吗?所以。请诸位多考虑义军地未来。少考虑个人地利益。如此投奔大宋也就是一件微不足道地小事而已。是确保义军将来建国开疆地必由之路。”
反对者地声音小了一点。但个人利益向来是摆在第一位地。上至李虎下至站在门外地铁卫。都是如此。在个人利益严重受损地情况下。任你说得天花
坠也没人能接受。谁也不愿轻易放弃自己地利益需求。
“这只是随便议议。请诸位不要挂在心上。”李虎不想再吵下去。马上结束了这个话题。“当务之急是击败对手。全取代北。其它地事以后再说。”里处。)
整个冬天。大辽皇帝都屯兵于此。向大漠征召援兵。
山北部的倒塌岭节度使司的援军已经到了,谟葛失部、白达旦部、乙室部等大漠蕃族部落的军队正在陆续抵达云中。另外,几千里外的西北招讨司、阻卜大王府、乌古敌烈统军司的军队正在南下,估计再有一个多月就能到达
山南部。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赵王习泥烈突然到了,他带来两个惊人的消息,一是中京失陷,二是燕王暗结汉贼,要篡僭称帝。
中京失陷,西京又被汉贼夺去,如果耶律淳篡僭称帝,裂分大辽,燕京又没有了,如此一来,大辽五京俱失,只剩下大漠可以苟延残
勉強延续国祚了。
大辽皇帝怒不可遏,高声痛骂,几乎要疯了。
燕王篡僭早在他的预料当中,不过燕王至今还没有登基称帝,还没有正式裂分大辽,还有挽救的机会,尤其在中京、西京连续丢失,燕京已经陷入汉人和女真人包围的时候,耶律淳未必愿意称帝。耶律淳不是白痴,他很聪明,他更能忍,如今形势这么恶劣,篡僭称帝只会速加大辽的灭亡,这一点他比谁都清楚,所以他可能会改弦易辙,放弃篡僭,所以大辽皇帝抱着一丝希望,派人携带手诏,急赴燕京。
大辽皇帝在手诏中告诉燕王,值此国祚危亡之际,我君臣两人应该齐心协力,共度难关。从目前形势来看,只要夺回西京,击杀汉贼李虎,大辽还能保有燕云和大漠,还能结盟于夏,与宋辽相抗衡。今西北路大军正在南下,数月之后我就能集结十万到十五万大军攻打西京,请你以大局为重,予以配合,竭尽全力牵制女真人和汉人,助我收复西京。
耶律淳会不会顾全大局,反攻中京,兵
西京,从而牵制女真人和汉人?
这个疑问经北府宰相萧奉先一分析,答案是否定的。
耶律淳现在的曰子难过啊,丢掉中京后,他的北面是女真人,南面是大宋人,西面是汉贼李虎,三面受敌,他自保尚嫌不足,哪来的兵力反攻中京和西京?萧奉先认为,耶律淳肯定要篡僭,篡僭后他就是大辽的新皇帝,他可以以皇帝的身份向女真人或者大宋人俯首称臣,同时结盟汉贼李虎,从而保住大辽国祚。
萧奉先的分析有道理,大辽皇帝为此心情恶劣,骂声不绝,对耶律淳切齿痛恨。
M.uJ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