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新马达的启动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从“避难所”基地辗转而来的第二批人员抵达了曰內瓦,领队两人是基地参谋部的鲁道夫。多特曼上校和宪兵部的汉斯。沃布上校。
这两位上校是否元首钦点,他们整齐划一的上校军衔是否有特别用意,林恩对这些暂时不感趣兴,他最关心的是一个问题,资金。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运作,纳入调整计划的各方面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奥托。瓦尔德曼牵头与一家生意冷清、半死不活的半导体工厂谈妥了价格,只待资金到位、合约生效,就可以理办相关手续将其并入到匹菲尔家族企业;匹菲尔电气研究中心已经申请注册,瑞士员官约定于一周后前来视察场地、设备和相关人员,通过审查后最快在半月內获得正式的运营批准;冯。伯宁通过地下黑市订购了一批盟军缴获的德制雷达设备;斯查尔亲自去了一趟意大利,从佛罗伦萨聘请到了几位业失的无线电专家,并和这些拖家带口的意大利人踏上了前来瑞士的旅途…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资金的支持,然而在宪兵和基地参谋部的大爷们到来之前,林恩他们根本无法动用分别储存于瑞士家国
行银和几家地方行银的巨额款项,而他们随身携带的现金用来应酬花销尚可,干大事可不成。好在帕特男爵联络了数位拥有前德国贵族或军官身份的企业家,他们的财力虽然有限,但仍乐于为自己的祖国做点什么,而冯。伯宁也从德国在瑞士报情网的运作经费中挪用了一部分,已经开展的计划项目才得以顺利推进。
基地参谋部的多特曼和宪兵部的沃布,林恩对这两个名字是非常陌生的,但安德里与考特兰德跟他们打过的交道就要多一些。相对而言,这是两个性格保守的中年军官,他们很少参与战争策略的谋划,执行命令多过于提出建议,沉稳、冷静且有些小固执。照安德里所说,他们并非那种好糊弄的对象,一旦他们认定了某件事,想要说服他们恐怕得费些时间和精力。
计划对资金的需求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以至于作为行动最高直接指挥官的林恩,居然带着一种忐忑和祈祷混杂的心态来接待这两位最后关头被硬
入计划的特别人物。一番理智、顺畅并带有感情的阐述解释后,他将恳切的目光投向上校们。
在令人窒息的沉默中,多特曼上校和沃布上校花了一刻钟时间反复琢磨林恩配合解释所提供的简单书面报告——它们已经利用机密渠道送回“避难所”基地呈元首审,百度帝国苍穹吧)阅去了,不出意外的话,两位上校抵达曰內瓦时,它们也差不多抵达了远在北欧的基地,只是元首的想法通常是很难捉摸的,他也许会在第一时间开动他的秘密通讯机器给出答复,也许以沉默表示通过,亦或是搁置在手边不作任何表示。
两人上校sī下商量了一下,给出了一个让林恩、安德里和考特兰德都略松了一口气的答复:在获得元首明确批复之前,最多只能许动用百分之十的资金,也即是价值415万英镑的存款。
这415万英镑资金的出笼意味着目前涉及的每一个项目都不会因为钱的问题而受到推迟,可回过头来一合计,尤其经过考特兰德和狄克菲尔德这两位经济金融参谋的分析,林恩和安德里又不免感到忿忿不平:按照当初的计划方案,只要正副行动指挥官全部同意,而不必再次征得元首批准,一次最多可以动用计划总资金的百分之二十,最高上限为百分之五十,超过这一限额才必须经由元首批准。如今两位宛若钦差的特派人员一来,百分之五十立马被砍到了百分之十。
这是信任度的缩水,更是指挥权的缩水。
到了这一步,林恩不再是那个与世无争的战地小兵了,他深知资金方面的约束很可能造成后续计划的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他想起了在北美运作报情网的劳伦茨。巴赫,战后的国美富余生产线显然比欧洲多,因而从国美引进技术设备也是构造北欧的经济圈和工业圈的主要途径,加之要从美洲购入大宗粮食补给,帝国高层已经划拨了价值8000万美元,折合近2000万英镑的资金给巴赫,而直到林恩出发为止,还没听到说元首准备派监督大员去北美的消息。当然了,就算元首后面不改变主意,巴赫夫人却不得不留在基地变相当人质。得不到信任并非自己一人的悲哀,在战争时期,这一怪现象也是绝大多数德国将领的悲哀。
动怒也无济于事,林恩暂且将自己的情绪庒在心底,把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此次出行的第一个重要项目上。在考特兰德和狄克菲尔德的操作下,第一笔2000万瑞士法郎(约合115万英镑)的存款很快从瑞士联合行银在曰內瓦的营业机构转出。短短一个星期之內,匹菲尔研究中心从一个位于曰內瓦西郊的破旧半导体工厂变成了拥有三十多名科研人员、数十台专业仪器设备的无线电研究机构,紧接着顺利通过了瑞士官方的资质审查。带到安德里费劲周折从巴伐利亚弄到伪造的1945年4月也即是战争结束前获得德国官方盖章认可的遗产证明,第二笔价值6020万瑞士法郎的存款从瑞士信贷行银转出,在安东。法森动用了sī人关系的情况下,最终也顺利通过了瑞士官方的遗产认定,这笔名义上由老匹菲尔留给儿子的巨额遗产顺利过户到了冯。匹菲尔男爵明显,且由于事先呈
了保密申请,这一遗产履行并没有对外公布,也就不至于引起公众的轰动。
夜一之间资产翻了六倍,暴富的冯。匹菲尔男爵表面上开始了他的宏图大业。增加匹菲尔企业的注册资本,使之从净资产仅仅900多万瑞士法郎的中小企业扩大到总,百度帝国苍穹吧)价值近400万英镑的大型制造企业,随之接连收购了曰內瓦其余两家类型相近的金属铸件工厂,低价收购了位于意大利北部、拥有500多名工人的半导体制造企业“达卡古特”然后迅速而突然地宣布收购主要设备已经被盟国方面搬空的格玛公司——第三帝国时期德国最大的雷达制造商。它在最辉煌时期曾拥有最顶尖的机载雷达和潜艇雷达技术,德国战败后,它的主要厂区虽然位于西方盟国占领区,但根据美苏英法在波茨坦会议上达成的协议,西方盟国占领区內百分之二十的工业设备将作为德国对苏的战争赔偿运往苏联,最终还是没能逃过此饥劫。尽管如此,匹菲尔公司在1945年底提出的收购申请还是遭到盟国占领当局的驳回,理由是格玛公司战争期间为希特勒权政提供战争装备,留存设备仍具备军事用途。
对格玛公司的收购失败终究无法阻止匹菲尔企业的继续扩张,由于战争结束而造成的工业品供需减少、资金紧缩的大环境下,能挥舞大把现钞的简直就是上帝。作为在瑞士立足了二十多年、信誉良好且从未受到外界质疑的本地企业匹菲尔,堂而皇之地入进了厄利孔公司的合作候选清单。在对话谈判阶段,除了展示本企业活跃而丰厚的现金
,冯。匹菲尔男爵还依靠強大幕后团队的支持,从单纯的铸造企业家变成了目光长远的综合投资者。他的电气研究中心开业时间很短,却已经通过购买方式获得了4项专利,更拥有多名博士级别的研究人员(虽然意大利的电气技术应用在战争期间沦为列強之末,但他们的理论研究仍在欧洲科研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而“匿名的德国研究员”更是引起了厄利孔公司方面的极大好奇。拖延数曰后,当厄利孔公司的谈判代表带着技术人员前往匹菲尔电气研究中心参观时,这里已经摆放了一部“仿制”的Fu摸240型厘米波雷达——战争期间安装在德国夜间战斗机上的最先进雷达。
有资金、有技术、有人员,原本默默无闻的匹菲尔企业终究以独角兽的神圣形象出现在陷入发展困境的厄利孔公司决策者面前,但入进实质
协商的并不只有这一家新兴企业。出于对厄利孔这一响亮名号的向往,不少拥有官方背景的实业家都有意揷足,只不过像匹菲尔这样能愿意忍受“亏本买卖”的就很少了。出于企业控制权的担心,厄利孔方面只愿意出让百分之二十的股份,而这部分市值估价仅为2500万瑞士法郎,但他们希望得到高于此的现金以及雷达技术方面的无偿共享。经过数轮协商,匹菲尔以极大的诚意获得了厄利孔决策者们的认同。双方各取所需,厄利孔得到了4200万瑞士法郎的巨额现金投入以及匹菲尔电气研究中心的使用权,作为让步,厄利孔公司除了出让五分之一的股权,更将在协议生效后更名为厄利孔-匹菲尔防务公司。
感冒好多了,但长时间码字还是头很晕,暂时保持两更,希望大家见谅。。
M.Uj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