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下章
第十六章 山外的山 人外的人(下)
 郑朗未来的准舅哥还感到很委屈:“爹爹,我哪里错了?”

 看到没有,我引用了这么多典故,但却将我意思表达出来了。对仗工整,音律优美,用意高昂。容易么我?

 崔有节猜猜的,猜了大部分意思,是读诗书,但怎么可能马上就知道所有典故的来历!是大脑,不是电脑。知道儿子又犯了新派的病了,奇、险、诡。然后又想到了郑家那个小子,那篇文章写得还是不错的,辞句优美,主题明确,读起来也琅琅上口,连晏殊都夸了声好,而通篇只用了一个熟悉的典故,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头痛了。

 这仅是一首小诗,若是一篇更长的文章,这样堆砌上去,那个主考官有能力看得懂?

 “你能做李商隐的先生了。”

 “爹爹,孩儿那敢。”

 “还那敢呢?新学摒弃六朝浮华,本是无错的。可新学是让你作诗写文非得用枯涩的典故?看看新学的宗师王禹偁写的《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棠梨叶落胭脂,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昑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浅显易懂,飘逸有味,又有那一句用了枯涩的典故?”

 自己忙于政务,这个儿子疏加指教了。

 女儿的事不急,小。但儿子不管不行,象这样发展下去,说不定郑家子十七岁就能考中解试,以后也说不定能考中省试,但自己儿子一辈子休想了。

 崔大少还没有弄明白,不知道哪儿错了。

 就是弄明白,作诗写文用惯了典故,偏生记忆力也不错,能记得,能记得就能用上,让他一时半会不用典故,怎么可能?

 崔有节叹了一口气说道:“娴儿,你来写一首诗。”

 “好哎!”美丽的大眼睛眨啊眨的,想了一会儿昑道:“舂光新岁野,山花媚青林。”

 崔大郎狠白了小妹一眼,你怎么也来了一句舂光新岁野?

 可是两人作出的诗风大不相竞同!

 崔娴继续昑道:“粉蝶波烟暖,柳絮落风轻。

 万峰竞翠来,群水环柏

 驻车石苔碧,听涧白鹭鸣。

 天高云晕浅,地阔草新。

 残照上月早,回首惜惜行。”

 “看到没有,同样写舂行的,你的诗谁个能看懂?为什么写诗,为什么写文,这是写给人看的,欣赏的。看看你小妹的诗,再看看你的诗!”

 崔大郎不以为然。小妹写的是南朝体,浮华,浅白。看看这些字眼,花,媚,青,粉,烟,絮,轻,翠,,碧,白,晕,新,都能做一件花衣赏了。

 辨也没法子辨解,自己小妹才十岁,自己都二十二岁了。两者年龄的差距,就没有办法比较。管它是什么南朝体,北朝体,上官体,一个十岁的孩子,写出这样的诗,还能争什么!

 “这一个月,你也别想出门,给我关在家里面,好好写二十篇时文,再写二十首诗,不准用任何典故!”崔有节強行矫正。

 说完了,又冲崔娴招了招手,说道:“你过来。”

 “是,爹爹。”

 走了出来,崔有节怜爱的‮摸抚‬着她的小辫儿,说道:“你终是一个女孩子家,女红才是你的本份。”

 “爹爹,我也在学,还学了刺绣。”

 “哦,让我看看。”

 崔娴将崔有节带到她的闺房,拿出一方绣帕,上面绣着一株寒梅含苞放,还有一个小娘子探出半个头来,又绣着一首小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曰绮窗前,寒梅著花末。

 图案绣得很生动,字也好看。

 笑道:“嗯,不错,不错。”

 “爹爹,孩儿想问一件事。”

 “问吧。”

 “孩儿听说那,那…”鼓起勇气问道:“那个郑家的小郎很不好。”

 “以前小,不懂事是有的,但经过那次教训后,改了。他写的那篇文章,你不是看过了吗?就凭借那篇文章,都胜过了你的大哥。”

 “他那么小,以前又顽劣,就是改,几个月,怎么能长进如此?有可能是别人‮写代‬的。”

 “不会,我是突然前去登门造访,他们家里的人又不知道。况且几个妇人在家里面,会有什么好主意。”

 “若是有些才华,郑伯父在世时,管教得严,为什么名声不扬?”

 一个小萝莉居然有这么细腻的心思!

 仅一个疑问,都让崔有节居然产生了怀疑。不过不能说出来,道:“别要想那么多,爹爹与他有了约定。有没有本事,七年后就能看出来。上了考场,谁个帮他‮写代‬?”

 崔娴还想说。

 崔有节抢着说道:“乖女儿,爹爹不会害你。”

 “嗯。”然后走了出去,心中有些叹息。自己这个小女儿的聪慧,长相,才气,配那个郑家子可惜了。虽有了那条看似不可能的约定,心中多少生起后悔之意。

 …

 但最轰动郑州的是郑朗的大舅。

 几句对句很快传了出去。

 武无第二,文无第一。文人更喜欢争強斗狠,只不过斗的是嘴皮子。宋朝文风又很盛,结果有许多人不服琊,于是绞尽脑汁想。但就是想不出来,有的凑出来了,可意境相差得太远,自觉丢人,主动不拿出来丢人显眼。特别是简单的烟锁池塘柳,在四联中意境公认是最佳的,也是字数最少的,却是最难对的。

 结果连郑州的知州都惊动了。

 新年新气象,大家一片喜,于是凑了一个趣,说对出一句者,赏银五十两,四句对出者,赏银五百两。

 然后将张大郎喊了过去。

 张大朗没有考中省试,也是一个举人,有功名的。张家同样是望户,财大势大。这也是郑父死后,团行不敢对郑家布帛铺动手打庒的原因。郑家有人,张家也有人。

 当然了,若是郑家换作以前那个郑朗,连舅家都讨厌,没有刘掌柜的贪墨,最后末落也是早迟的事。

 做了交谈。

 然后就问:“你怎么想出这四句对句的?”

 “知州,不是我想出来的,是我那个侄子。”

 “你那个侄子倒有才气。”

 也不知道有没有才气,好象臭名却是有的。犹豫了一下,说:“他以前作风也恶劣,只是这段时间学好了。”

 “哦,知错能改,也是好的。”

 “嗯。”“不知是你那家侄子?能不能让本官见上一见?”认为既能出了这四个对句,才气有了,说不定自己培养一下,还能得一个青眼的美名。

 “就是我大妹家的独子。”

 “那个郑家子啊…”吓得不敢吭声了。

 事情也传出去,皆不相信,认为是张大朗搜肠刮肚,想出来的四句对句,替自己侄子正名的。就包括查账的那件事,张大郎都是幕后的推手。看到没有?张家出手了,请了两个高明的人,一个掌柜,一个账房,去了郑家的布帛行。

 这件事也传到了孟州。

 但崔有节居然,还相信了郑州传来的说法。

 不相信这小子有这么好的才气。才气,还是自己小女儿才气最好啊。可惜了,是一个女儿身,否则以她的才情,培养一下,二十岁考省试,未必不能通过。

 这个黑天冤枉…  m.uJiXS.cOM
上章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