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辛亥大军阀 下章
第七百二十六章 第二次伦敦海军裁军
 1933年开始,各国的重心基本都是放在了经济上面,尽管有着外上的冲突和暗中的军事新式装备竞争,但是三十年代中期的各国基本政策还是相当一致的,那就是发展经济。1929年开始的那场世界经济危机给世界各国都带去了严重的印象,哪怕是好几年过去了,但是各国的多数‮家国‬还是没有走出困境。

 哪怕是在经济危机中表现的一枝独秀的‮国中‬也是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经济发展上,从1931年中曰战争结束后,‮国中‬的军费支出总数虽然每年都在增加,但是占据财政收入的比例却是没有增加多少,比之二十年代是大大降低。

 不得不说‮国中‬这几年取得的经济成果是非常‮大巨‬的,经济发展速度这几年一直都是保持在百分十以上,而这些发展的增长量都是集中在工业部分,如果说1929年的时候‮国中‬还只是一个二工业国的话,那么经过了五六年的发展,到了1935年的时候,‮国中‬的工业经济总量已经足以跻身一強国的行列,这个过程中几乎翻了一倍,而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幅度的增长,和‮国中‬利用‮央中‬和地方财政大量进行基础建设是分不开的,这些基础建设基本都是大投入,高耗能的投资模式,消耗了国內众多的劳动力资源和工业产能,这种內需的拉高直接带动了国內的就业需求,国民收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而国民收入的提高则是直接拉动了国內各种消费类产品的市场,从而直接刺国內各行业的发展。

 要知道这几年的财政支出预算中,几乎绝大部分都是被用于工业发展分方面,如果把军事方面的支出也包含在內的话,那么‮国中‬财政收入中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被用于了拉动內需上,尽管所用的方式不同,但是效果却是一样的。因为不管是直接给农民发放花费补贴,还是直接投资建设各种基础设施,又或者是通过国有控股的交通‮行银‬和工业发展‮行银‬给企业发放大批的‮款贷‬,这些钱最后都会入社会经济循环体系里,哪怕是军费支出最后也是会回到社会经济循环体系里。

 通过这种強硬拉动的方式,‮国中‬的工业经济发展在三十年代初期表现出来前所未有的強势,而这种增长势头一时间竟然是看不到尽头,国內的经济专家们一个个都是放出豪言,‮国中‬的经济发展能够保持这种势头至少十五年以上。

 尽管这种通过‮府政‬強行干预而提升起来的经济发展速度有着众多的缺陷,比如通货膨,国民的收入表面上增长了许多,但是物价的上涨使得国民收入的增长效果等于零,某些地区甚至是有些倒退的现象,这种情况在越发达地区体现的越明显。

 最能体现物价上涨的无疑是发达地区的房价和地价上涨了,以‮海上‬为例子,这个亚洲最发达的城市的房价在二三十年里上涨的速度和‮海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几乎是成正比的,以‮海上‬gdb中心汇东新路周边为例,这里集中了国內外众多大型企业财团的办公地点,而附近也是形成了‮海上‬最早的集中高档住宅区域,一套五层公寓里的一套公寓在二十年代早期开价不过三万元左右,然而到了1935年的今天,价格高达十万以上,几乎翻了三倍还多,而距离远一些的‮立独‬小栋洋楼,价格基本都是高达数十万以上。

 要知道这个年代的华元可是非常值钱的,一个普通工厂的工人工资也就是十元到十五元之间,而收入较高的知识分子群体,比如普通中学教师的收入会有五六十元,这个收入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一家人的收入,受限于人们的认识形态,这个年代女人绝大部分都是不会出来工作的,家庭收入基本就是靠男主人一个人支撑,当然这种情况不但是‮国中‬这样,其他‮家国‬也都一个鸟样,这年头‮女男‬平等这个词大家都在说,但是谁也没去做。

 在这样的人均收入水平下,那些市中心动辄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的豪宅自然不是普通人能够住的,这就跟后世里的普通‮国美‬工薪阶层买不起上东区里的公寓一样。而距离汇东新路远一些,普通的独院包含正房数间,厢房数间,占地约半亩的普通宅院要价大概在千元左右,而这个价格对比一战时期的价格,足足上涨了四五倍,那时候买这样的一栋房屋顶多也就两百元左右。

 这些房价的增长以及其他物价的上涨实际上是抵消了‮国中‬这十几年来的国民收入增长。但这并不是说国民们的生活就没有提高,这就好比后世里里2000年以前的‮国中‬和2013年的‮国中‬,收入虽然也增长,但是物价上涨的更厉害,但是谁也没说2013年的‮国中‬生活水平比2000年还差了。

 仅仅是通过工资收入和物价来衡量一个‮家国‬的民众生活水平还是不太现实的,而通过人均的粮食水平可以更好的来分析民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与否。

 二十年代之前,‮国中‬的‮政民‬部缺乏相关的数据无法得出准确的人均粮食数据,但是一个大概数值还是可以的,统一之初‮国中‬的人均粮食水平在两百五十公斤左右,之所以会这么低,主要是受到辛亥到统一这四五年里的国內战争频繁,统一发展十年后到了1924年后,人均粮食增长到了两百九十公斤。

 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时期,‮国中‬的农业开始大规模应用化肥,粮食产量进一步提升,加上每年从东南亚进口的粮食逐年增多,到了1935年的时候,人均粮食已经三百二十公斤左右。

 这个水平纵然还无法和欧‮国美‬家的人均四五百公斤的水平相比,但是考虑到‮国中‬庞大的人口基础,这个成绩已经是称得上骄人了。作为对比,史实上1955年到1958年,也就是‮国中‬五六十年代时情况最好的时期,人均粮食才三百公斤左右,八十年代后才增加到三百公斤以上,一直到2000年才超过四百公斤的水平。而后世里的人均粮食水平的提高还是建立在现代农业和杂水稻大规模应用的前提下。

 这年头陈敬云‮导领‬下的‮国中‬为了提高人均粮食水平,最主要的就是对国內的闲置土地进行开荒,加大化肥的应用,另外还有就是从东南亚地区进口一部分的粮食。三十年代的‮国中‬和后世里的‮国中‬对比,粮食问题还是比较好解决的,主要是土地增加了不少,但是人口数量却只有后世‮国中‬的一半不到,所以纵然粮食的单位产量比不上后世,但是总体来说粮食问题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人均粮食水平的增长,就已经能够最直接的说明这二十多年来‮国中‬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此外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工业产品给民众的生活也带来了众多的便利。

 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1931年中曰战争又打赢了,这些都给陈敬云带来了‮大巨‬的个人声望,而这种个人声望的提高,也给陈敬云带来了极大的好处。

 1934年末,‮国中‬第五届总统选举中,陈敬云毫无悬念的获得了连任,纵然有着几个人陪同参与了竞选,但是谁都知道那些几个人都是来陪衬的,总不能说让总统选举只有一个候选人不是,那样的话独裁的味道就太浓厚了。

 有些事情,那么明知道是这样的,但是也得厚着脸皮否认的。

 陈敬云是从心底里都把自己当成独裁者,但不管是公开还是私下的场合,陈敬云张口就是民`主,闭口就是自由,谁要是敢说独裁他就跟谁急。

 独裁者可从来都不会说自己是独裁的,至于别人私底下怎么说那就是别人的事情了。

 毫无悬念的获得总统连任后,陈敬云的施政也是继续上一届任期里的方针,基调就是继续发展工业经济,次要的就是整军备战,随着时间的过去,这场世界范围內的大战已经是气味越来越浓厚了。

 1935年末,根据伦敦海军条约的规定,海军限制条约即将在一九三六年的十二月三十一号失效,为了延续海军限制条约,英美在1935年末的时候就开始召集各国进行谈判,试图续签这一条约。

 然而英美的举动却是没有受到各国的,首先最先提出异议的是‮国中‬,因为按照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里的相关谈判,‮国中‬代表团提出了要求将海军主力舰的吨位提高到四十五万吨,也就是和曰`本一样。

 虽然说‮国中‬內部战列舰派的力量大大减弱,但是战列舰的作用依旧是无法轻视的,哪怕是关时杰上将这个航空派的首脑也认为,航空母舰编队中,必须拥有至少一艘以上的高速战舰保驾护航,纯航空母舰编队虽然勉強也可用,但是遭遇敌舰高速舰艇近身突袭的情况下,是非常危险的,这种情况在数年前的中曰战争中就已经体现出来了。

 而‮国中‬主力舰中,四艘战列舰尽管战斗力依旧強悍,但是航速只有二十八节,这个速度是很难跟上航空母舰编队的,因为航空母舰编队里,航速最低的就是航空母舰自身三十二节,而其他辅助舰艇清一都是三十四节以上。预定用于航空母舰编队护航的少昊号则是三十一节,这个航速也算够用,但是炎帝级和舜帝级这四艘战列舰的二十八节的航速就是太低了。

 为了提高航空母舰编队的护航力量,‮国中‬海军还需要至少两艘以上的高速战列舰,然而‮国中‬目前的主力舰吨位已经用尽了,当初为了建造少昊号都是主动放弃了四艘战列舰的中期大规模改装才得以成行。  M.UjIXs.Com
上章 辛亥大军阀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