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九章 只能有一个胜利者
这数年来,各个参战国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备扩张,而军备扩张是需要大批量的军事装备的,这些军事装备的大规模量产也就导致了各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得到了全面爆发。
毕竟这些军事装备也是工业产品,计算国內生产总值的时候自然要把这一部分计算进去,这样一来即便因为战争因素而导致民用工业产品的产量有一定的萎缩,但是各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却是都出现了大幅度攀升,最明显的例子就是1939年的时候国美的国民生产总值不过九百多亿美元,但是到了1943年的时候,国美的国民生产总值却是达到了一千九百多亿美元,增长幅度达到了一倍还多。
如此大幅度的增长和和平时期的工业生产总值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说和平时期有着如此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总值,那么不可否认这绝对是一个工业奇迹,但是这种情况发现在战争时期,那么就显得非常正常了。
如此情况不仅仅是出现在国美,其他家国比如德国,苏俄,英国都是如此,而国中同样也不例外。
1939年,国中的国民生产总值不过一千两百华元,然而到了1943年的时候,国中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空前的两千八百亿华元之巨,按照当时美元兑换华元汇率来计算,大约是相当于一千四百亿美元左右(虚构数据,勿当历史依据)。当然了基于两国的实际情况,国中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部分、基础建设等占据了相当多的一部分,纯粹的工业生产总值是没有这么大比例的。但是这里还得考虑到一点,那就是比较两国经济数据的时候,所采用的是官方汇率,也就是两华元兑换一美元,而实际上由于战争的爆发各国货币的汇率已经陷入了比较胡乱的状况,际国贸易都是真金白银或者以物易物,谁还要你本国的纸币啊。哪怕是以往含金量最充足的英镑现在在际国贸易市场里都不好使,英国不管是从国中购买物资还是从国美购买物资,都是用看得见摸得着的黄金。
所以各国货币的汇率是混乱并且没有一定标准的。
同时各国货币在本国的购买力也不尽相同,受到各国生活水平以及薪资水平不同,就会出现货币购买力的极大差别,尤其是在劳动力密集行业中,比如造船,以同等级的货物来比较,比如国中的青山级航空母舰和国美的埃
克斯级航空母舰来比较的话,国中的一艘青山级航空母舰在1943年的造价为一亿两千万华元元,折合美元不过六千万。而这六千万别说是在1943年了,就是在1939年也造不出来一艘埃
克斯级航空母舰,1943年的埃
克斯级航空母舰造价可是高达八千多万美元。
在造船业上,国中的劳动力成本是远远低于国美造船业,然而在另外一项极为重要的军工产品生产中国中的购买力却是没有这么大的成本优势了,那就是机飞,国中的f5以及f8等先进战机的价格折合美元后,并不会比国美的同时代先进战机价格便宜到那里去。这主要是因为机飞对技术含量比较高,但是对劳动力以及其他的低成本支出比较少。
总体而言,在一些纯高科技产业上,国中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体现不出来。
如此的各种购买力上的差别以及汇率上混乱,就导致了战时各国货币的换算变的非常不准确,真要比较各国工业经济实力的话,还真的只能通过生产了多少机飞坦克来比较了,但是这又受到了各国所面临战争威胁的不同而有改变,比如国中在1942年前,国中的各项军工产品生产数量是远远超过国美的,但是在1942年后,国美的各项军功生产却是开始大幅度超越国中。这里头并不能说明两国的工业基础的差距,因为1942年前国中是处于大扩军时代,对军工产品的需求量极大,但那时到了1942年后随着俄罗斯战役的结束以及陆军大扩编的结束,国中对各项军工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度降低,加上没有战时的损耗使得国中实在没有必要保持每年生产好几万辆坦克的状态呢。
而国美同样如此,1942年前,国美还没有参战,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大量生产坦克机飞之类的,然而在1942年后,由于同时面对洲非、欧洲、太平洋三个场战,国美急需大量的机飞坦克,这产量自然也就大幅度提高。
1943年的现在,基本上是非常难判断出中美两国的工业经济基础详细数据和对比,更加难判断出双方的详细战争潜力对比,只有一个非常模糊的比较,那就是国美在工业经济上依旧保持领先。
不过这种领先的势头能够保持多久就不知道了,因为国中的工业发展在这数年已经不能用快来形容了,而是得用爆发来形容了。
这两年来绷得有些紧的战时经济纵然出现了一定的缓解,不过国內的工业生产总体上依旧还处于家国军事委员会的掌控之下,某种程度上来说国中目前依旧处于战时经济状态下,只不过执行的只是片面的战时经济而已,并非和其他参战国一样已经入进了全面的战时经济。
然而通过了二战前期的一系列对外扩张,不但获得了东南亚各国的资源和市场,更加获得了西伯利亚和中亚以及远东这些庞大的领土,这些新占领的领土纵然还存在着各种问题,比如立独势力以及游击队等问题,但是这片广大的领土不但让国中把国防线全面推进到中亚和西伯利亚地区,同时这一大片的地区也给国中带来了数不尽的资源,尤其是中亚地区的各种资源众多,虽然中亚局势稍微稳定之后,国中国內的资本界就是掀起了一片向中亚扩张的
,众多的资本力量投入到中亚之中,然后开发各种矿产资源。
当然变化最大的还是移民,从1942年开始,每天都有大量的移民乘坐火车入进远东和西伯利亚以及中亚地区,这些移民除了一些寻发财梦的人,绝大部分都是国內无地或少地农民,国中国內人多地少的情况一直都存在着,尤其是中原地区的几个人口大省,土地资源更是紧张,但是东北大开发虽然也缓解了一定的人口紧张问题,但是随着数十年的和平发展,人口又是增加了好几千万,到了1943年,不算中亚以及西伯利亚其他民族人口,仅仅是国中固有领土的人口都已经达到了五亿六千万之数。这么多人口总是有众多人没有土地或者是土地比较少的。
这个时候,府政把新占领区的大量土地以无偿的形势送给移民,并且许诺分得的土地连续耕种五年后就获得永久拥有权,这样的移民措施使得了大量人不惜冒着北方的严寒移民。
当移民越来越多,当地的人口比例移民占据了主体之后,那么这些领土就永远会成为国中领土了。
中亚以及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大开发,也给国中带来了庞大的工业发展机遇。
本来中**方的战争物资需求就极为庞大,使得国內工业力量満负荷运转,但同时还有着广大的曰`本市场、东南亚市场、国內民间市场,这些市场每天都需要海量的工业产品,而大巨的市场需求使得了国中工业
来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扩张,每一天里都有新工厂被建成,每一天里都有无数农村离开土地,然后走进工厂。
如果说以往的三十年工业发展奠定了国中工业基础的话,那么过去数年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刺
,带给国中工业的是坐火箭般的扩张。
1939年,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前,国中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千两百亿华元。战争爆发后,国中的国民生产总值高速攀升,到了1941年的时候,达到了一千六百亿华元。然而在控制了南中半岛,占领了中亚以及西伯利亚等地区后,到1943年的今天,国中的国民生产种植达到了两千八百亿之巨,短短数年內就是翻了一倍还多。
当然了,这并非是国中的特例,因为这些国民生产总值的数据里头包含了大量军事物资的生产,人家国美人的国民生产总值还从1939年九百多亿美元变成了1943年的一千九百多以美元呢,增加幅度不比国中的少。
但是这里头有着一个区别那就是,国美的这些生产总值大部分都是用于了战争,也就是说国美的生产总值都被战争消耗掉了。然而国中的生产总值虽然也有一大部分被用于军事上,但是还是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是用在了民用品以及工业体系的扩张之上。而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场战争里国美人只是把原有的工业产能恢复过来而已,就已经达到了这样规模,但是对于国中来说要达到如此多的产能,却是进行了大规模工业产量扩张。
如此一对比就可以说是,国美的工业基础规模在战争中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把原有闲置的工业产能发挥出来而已。而国中却是为了満足市场需求,而被迫进行了大规模的产业扩张,从而增加了工业基础。
如果说战前国中的工业基础连国美的三分之一都不到的话,那么经过这几年的战时建设已经扩充到了将近一半了。
说着国中工业经济规模发展迅速的时候,这里头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国中这些年之所以有着如此大的市场需求,那完全是因为战争的推动,不管是民间市场还是军用市场,这些庞大的需求都是无法持久的,一旦战争结束,军队大幅度裁员,削减军工订单,失去了曰`本以及东南亚等大量市场以及国內的部分市场,那么对于现有的国中大规模工业产量来说就是一个灾难,庞大的产能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如果得不到消化,那么就会形成一个非常严重的战后经济危机。
这种情况不但存在着国中,还存在在国美,甚至国美那边的情况更为严重一些。
单纯的赢得这场战争并不困难,困难的是赢得战争之后,还能够让国內的庞大工业产量找到足够的市场,进而继续保持经济的发展。
要解决这个问题,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控制战后全球市场。以国中或者国美战后的工业规模,单纯的国內市场是绝对无法消化如此庞大的产量,必须借助全球市场来消化。然而这里头就出现了唯一个问题,那就是不单单有一个国中,还有一个国美呢,国中需要战后市场,国美也需要战后市场。
所以这场战争进行到现在,对于陈敬云来说,除了继续扩展国中的战略全安圈外,最为重要的就是控制战后市场了。
在这方面,国中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国美。
这场战争中,只能有一个胜利者!
M.Uj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