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米丽阿姆。卡斯泰尔诺沃一到图卢兹郊外的儿孤院,就受到院长的特别宠爱。很久以前,罗森夫人,一个姿
平庸、很难有希望找到一位如意郎君的单身女人,也曾有过比较快乐的时光,那时节她常到意大利度假,她热爱意大利的艺术,热爱意大利的音乐,有一次还几乎要和一个好脾
的意大利犹太人结婚,后来仅仅是因为他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才未能完婚。米丽阿姆清脆的托斯卡纳口音如今又把罗森夫人带回到那黄金时代,同时她的性格又是那么温柔可爱,所以尽管罗森夫人一向克制,竭力做到不对谁偏心——这座儿孤院建造之初只计划收容三百个儿童,现在却
进了八百多个——但她依然情不自噤,对于这位新来的小客人倍加爱怜。
现在是就寝之前的自由活动时间。罗森夫人知道米丽阿姆最有可能呆在哪里。这个女孩也有她最最喜欢的小伙伴,他是一个名叫让。海尔芬的法国儿孤,年纪只有一岁半。让很象路易斯。亨利,特别是他微微一笑,一双又大又蓝的眼睛
出
快光芒的那副样子。以前,当她父母还在身边的时候,米丽阿姆常常要没完没了地跟他们说起路易斯,提出许多问题,但是她不久发现这些问题总是叫她母亲伤心难过,惹得父亲生气,于是也就不再多问。不过,她还是常常回忆,重温和他在一起度过的时光,就象在脑子里重新放映一部部旧电影一样。现在,她的双亲离开了她,她身边不再有亲人,所以也就特别依恋让。让非常喜欢米丽阿姆,而未丽阿姆只要是和让在一起,也总觉得快乐。
罗森夫人在让的宿舍里找到他们的时候,别的孩子都在这间大房间里
跑
跳,追逐游戏,唯独他们两个坐在地板上专心致志地搭积木。虽然他们都是穿裹得厚厚实实,就好象是在
天雪地里一样,罗森夫人还是责怪米丽阿姆不该坐在冰冷的地板上。儿孤院直到现在还没领到这个月的少得可怜的配给煤炭,而以前剩下的那点除了烧饭之外,还得用来烘自来水管,免得它结冰冻住。米丽阿姆围着罗森夫人送给她的带穗的红围巾,围巾虽然太大,几乎把她的脸也全给包住了,不过倒是非常暖和。米丽阿姆和让坐到一张小
边上,罗森夫人用意大利语跟这女孩说话,这是米丽阿姆很爱听的;她把让抱在膝上,一面抚弄他的小手,一面教他跟着她说意大利话。罗森夫人没逗留很久。她満怀温暖和喜悦,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去处理她自己的问题了。
她自己的问题都是些行政管理上的老问题,只是现在增加了许多倍:过度的拥挤,供应不足,人事困难,经费不够。图卢兹的犹太居民原来就不多,现在又差不多都已光走,全副重担也就统统庒到她一个人身上。幸亏图卢兹的长市是个好心肠的人。每逢走投无路的时候,比如现在煤炭、药品、
单、牛
这些东西都到了没有着落的地步,她就要找他求援。她在办公桌前坐下,继续写那封求援的信,不过这一次看来希望非常渺茫。犹太儿童原来的那些法国朋友现在变得非常胆小怕事,唯恐别人知道他们同情犹太人的孩子。现在,这个形容憔悴、面黄肌瘦、年近花甲的瘦小女人,裹着一件褪了
的外套,围着一条破旧围巾,一面流泪,一面写信。那些问题—一写到纸上的时候,就越加显得根本没有解决希望。但是,她总得想点办法,要不然这些孩子又怎么活下去呢?
更加糟糕的是,许多迹象表明,随时可能发生另一次行动,这使留下来的那些犹太人心头冰冷。罗森夫人对于自己的处境并不担心,她有一个府政承认的职务,她又持有过硬的证明,证明她是土生土长的法国公民。到目前为止,被抓走的全是外籍犹太人,虽然在上次行动中,也有几个人了法国籍的公民被递解出境。她担心的是这些儿童,新收进来的那些儿童几乎全是外国籍的,一共有好几百!而其中大约三分之一根本没有任何件证,全是察警局丢给她的包袱。法国府政把犹太人驱赶到东方去,留下了他们的孩子,然后就把他们随便往哪儿一
,犹太儿孤院也就
満了犹太儿孤。这样強迫骨
分离,当然是桩令人痛心的事情,不过这项规定倒也是出于人道考虑,因为关于东方发生的情况,到处
传着种种骇人听闻的谣言。问题是,对于这些儿童的生活必需,为什么又供应得如此之少呢?
现在,如果果真发生一次新的行动,察警要来带走那些外国籍的娃娃,到时候又该怎么对付呢?她敢一口咬定所有儿童都没有出生证明吗?法国既是一个严格照章办事的家国,这种说法当然叫人难以相信。那么,她是否能够再找一个借口,说她因为得知盟军已在北非登陆,吓得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因此已把全部记录付之一炬?或者,是否现在索
把所有的记录都烧掉呢?不过,这个办法是否又真能拯救那些外籍儿孤呢?会不会只能给法国儿童也带来灾难,使他们也和其他儿童一起统统给带走?
罗森夫人并没有充分证据可以确信德国人果真是在搜捕外籍儿童,她从未听说发生过这类事情。这些儿童既被送到她的儿孤院,这说明德国人并不打算把他们也驱赶出境。但她依然忧心忡仲。现在已近夜午时分,天气非常寒冷,她用冻僵了的手指,借着烛光(电灯早已断电)把信折好。就在这个时候,她突然听到临街的大门上传来一阵乒乒乓乓的打门声。
她的办公室离开临街的大门很近,打门声使她从椅子上惊惶站起。砰!砰!砰!老天,这样会把孩子们全都吵醒的!他们要给吓坏的!
“开门!开门!”又响又
的男人的喊声!“开门!”
卫军队长纳格尔也有自己的问题。
他有一个非同小可的难关闯不过去:指标没完成,而在天亮之后,一列没有装満的火车就要按点经过图卢兹。巴黎主管犹太人事宜的
卫军头目正在大发雷霆,而这个地区剩下的犹太人随便怎么也凑不足规定的指标。他们要么已经化整为零,分散到农村里去,要么已经逃到意大利占领区。无论如何
不満三个车皮。在图卢兹进行的这次行动,到目前为止仅仅搜捕到五百名,而巴黎要求的数目却是一千五。
不过还算幸运,根据图卢兹察警局的记录,如果加上儿孤院的儿童和工作人员,倒是可以凑到九百零七名犹太人。纳格尔经过巴黎批准,现在就要把他们统统带走,与此同时,另一支人马正对图卢兹再次进行仔细搜索,以便补齐剩下的不足之数。凡是犹太人,都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包庇。现在,这位
卫军中尉正坐在一辆停在儿孤院街对面的小汽车里,监视着法国察警去敲儿孤院的大门。只要稍有空子可钻,这些法国察警准会随便瞎扯一个什么借口,向他汇报说一事无成。但是这位
卫军军官就在那里坐等察警局长出来向他报告。
纳格尔教给察警局长一篇编得非常巧妙的鬼话,叫他去说:占领军当局需要儿孤院的房子当作德国伤兵疗养院,因此全体儿童和工作人员必须迁移到蒂罗尔的一个滑雪胜地去,蒂罗尔那儿的全部旅馆已经改为一个专门用来收容儿童的大型中心,那里有一所学校和一座医院,还有许多场地;已有成百名儿童从巴黎附近的儿童营地迁移到那里住下,巴黎附近的那些儿童营地要比这座儿孤院大得多。根据统一规定,遣送犹太人的时候必须编造一些借口,好使他们安心听话。柏林秘密通令強调指出,犹太人天生轻信,尤其是对官方传达的消息,即便是一戳便穿的谎言,他们也是乐于深信不疑。这样做对于处理犹太人的工作大有好处。
儿孤院的门打开了,察警消失在大门里。纳格尔中尉坐在车里等待。他虽然穿着暖和的新大衣和羊
衬里的军靴,却依然感到非常寒冷。他菗着第三支香烟,神经紧张,甚至想要亲自进去一下,虽然他的一身军装可能会使里面的犹太工作人员大惊失
。就在这个时候,儿孤院的大门又打开了,法国察警局长走了出来。
这家伙吃的虽是法国人的食品定量,居然养得肥肥胖胖,肚皮里的油水都来自黑市。他走到小汽车旁,嘴里一股大蒜气,报告说一切已经安排妥当。儿孤院的职工马上就收拾行李,整理好儿孤院的全部记录材料。关于要带走记录材料这一个花招,纳格尔曾经特别強调,为的是使这套骗人的谎话更加象真的一样。三点钟叫醒全体儿童,帮他们穿好服衣,然后让他们吃一顿热饭。警车和卡车将在五点到达,带他们去车站。六点,他们全体等在火车站的月台上。在苍白的月光下,看不清那个法国人的肥胖面孔上的表情,不过当纳格尔中尉用法语说了声“好”的时候,只见他那撇朝下的胡子往上一耸,
出了一副难看的苦笑。
一切顺利。火车将在六点三刻到站,那时候城市的大部分居民都还没起身出门。运气总算还好,纳格尔回去的路上在车里这么想。他要赶回寓所去小睡片刻,然后还得去忙他的工作。根据命令,送走这批犹太人的时候必须避免引起当地居民对他们的同情。柏林曾经三番五次发出通知,警告说有可能发生不愉快的事件,如果在人口密集的地区白天押解儿童,那就更有可能如此。
事实上,那天早晨非常阴沉,火车进站的时候,几乎依然一片昏暗。犹太人不过是些憧憧黑影,一个个爬进了车厢。装运儿童的时候,为了加快速度,不得不开亮车站的电灯。根据大人们事先的
代,这些儿童两人一排,手搀着手,沿着斜面踏板乖乖地登上了货运车厢,那些年纪最小的娃娃则由儿孤院的保姆抱着。米丽阿姆。卡斯泰尔诺庆和小让走在一起。这样的迁移,米丽阿姆已经经历过好几次,所以已经习惯。这次迁移毕竟不象那次被迫与父母分开那么叫人难受;再说,搀着让的手,她也感到快乐,罗森夫人抱着一个婴孩走在他们后面,这也使她安心许多。
临到最后一刻,纳格尔中尉心中暗自思忖,把这十二只装着档案的大纸箱也装上货运车厢,是否有此必要。这些箱子简直是个累赘;再说,等在终点站那边的人见了这些纸箱也一定会感到莫名其妙。不过,这时他看到罗森夫人正从车厢里盯住这些纸箱看。她面色苍白,充満恐怖,好似她的生命完全维系在这些纸箱的命运上。那又何必惹她惊惶不安呢?一路上还得靠她哄着这些孩子安安静静到达终点站哩。他用手杖指指这些纸箱,几个
卫军于是把它们装上了车厢,然后拉上车厢的拉门,把孩子们全部关在里面。几只戴着黑手套的手抓住冰冷无情的铁闩,转动了几下,便把铁门锁牢了。
火车启动时没有鸣笛,只有火车头发出一阵声音。
m.uJ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