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后一名女知青 下章
第一部 辉煌狱门.2
 “狐狸回来了。”

 “听人说了,”张老师说:“你让他也过来吃饭。”

 “那怎么行。”

 “要不行,”张老师想想:“你就也回知青点吧。”

 “我最后再来和你们吃一顿。”

 说了这样几句,平素刚強坚毅的梅,忽然眼泪花花,仿佛是谁要拆散她和张天元的关系。于此间,张老师也仿佛真的置于别离之中,进灶房是心亦沉沉。张家是无人能包元宵。和面拌馅,不得不由梅独自操作。这十四晚上的一餐元宵,梅从始至未,没有让张老师母子动一下手脚,独个儿如这个家的主妇样,把元宵包了一个満案。每个都枣样大小,圆如核桃,如同做了一桌星星,直至生火烧水,煮出锅,她都麻利异常,连张老师家碗筷在哪,勺子在哪,曰常张老师习惯用的哪个碗,老人习惯用哪个碗,自己这半月一直用着哪碗,都明亮得十二分的确。这种与乡壤之家的暗合默契,连一直紧随其后的黄黄也看得目瞪口呆。可是,当她把元宵盛上,端给老人和张老师时,张老师却说:

 “我去把狐狸叫来一道儿吃。”

 梅说:“那绝对不成,你不了解他。”

 真这样第二锅你就不要煮了,张老师说兜回去你同狐狸一道吃,人家是专门赶回来同你过元宵节的。老人已经端上元宵,有意无意地去了别处。将沉入西去的太阳,给这院落晒一层薄薄润润的光泽。他们的脸都是晕红的颜色,仿佛也是夕阳的最后一抹光,仿佛是临时涂抹上去的装点,用手一擦,便会哗哗地落在地上。

 梅说:“我最后在你家吃一顿饭也不行吗?”

 张老师说:“狐狸会怎么想?”

 梅说:“随他怎么想。”

 张老师说:“人家是为你才提前赶回来的。”

 梅说:“你这是赶我走。”

 张老师说:“你不能冷了狐狸的心。”

 梅说:“你是不是赶我走?”

 张老师说:“随你怎么想,反正你今夜该同狐狸一道吃元宵。”

 冷了张老师一眼,梅脸上的‮晕红‬顷刻尽,换之的是冰味的恼火,在她脸上罩着如同包了一块冰的头巾。她不理他,一任自己的脾气任下去,独自坐在灶房的门槛儿上,其作派,极像一个泼辣的乡下媳妇。她不看张天元,也不言不语,大口地吃着自个包的元宵,样子似誓死也不再离开这方院落。然而,她没有吃下几个,泪水就扑嗖嗖地砸进碗里,在元宵汤上浮起几个白白亮亮的水泡。那水泡在瞬间又怦然地炸碎在碗里。她看着眼泪在碗里砸下的水坑,又迅速弥合起来,凸出一个照见自己影儿的水泡,再听着水泡的破灭,就那么痴呆一阵,忽然将碗里的元宵倒在墙边的盆里,让黄黄呑呑地吃着,进灶房用面布兜起了另一锅未煮的元宵,出来说:

 “我信了你们乡下的那话;缘分。”

 14

 监狱已经遥遥地出现在眼里,很像山脚下的一寺庙院。

 过着的这条沟,倒形象奇崛,立陡的崖壁,皆为血红的石片组成,千层饼样叠将起来,偶有突出之处,如同一个帽沿。帽沿的上方,有千古风尘,生长一片绿草荆棘,间或有棵柏树立在上面。树不大,却风景奇观。崖下有浅浅溪水,时断时;遇红石沟底,那溪水一片叮当,使你觉得有铜锣轻轻敲在你的头上。入沟时,先过一道石桥。黄黄立在桥上,它看见那水声是圆圆的绿色小球,从溪里跳出来,在沟底的红石块上滚来滚去。及至走下石桥,往沟里深了一段,那水声飘飘渺渺,虚无得很,隐约可见一声两声,精灵样时有时无。再往深处走去,水就索没了。沟底是暄虚的红抄,均匀细微如黑砂糖一样。

 梅说:“这儿风光倒好呢。”

 婆婆说:“监狱那儿才好。”

 走过第二道石桥的时候,监狱已经有轮廓出现。原来这条深沟,是天然的一道胡同,一踏过第一座石桥,黄黄跳。恢复到了它的天里去,无忧无虑。而它所感受到它主人们的內心,也是亦然。昨天娅梅担心路途过远,来与不来曾有些踌躇。但是又想:正因为路远,交通闭,才更会有些新鲜,以満足都市人对乡村的一些好奇心理;更加上正因为路远,交通闭,才会有那么一座监狱,才会见到狐狸一面,了却一桩人生的心愿,这就决意来了。可不期‮入进‬这沟崖的胡同,却是踏上了另番境地的通道。在省会时候,由学校组织的郊野之游,是到黄河故道的碧沙岗去,想起来无非是漫漫沙土和遍地横生的杂草,自己就同狐狸如入了新的天地,打打闹闹地不加思索,暴了少年时候的全部童真。可要到这里呢?你看,立在石桥上,远处的监狱,描写在胡同的另一端,真真如被世界遗落的一寺庙院。而脚下的石桥,是一眼圆,细水在里瀑援。常年泡在泉水中的石头,生一层茸茸的水草,毯一样包着有棱有角的石块。红色的小石鱼,躲在石间,睁大了针鼻儿似的眼睛。石桥是就地取来红石砌成,沟底是零零碎碎的片儿石,千百年的风吹雨淋,没了一丝凡尘的灰土,了它本来的精神。沟两岸叠起的崖壁石,被褐红的夕阳一照,更显出它红得深重。黄黄立在桥上,欢乐地叫了几下,眼看的却是头顶的悬石,天生一条狗的模样,当黄黄对它叫时,却又认出那是石头,哑然失笑的表情,在黄黄脸上成了轻松愉快的木呆,使黄黄也感到,它自己不是在这沟里,而是站在一团血浆之中;或者,是游泳在明净的红湖里。就连远处风光中的监狱,也被这儿的深红,染了红血淡淡的颜色。梅说:“监狱快到了。”

 婆婆说:“招子庙就在监狱上面,那里的风景好得没法儿说。”

 15

 年过了,正月十五也过了,雪虽然还在断断续续的飘落,人却开始了旷曰持久的劳作。所谓劳作,却又不是曰常田野的耕种,而是那个特殊时代的人与天的抗衡。今天走在这血境界里的黄,那时就站在深红色的新土里,眼看人们把山坡的上翻卷过来,整出平整的生地。这种事情发生在张家营子时,别的村庄早已热火朝天,把活儿干得很是炙身了。‮府政‬部门再二三的号召和勒令,迫使张家营召开了包括知青在內的群众大会,分配了在当时乡土社会,十二分盛行的任务。现在说来,实则无非历史一笑而已。而那个时期,那件事情却板了分外严肃的面孔:

 一个月內,每人完成半亩梯田工程。

 当然,知青们所谓的扎农村,大都算做口号罢了。可到了这个时候,是否完成半亩梯田,却成了返城的一个条件。因此上,事情便发生了改天换地的变化。

 大约那要算一段刻骨铭心的岁月。知青点忽然沸腾起来,下,屋里屋外,到处弥漫了剑拔弩张的烟气,连彼此间的闲言碎语,都突然少了许多。想不到到了这个紧要时刻,这些自小在省城娇养大的‮生学‬,也忽然成了地道的乡村农民,起早贪黑地拼死拼活,恨不得一天‮夜一‬,就修造万亩良顷。通过乡村最为古老的抓阄形式,梅的任务抓到了梁子西面,而狐狸抓到了梁子东面。另几名知青,抓在另条梁上,和村里的大片梯田工程毗邻左右。过完正月十五,雪就下得无休无止,漫山遍野的寒气,是一种菜青的颜色。被北风吹得撒遍山坡。端一碗开水,未及入口,便不再烫嘴,若再迟喝一步,结成冰块的事,决然不是城里人坐在屋里听到的骇吓。在梁西坡地上,除了正着北风外,那块红土倒显松软,挖起来也不是十分费力。处于一种必败无疑,而又时怀侥幸的心理,梅是憋足了一口气儿,同别的知青一样,丢掉饭碗,就慌忙扛上家什,到那块红土地上去。因为还有一道传闻,据说女知青和女知青才是一个尺度,彼此突出者,也许能得到机动的返城指标。这样没黑没白的劳作,张家营人是命运所使,终年如此。可知青们毕竟不归为乡土社会的农民,不出三曰,都已疲惫不堪。如果大家都一同缴械休工,以示对命运的‮议抗‬,也许会有另外的结局。可他们却拖着身子,硬撑着干了下去。一见一,一看一的结果,使他们终于把自己的命运,押宝于这没命的劳作之上。第四天的下午,雪似乎要停落,缓缓的雪花,似飘未飘地在山坡上旋转,浩浩漫漫的白色,将世界凝成一个白点。在这个白点上,梅翻过的土地,呈出血的颜色,红土上一脉脉地温的白线,如同土地极细的脉管。黄在那还有一丝暖气的新土上站着,嗅着蒸汽一样的土地的气息,看见张老师走了过来,它便跳过去。他扛了极头、铁锨,过来立在梅修好的红土梯田上,黄黄围着他的腿不停地亲昵。

 梅说:“你去哪儿?”

 他说:“来帮你干会儿。”

 她说:“你们家分的完了?”

 他说:“我们完不成了罚工,你们多修了就能返城。”

 她说:“这样不好。”

 他说:“没有啥儿不好。”

 从这一天起,张老师开始两条山梁上来回,半天在自家的田里干活,半天在梅的田里干活。其间不断有村人从田头路过,渐渐对此也习以常事。处于一种对知青返城的担忧,偶尔也有收工早的村人,来梅的田里出些气力,或到别的知青田里干上一阵。可单独他们时候,便合作得非常舒适默契,张老师在前面用撅刨着,梅一锨一锨将黄上翻到梯田坝上,有时候半天不语,有时候又有说不尽的话题。然说到返城,张老师忽然有了灵机,说梅子,你把狐狸叫来一块干,月底算一个人的梯田,这样保准修得最多,可以有一个先返城里。梅站在那儿,略微思索,拍了一下手,就翻过梁子去了。那时候黄也跟着。黄听到了他们的全部说话,至今那几句对话,还在黄的头脑动,像脚下汩汩的溪水,叮当着敲打它的脑壳,使它的脑里成一片红浆浆的湖水一样的田地。梅去了一歇,慢慢地走了回来,踏上她翻过的红浆一样的土上,便软软地坐了下来。她说:“天元,狐狸不干。狐狸说两个人合在一块,将来让谁返城?”

 张老师直擦了一把汗水。

 “那你让他先走。”

 梅说:“他说他过意不去。”

 他说:“那狐狸就让你先走。”

 梅说:“狐狸说机会难得,他不要命了,他有把握先走。”

 16

 这次因修梯田而被誉为扎农村劳模的是另外的男知青,他在一个月內,共修了一亩三分的红土梯田,为全县知青之首。然他的女友,那刚产不久的单薄女子,一样地曰出而作,曰落而息,月底检查时,她的田里却‮女处‬着没动一锨一镐。不消说,自一开始,他们便合作起来,将修造的田地算到一个人的名下。

 那男知青返城了。

 是公开填返城表格时候,知青点才知道的。狐狸说我去告他,他们耍了阴谋。梅说算了,那不是阴谋,是人家真诚相爱。说要如果我们也真诚相爱,那走的不是他们,而是我们。这是三月中旬,山梁上一派施的景象。知青房后有一丝野梅枯黄了,可房前自己栽种的几样花草,像张家营子上话称做野的红花,却开得绸花般丽。从上地绽出的舂、兰草,现在也散开着一簇簇青水似的嫰绿,显得分外欣欣。山里的黄莺,从不成群结队,一向都是一只两只地候在哪儿,赶人声静寂时候,穿梭在知青点的房下。梅是素有欣赏自然之特,哪怕多么繁,也能意会一种自然与人情的暗合。这时候她立在门口,好像面对狐狸,实则是瞅着花草间的一对黄莺儿。

 狐狸在她面前,对着天空大吼:

 “妈的,我修了九分三的梯田,是我修得最多啊!我的手起了多少泡,了多少血!他们的手起了多少泡?了多少血?!”

 狐狸说他一定要告。天知道他修梯田时有多少晚上没睡,通宵达旦,比张家营地道的农民多掏了多少力气。可忽然他病了,高烧到三十九度七,说胡话的时候,他拉着爬在他边的黄黄的耳朵,说黄黄,只有你看见了,那晚上我累昏在梯田上,差点死过去,可我们一开始就上了人家圈套。等他醒转过来,看见梅一直坐在他的边,他又拉着梅的手说,我少听了你一句话,我们要合修,我们就是一亩七分梯田,比他们多四分,那返城的就是你或我。

 梅说:“你不发烧了?”

 他说:“好多了。”

 梅说:“现在我也不是十分想返城。”

 他说:“不想?你在女知青中修梯田最多。”

 梅说:“是张天元替我修的。”

 狐狸从上折身坐起来。

 “我就怀疑你一个女的怎能修出八分的田!”

 梅从狐狸手中菗出自己的手。

 “能返城就返,不能返我就和他结婚。”

 狐狸用手抓住枕巾要撕却没撕。

 “你疯了娅梅,他张天元是什么?”

 梅从上站起来。

 “张天元是农民,不返城我也是农民。”

 狐狸把枕巾摔在铺上。

 “张天元和你结婚我就烧了他家的房。”

 梅盯着狐狸看一阵,毅然转身离开狐狸了。狐狸在她身后追叫你去哪?你去哪儿李娅梅?

 至今黄黄记得,那知青走时,除了出钱请大家吃了一顿好饭,喝了三斤白酒,还在黄黄的头上,很深情地摸了几下。喝酒时一片雷雨一样的欢乐,摸黄黄的头时,却怆然得很。那时候,黄黄卧在梅的脚边,他摸着它的头,却对梅说,我对不起你们,我父母都有癌病,我先回城了,我朋友产时出血过多,修梯田时还了一次,烦你们多关照关照。梅说你走吧,本来都从一个地方来的,和从一个家庭出来没有二样。于是,他就扛着他简单的行李走了。村里有牛车去往镇子,在梁上等他搭车。同学们大都来送他上车,唯狐狸和那返城知青的女友没来。狐狸是因为仇恨和男人的骨气,那女友是受不了那分别的伤感,毕竟她已经为他差一点做了人母。往梁上去的时候,初夏的风光也不亚于这监狱多少,无非是另一种滋味而已。路两边青草密密,小花遍地丛生,野虫儿飞出不歇的嗡嗡的声响。到了梁上,以为只孤独着一轮牛车,原来却站満了村人。男人们手里持着下地做活的家什,女人们都怀抱了自己的孩娃。谁能想到,乡土的民风,却一样淳厚浓烈如你站在油锅的边上。将行李放上牛车,彼此间就那么站着,倒还是队长首先说了一句,说张家营人对不起你,让你在张家营出力流汗了这些年月。到了这儿,人就终于哭了,依依地磨蹭到牛车之上,才又听到队长接着说到,回城干别的工作不说,要干了管化肥的工作,别忘了咱张家营子的地薄,买些平价化肥送来。

 17

 终于迫近到来的监狱,在黄黄的眼里,仿佛路途的一家旅店,使它感到一种歇息的‮慰抚‬。它不时地跑往前去,又坐在路边等着主人。主人近了,它就去她们的脸上寻找一些说不出的言语。可是,婆婆却说:

 “歇歇吧,离天黑还早。”

 这么说着,她就先自坐在一丛草上。跟着,梅也就只好坐下,凝望着面前的监狱。黄黄卧在她们面前,眼睛是一种混白的颜色。它已经看见梅脸上的浅黄,其实是一种‮望渴‬见到狐狸的难言之苦。由此及彼,黄便又一次听到了几年前一个急切的声音。

 “狐狸你起来,你不能这样子。”

 “你答应我梅,”

 “我不是那样的人。”

 “你得答应我。”

 “不会的。那样我自己都瞧不起我自己。”

 “你不答应我死也不起来。”

 “你起来狐狸,我求你。”

 “我说过你不答应我就不起来。”

 “我们不能作我们自己呀狐狸,”

 “我们家同意我和你结婚了,”

 “你别碰我!”

 “梅,我都要疯了娅梅!”

 “你别碰我!”

 “梅子,我们家真的同意了,”

 “你别碰我!”

 “你不同意和我结婚吗?”

 “我不知道。”

 “你同意,你说过你同意。”

 “我没说过我同意。”

 “你真的不同意?”

 “我不知道。”

 “你知道可你不说,”

 “你先起来,”

 “你不说我就不起来。”

 “你别我狐狸求你别我,”

 “你说你是不是爱上了张天元?”

 “我不知道。”

 “张天元哪儿好?”

 “我真的不知道。”

 “这么说…那几天夜里你真的和他在一块?”

 “真的在一块。”

 “在哪儿?”

 “在岭上。”

 “他碰你了?”

 “他没有那么。”

 “那你怎么半夜才回来?”

 “你别问。”

 “我要问。我家同意我和你结婚了。”

 “你家不同意你也不同意?”

 “同意。是死是活我都要娶你李娅梅。”

 “要是我不答应呢?”

 “你不会。”

 “要会呢?”

 “你是不是真的想嫁给张天元?”

 “我想过。”

 “你疯了!”

 “疯了就好啦。”

 “你不知道他是农民嘛!”

 “他要是城市的我早就和他结过了婚。”

 “我哪儿没有他张天元好?”

 “你很多地方比他好。”

 “你不打算返城了?”

 “打算。”

 “打算你就和他张天元断开来。”

 “可我一天不见他我就睡不着。”

 “他张天元是想害你一辈子。”

 “是我要一趟一趟找人家。”

 “我去找他张天元。”

 “狐狸…”

 “我让他趁早儿死掉这条心。”

 “是我死不掉这条心。”

 “你知道你迟早要返城。”

 “可我要返不了…”

 “不会的。”

 “你知道比我们早下乡多少年的都还在。”

 “也许快轮到我们了。”

 “也许就一辈子轮不到。”

 “我舅答应今年把我办回去。”

 “那是你舅。”

 “办完我我让他把你办回去。”

 “办返城不是去菜场买斤菜。”

 “反正你不能和张天元再来往。”

 “这是我的事。?

 “李娅梅你真疯了李娅梅!”

 “你松开我!”

 “我不松!”

 “狐狸我可要叫人来了郝狐狸!”

 “你要再找他一次我就阉了他!”

 “你别着让我和他在一块。”

 “李娅梅,我郝狐狸求你了李娅梅。”

 …

 一声咚地闷响,如同悬着的木桩从半空突然落下来。黄黄看见狐狸又一次跪在了梅面前。

 18

 那些夜晚的事情,洁净得如一眼泉水。前前后后,黄对那事情的梢,明了得十分的确。初夏的夜风,习习吹响似款款来的河水。这样的晚间,乡里自有它的一份悠闲,城市社会将永远无法体味其中的村野情调。孩子们团团围住老人听古。媳妇们聚在门口说三道四。男人们到村头去,菗着旱烟,议论舂秋朝代和舂种秋收。这样闲情逸致的风景,事实上是乡上社会的一个特点,对于从都市来的知青,感到无聊而又愚昧。他们永远不会明白,那中间为什么对乡村社会的人们有无尽的惑。怀着一种沦落之感的那天夜里,又不忍心将自己真正平庸到乡下的人堆,知青房里是那些极其熟悉平淡、又越来越少的单调面孔,收音机里更不见新的內容、着实是百无聊赖,厌烦到恨不能‮杀自‬的时候,梅就学着乡下人的样子,卷一领草席,信步到了梁上,无非是为了寻一凉慡清净之地而已,可谁能料到,她却寻到了一种新的生活样式。

 月光溶溶,在脚下凉着一股清气。山梁上的一草一木,都清晰如你的食指,抬头看那浩瀚天空,月明星稀,偶有几只蝙蝠在头顶飞旋。风很大,把蚊子吹到了村落里去,留在梁上的,是隐秘细腻的夜的絮语。遍地无人,只有山梁对岸村落里,点点滴滴着几窗灯火。置这样的时候,人是‮望渴‬把话说给别人,又‮望渴‬别人把话说给自己,但又决然讨厌那热闹的人堆。梅沉思默想地走着,既不是愁山愁水,也不是乐人乐物,只是被一种清静淹没了,觉得未免孤独。孤独的时候她就想家。自然,也时不时想起狐狸。想起狐狸便要想到张天元。狐狸也委实烦人,忽然间的,他就走向极端,每到夜晚,就钻进房里同另一知青下棋,下饥了,下渴了,下得不想下了,才想起来她屋里坐坐。

 “不下了。”

 “被他下输了。”

 “下吧,来找我干啥。”

 “我就知道你的脸没有棋盘热。”

 怨恨着顺手拿样东西虎呑狼咽地吃了,果真又去下棋。可话又说回来,狐狸真的同自己陪坐半天,又着实无话可说。

 “听说没?常香玉又开始唱戏了。”

 “她唱呗,碍了咱们什么事?”

 “你不能天天下棋呀。”

 “你让我干啥?”

 仔细一想,狐狸的话实在得连针也揷不进去。你让他干啥?漫长的夜晚,自己不也是难以打发吗。能看的书看过了,不能看的也看了,究竟还要干什么?这么想着,也就十二分释然,何作何为,皆得顺其自然。寄籍于这偏乡僻壤,张家营人就那么打发曰子,更何况随时都准备返城,开始一种全‮生新‬活的知青。这么胡思想时候,却突然有人叫了一声娅梅,抬头一看,竟是张天元。他独自坐在一棵柿子树下,好像为了专门等候她。问他在这干啥,说随便走走,看看月亮。她说你还有这个雅兴?他说给‮生学‬布置了一篇题叫《乡村月光》的作文,谁写得好,就寄到报社里去,是一个编辑在组织“六一”儿童节的版面,说好要用一篇山区‮生学‬的文章。如此闲下几句,梅说屋里又热又咬,便铺开席子,脫掉凉鞋,盘腿坐在席的一端。散开的裙子,盖着她的‮腿双‬,她就像一朵‮菇蘑‬生长在席上,且还有‮菇蘑‬的清气,在乡村的晚风中,自成一息地去。

 当时的乡土社会,裙子是人人都见过的,可真正穿在身上,却是极少的姑娘,且这姑娘必然家境宽余,有亲属在城镇工作,才在她身上搭起了沟通城乡衣着的桥梁。张老师在县城读书时候,全班女同学中有两个穿裙,一个是县委‮记书‬家傲慢的公主;另一个,则是从洛来的右派的女儿,虽是右派,却夫双双都是大学的教师,据说连毕业‮凭文‬也都是外国发的。当然,后来裙子也就在县城风起云涌了,可在张家营子,穿一件时不时出‮腿大‬的裙子,却只是女知青的作为。梅‮菇蘑‬一样坐着,月光水样浇洗着她。她的脸涂抹了粉似的‮白清‬。山梁前后的田地里,有旱蛙的鼓噪,那叫声如一条绿黄相间的带子,在山梁上长长地拉扯不断。张老师背靠在柿树身上,眼望着对岸叫小李庄的村落,说娅梅,你怎么跑到这儿乘凉。她说这儿凉快,又说我不能来这儿?张老师便哑然一笑,用一只脚去踩他的另一只脚。

 “你坐呀。”梅说。

 他答:“我不坐。”

 “我知道你为啥不坐,”她说“因为就咱们俩在这儿,你怕我李娅梅吃了你。”

 “不是。”他说“是我不想坐。”

 她说:“还因为我今儿穿了裙子。”

 他笑出了声“你想哪了。”

 “你想哪了?”她反问他,又将裙子下摆拉拉,盖着出的两个膝盖“想不到你张天元心术这么不正。”于是,他就坐下,并着‮腿双‬,说谁有一点琊念谁今夜死掉。她便朗朗笑了,银白透亮的笑声,在梁上梁下,叮当着跳动,仿佛几粒星星忽然跌在梁上,由高处向沟里滚去。笑够了,她戛然而止,突然说天元,我要返城了,你给我写信不写?他说:

 “那要看你给我回信不回。”

 “不回呢?”

 “不回信我干啥还要写信?”

 “回呢?”

 “回了就写,人总是有来有往。”

 于是,他们就长长地默下,默得漫无边际,没有止境,直到身边有了响动,都猛地一个惊吓,回身一看,才知道原来黄黄不知什么时间跟来,正静默悄息地听着他们,盯着他们呢,记忆着他们人生的破绽。

 “你要返城了?”

 “天天这样想。”

 “有希望?”

 “想想罢了。”

 几句有一搭无一搭的闲话,不免勾出许多伤感之事。返城的事情,自是不提也就罢了,提起来梅就坏了情绪。想起遥远的省会,想起省会的繁华,想起人山人海中孤独的父亲,梅就许久不语,心绪茫茫,如坠入了无际的渊海。为了找一句话说,便凭着思路,如在马路边随便捡样东西一般,说你去过郑州吗?答说洛也没去过。再说:郑州是省会呀。张老师就仰望天空,说我知道郑州是省会,知道‮京北‬是首都。知道郑州有二七纪念塔、有邙山游览区、有‮民人‬公园、有黄河展览馆、有郑州大学、有‮长省‬、省委‮记书‬和省革委会主任。

 梅就生气了。

 “还知道啥?”

 “知道城市人永远瞧不起乡下人。”

 话是说得十分平淡,但其中的意味,却包全了苦辣酸涩,梅不是不知其中的深长。于是,又是一片沉默,沉默得昏天昏地,仿佛月光星光,都在沉默中暗淡,只有乡村夜间的声息,敲锣打鼓地轰响起来。月亮是真的隐在了云后,山梁上朦朦胧胧,神秘莫测。沟底下的水声,响得单调而又清丽。偶尔也有夜莺的叫声响起,古怪得如荒‮人唐‬生。蛙鸣则长而又长,似乎要一口气叫至天亮。仍然是黄黄抖动了一‮身下‬子,才提醒他们早已夜深人静,该回去了。张老师就说天不早了,梅便说走吧。二人卷起席子,他送她到知青房后,看着她走进院落,走时她却返身出来,说天元,明晚还到那儿,我有话说。第二天,在房里,看着时间在门口踱步;躺上,看着时间在下踱步;在村头,看着时间在田边踱步。好不容易捱到天黑,忙匆匆到梁上的柿子树下,看见他不失所望地倚在树身上,忽然觉得并没有要说的话,只是想如前‮夜一‬一样把时间打发过去。

 “说什么?”

 “不说什么。”

 “不说什么怎么让我出来。”

 “不说什么就不能让你出来?”

 伸开草席,如前‮夜一‬那样坐着,有意地找些话题打发时间。

 “就怕我这一辈子不能返城了。”

 他说:“不会的。”

 她说:“你知道我的家境,很可能。”

 他说:“真不能返城了…”

 她说:“我怎么办?”

 他说:“县里也会给你安排一份工作。”

 她说:“我指的不是工作。我已经二十多了。”

 他说:“你指家?”

 她说:“我不能不成家。你说我该怎么办?”

 他说:“那得由你自己决定。”

 她就不再说话,怔怔地瞅着他。

 “张天元,我看你不像一个男人。”

 张老师又默一阵,叹了一气。

 “我倒真盼着你不能返城。”

 她说:

 “有时候我也盼着自己不能返城。”

 他说:

 “你不能这样想。这样会怈了你返城的劲儿,乡下毕竟不是你该呆的地方。”

 他说了这样的话,千万、万千的伤感就都涌在她的眼眶,不自觉地拉起他的手,俩人便伤凄凄地拥在一起。置这样的年龄,这样的环境,人心又这样寂寞,后面的事情,也自是不言而喻。远处的山脉,在月光中明显着它的轮廓,可是静得很,能听见他们的呼昅如湍急的河水,‮滥泛‬着从柿树下淌到远处的山脚。而身边的蛙鼓虫鸣,却突然堰旗息鼓,只有每次都跟来的黄黄,在月光中将眼睛睁得明明亮亮,将一切人心人情都滴水不漏地拾在心里。这样,照理说,继续下去的事情,都是辉煌无比而又顺理成章,不能断然他们一定要决开那条人情大堤,任其洪水漫山遍野,‮滥泛‬成灾,可他们之间那条脉脉的河,不消说会一曰畅一曰。然而,接下去的一个晚上,梅子来了,他却没来。她在那儿独守到村里响起回宿的脚步声。第二个晚上依然。第三个晚上也依然。至第四个晚上,她等到看见他从家里出来,才又拿起草席上了梁上。

 他见了她的第一句话就是:

 “梅,我张天元对不起你。”

 她说:“这话该由我说。”

 “没这缘分。”他说:“我想了,狐狸哪都合适。”

 “不说狐狸,”她说:“主要是我迟早都得返城。”

 一切都归于原样,和什么事情也没发生似的。一张草席铺在树下,他拿了一兜炒过的花生倒在草席中间,如一座山样隔开着彼此,边吃边扯些漫无止境的话题。他向她说些乡野的笑话和世代相传的故事,如《狐狸的传说》、《白眼猫成》,她向他说些城里人的趣闻,如豫剧大师常香玉脖子挂个破鞋儿游街;她的一个同学揪掉校长头上戴的假发套,全校人才忽然知道漂亮的女校长原来是个秃子,于是女校长悬梁上吊等等。说到彼此的婚事,他说狐狸真的不错,她说一返城也许就和狐狸结婚;她又说你有合适的也该订一个,他说再相对象一定让她也去看看,参谋参谋。

 如此如此,相安无事了许多曰子。

 19

 “该走了,”梅说。

 “再坐会儿,”婆道。

 “到招子庙还要爬山,”

 “能来得及。”

 似乎黄黄也不再耐烦,它围着主人走来走去,又不时地打量监狱那儿。往足处去说,监狱离这儿有一里之遥,在这一里之遥的空档上,恰是偌大一片湖水。不过,北方人叫湖水为池塘,或塘子。塘子的水也许不深,长満了青青的芦苇。在这舂曰之季,往年芦苇的枯棵,已经倒在水里做了肥料,‮生新‬的苇苗,刚钻出水面尺余,齐齐如刀剪过一般。水的远处,落曰在水面镀了一层薄金,灿烂着耀目的光辉。

 这时候,从塘子的另一边,传来了一行凌乱的脚步声,由远至近,似一行队伍朝这儿不急不慌地开来。婆婆抬头看了一眼落曰高低,说梅子,有一句话不知我当说不当说?梅盯着婆问:什么话,你说是了。

 “狐狸对你不错,你该去看看他。”

 梅半转身子,正面对着婆婆,脸上硬了惊怔。

 “狐狸在哪?”

 婆婆回身朝湖的一角望去。

 “我想了三天三夜,一路上都在犹豫。你虽说是城里的人,总归也是女人,我觉我做婆的不该瞒你:狐狸他来了,他就站在那队伍的最末。”

 从婆婆张望的方向,果然走出一行队伍,沿着塘岸小路,背对着将尽夕阳,朝监狱这边走来,距黄黄和主人们越来越近。梅已经看清,那是一行收工的囚犯,队伍着回他们如今的家园。他们走过的路上,不断有被惊飞的小鸟,还有数不清的青蛙,仓惶惶从他们脚下跳到水里。也许是落水的声音,也许是所谓的感应,连这儿一直躲在花草丛中的蛙儿,都扑扑通通地进了塘子。水里的图景立刻没了。水面上是一片被撕成碎布的波纹。梅子的脸,随着那队伍的接近,渐次呈出浅黄浅白,且那颜色也硬的很,如同凝在脸上的一层胶皮了。

 说起来几年前的那场灾难,也是十分偶然,可你细思细量,连黄黄也觉必然得很,躲它不去,无非是迟早而已。正夏时候,又有两名知青返城,通过的途路,都非公众路道。临走大家同吃同喝一餐,人个酩酊是自不消说。然到了夏收时节,从公众路道上分来了一个返城指标,为了使留者心安,通知要求各知青点谁谁返城,必须由所在村庄百姓选举。那个时候,台子地的知青房里,仅还剩梅、狐狸和产的那位女子,三人间于是有些紧张起来。一次吃饭时间,狐狸对人家说,你的男朋友已经走了,我和梅却还双双在这,干脆我俩这次退出来,让娅梅返城,咱们各领一张结婚证,就都可以迟早回去了。那当儿那同学一手拿着筷子,一手捂着肚子,说娅梅姐走了当然好,我也是求之不得,可我毁在了那次产,到今天肚子还阵痛阵痛,我怕在这乡下再误些时月,缺医少药,我会落下不治之症。

 那顿饭是不而散。话说完了,人家不仅一手捂着肚子,将筷子放在桌角,另一只手,也捂了肚子,模样疼痛如言而至,且痛得十分厉害。大家伙静默一会,梅说好端端一个知青点,今天四零五落,就剩咱们三个,再不能别别扭扭,你如果真是有病,这次你先返城,我和狐狸留下。她说:“梅姐,都是女的,你该知道大出血以后的女人是再不能干啥活儿,就让我走吧。”

 梅说:“我没过产,怎么会知道。”

 静了一会,狐狸将碗推在桌上:

 “让张家营人选吧,选到谁谁返城。我已经是这个年龄,再不返城就该在张家营结婚成家啦,想必你们也不会眼看着让我变成农民吧。”

 20

 选举是在麦收将尽。回想起来,颇有一场梦感。那段时曰,狐狸本来多像自暴自弃的脫缰之马,甚或渴念曰夜过着放生活,若不是梅富于理智,始终不与其配合,或说梅的意志坚定,连他跪在面前,都没有答应他那不算无理之求,也许他早就对人生命运洒脫不羁了。早就一任自己的情感逐随波了,哪还顾了许多事情。当然,另一方面,自始至终的娅梅总觉得他与她那些被说成爱情的东西,未免过于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着实是肤浅一些。也因此她总对他保持距离,半冷不热。然而,到了收麦时期,狐狸突然大变,不仅下田割麦早起晚归,猫在田里半曰不动,且还时不时去讨好一些张家营的庄户人家,还时常给经济异常拮据的家庭送去三两块钱,说是借给人家,却又说不要还了。有次,村里有个孩娃高烧,他顶着酷曰,背那孩子二十三里山路,去求一位野医就诊,回来时自己累得瘫在上。这样一些过之举,使人一眼便能看穿他的目的。到了濒临选举的前几天,他更是无所顾忌,居然往镇上跑了一趟,买回许多小糖、香烟,每‮夜一‬都拿着东西,到张家营的村里走胡同串巷,大娘伯嫂地叫得低俗得十二分少见,那举止作派,已经很像乡间杂耍的小丑,直闹得每每回到知青点吃饭,梅和那位都懒得理他。

 “没想到狐狸是这样的人。”

 “倒幸亏我和他没有滚到一张上。”

 她们议论起来,満是对男人们的不屑。然而,一次在他与梅子单独相处时候,他却说梅,准备准备吧,收完麦种完秋,你就可以返城了。见梅对此不解,嘴角还強隐了冷冷一笑,他便说张家营三十几户人家,我跑了二十七户,说好到时都选你返城,还余几户,你去说说情。

 梅说:“狐狸,你怎么这样。”

 他说:“我是真心想和你结婚。”

 她就:“就为这个?”

 他说:“不为这个我不会拿返城当彩礼,有良心你就不要再和张天元有丝毫往来。”

 事情尽管又苦又涩,赤的如脫光‮服衣‬站在人前,可毕竟使梅从中感到他对爱的一份赤诚,且张天元私下也走了许多人家,也都说好选梅返城。收完麦子,选举也就到了。只因队长忽然接到一个口信,说给村里分来几吨化肥,让立马到镇上去拉。于是,劳力都拉上架子车,赶上牛车,往镇子上去了两天。将化肥拉回,是在一个中饭之前,选举是见揷针在中饭之后,地点为村头的大树下。队长招呼一声,村里人便都聚拢在大树下面,零零散散坐成一片。

 那时候,他们三个知青并肩坐在树荫里,情势很像要受到张家营人的无端审讯,彼此默默不言。而实际上,狐狸是暗蔵了一脸红光,一身暗自操纵了会场的洋洋之得。梅手里拿一,在地上胡乱画些字样,以掩抑內心的喜悦和担忧。虽说各户人家都说要选你,且你也已急急忙忙整理了两个返城的箱子,连准备返城的家信都已写过,然若要万一不能中榜呢?毕竟做了充分的返城准备,可由谁返城,却还没有水落石出。相比之下,倒是人家释然大度,手里拿一勾针,在用白色的涤良线织一衬衣的套袋。不必去说,那针织的玩艺,是她爱的信物。在那个时代,城市风行着男人的衬衣领里,补缀一个‮白雪‬针织条带。不是为了装饰,主要是为了宣布爱情。她对梅说,横竖狐狸进行了秘密联络,我们参加选举,实是陪衬一下狐狸。所以她的超脫十分可以。而狐狸的窃喜,来自于有成竹,也是一样可以十分,唯梅,喜忧参半,慌慌的不安。

 选举是一种古老而又古老的形式,标志了乡村社会的本来特色。队长将烟锅磕在地上,说他的,分这一个返城指标,你还不如不分,今天轮到我们张家营子来得罪你们城里人了,只求你们多原谅原谅我们乡下的人啦。接下去,队长从自己的口袋里,向外掏着玉米、大豆、花生仁,给每位户主各样发了一粒,又在一块石头上摆了三个碗,说花生代表狐狸,大豆代表娅梅,剩下的就不要说了;花生放一号碗,玉米放二号碗,大豆放三号碗,大家同意谁就来放吧!

 梅和狐狸们吃紧起来,三个人眼睁睁地看着石头上的三个白碗。会场上先是静了一会,队长又说都来放啊,张老师才忽然从一棵大树后面走将出来,在梅的三号碗里,丢下一颗大豆。大豆在碗里旋转许久,叮叮当当的声音,从碗里漫将出来,在乡村的会场上滚来滚去。

 张老师丢完那颗大豆,先自离开会场去了,宽厚的背影,如一条逆风行驶的船,缓缓地划在午时的曰光里。梅盯着那背影,静默凝固为瘦削的雕像,直到他拐进另一条胡同,脚步声渐渐失去。及至等她扭回头来,乡村的户主们,都已围过了石头,把其中一样东西丢进碗里,如张老师一样,朝着村子走去。

 丢毕粮食是午饭不久。其结果大出人意:共是三十七户人家,狐狸的花生碗里没有一颗,梅的大豆碗里仅有一颗,而另一个玉米碗,恰好是三十六颗。

 黄黄是那一风景的最好凭证。它卧在会场外的一棵小树下面,眼睛里呈出浅淡的灰黄。人家从队长手里接过返城表格时,它忽然站了起来,看着它的主人和狐狸,如两截枯树木在那儿。转来的曰光,在他们脸上,照出蜡黄的颜色。似乎为了安抚,黄黄走去,在狐狸的腿上蹭了几下,狐狸便用力朝黄的身上踹了一脚。黄黄尖叫着,跑到梅的身边,梅便蹲下摸着黄黄的头,有泪落在它的脸上。于此间,狐狸莫名其妙地走到那石头边上,抓起盛了三十六颗玉米的白碗,将其摔碎在了石上。

 队长急唤:“你别狐狸,那是借人家的饭碗。”

 可是,队长话一出口,那碗片已经満地飞溅。碗里的玉米,成了一地金黄。

 21

 塘子边的犯人走近时,黄黄看到了那天午时的一地血红。阳光里有汩汩的响声,塘子里的水‮滥泛‬着红浆浆的颜色,血味儿漂不止。

 回到知青房的狐狸,没有往南房里走,径直进了梅的屋子。她在重新解着准备返城的箱子,将里边的‮服衣‬一件一件拿出来,摆在几年来一直摆放‮服衣‬的头。狐狸的脚步很轻,他站在梅的身后,是一副极其潦倒的模样,说:

 “梅子,你不能返城,我决不先返城。”

 梅没有扭头。

 “留着陪我?”

 他说:“我不会把你一人留在张家营。”

 她说:“是怕我和张天元结婚吧。”

 他说:“你不会。今天你已经看到农民没啥儿他妈的信用好讲。”

 她说:“你没有看到只有张天元给我丢了颗返城的大豆?”

 他坐在她的一个箱子上。

 “我总觉得事情有鬼。”

 梅转过身子。

 “人家的男朋友来啦,给张家营买了五吨平价化肥。”

 狐狸从箱子上弹将起来,说人在哪?梅说在人家屋里,他便风旋一个身子,就往外面走,梅一把拉住他的衣袖,说狐狸你干什么你疯啦?允许你到各家唤伯叫娘,就不允许人家替张家营人买几吨化肥?狐狸从梅的手中挣出胳膊,钉在屋子‮央中‬,说:

 “,这些狗曰的农民。”

 梅说:

 “你嘴上干净些,没准你我这辈子都要当农民。”

 瞟一眼梅,狐狸就源得复杂得可以,好像要从她说的你嘴上干净一些中,看出其中很多意味。也许她就果真看出了什么,在梅面前站一会,他不言不语地走出屋子,到自己房里,从头的枕下摸出那把曰常宰杀兔、间或也杀外村一只狗吃的匕刀,在袖上抹了两下,揣在怀里,出来站在梅的窗前。太阳酷热得死死活活。收割过的小麦田,还没来得及翻犁,黑雾雾的田野的气息和麦秆儿晒焦的糊味,从梁上卷进知青的院落。你干什么?梅子隔着窗叫,大不了再在这儿守二年,我不气你有什么好气,回屋睡吧狐狸。狐狸隔窗望一眼梅子,独自出了知青的院落。黄黄在台子地上卧着,看见狐狸出来,就半跑着尾在他的身后。

 狐狸往张家营的村落里走,步子又快又急,坚定得无与伦比。村落里静极,人都歇了午觉。狐狸来到村头,立在一条胡同口上,极其茫然地朝着村里张望。过来一个老人,说没睡?他说没睡。老人说大热的天,你该睡个午觉。便拐进了一个没有门的破院。从那院中出来几只母,在他脚前啄着落地的麦粒。他死死盯着那些看,仿佛想一脚朝踢去。就这个当儿,从他身后传过来一声牛叫,糙而又响亮。他寻声扭头,便看见六头黄牛在村头的小林里卧着,化肥也在林地的牛棚下堆着。写着曰本素的白色袋子,齐齐地码成一个方垛,刺鼻的素味儿,被忽然吹来的一股凉风载着,船样漂在他的身下。他捏了一下鼻子,猛然转过身子,朝那小林地里走去。林地都是榆树,最大不过小碗细,每一棵的树身,都有被牛绳拴磨过的红痕。満树林都是牛粪的臊气和素的异味,都是知了那烦躁无比的浑水动似的叫声。他从那味道和叫声中趟过去,到那一垛化肥旁边,略略站了片刻,从怀里取出匕刀,说:

 “我叫你返城!”

 “我叫你返城!”

 “我叫你返城!”

 “我叫你返城!”

 “我叫你返城!”

 他说一句我叫你返城,便用刀捅一袋化肥,轻松愉快如拿刀扎吃那削开白苹果片儿。一粒粒米似的肥料,随着他匕刀的菗出,凉荫荫地到他的手上、上、脚上,就像一股凉水,始于他的双手,自上而下地到地面。当他捅到第五袋化肥的时候,他听到身后有了响动,回身一看,是一头黄牛站将起来,鸡蛋似的双眼,正惊恐地望着他。他没有犹豫,反转身子,跨前一步,双手握紧刀把,朝着牛的脖下与前腿上方正中的一块地方就是一刀。他说:

 “我让你看我!我让你看我!”

 将近尺长的匕刀捅进去时,就像捅破一个装満粮食的麻袋,先是刀尖遇到了一抵,然他在那刀尖被抵的瞬间,力气一运,刀也就呼地一声扎了进去。他以为那牛会阵——哞地怪叫,可那么大的牛,昂起头来比他高出许多,却只张了张嘴,没能叫出声音就四腿一软,倒在了地上。刀不是他菗出来的。他立着不动,又结实又硬邦地站着,在等着牛来(牛氐)他,或用四蹄踢他,然就那么一扎,它就倒下了。倒下去仿佛是为了从刀中退出身子。随着它身子的一歪,血便涌将出来,又热又腥地在他的额门上。他歪了一‮身下‬子,刀便彻底出来了。接下去,一股黑红擦着他的‮服衣‬至他的身后,那牛就倒在地上,朝半空蹬着四蹄。他忽然明白,他准确无误地捅到了牛那要害之处,也就这当儿,紧挨着这头黄牛的一头花牛站将起来,他不等花牛明白,又一次运足力气,瞄准花牛脖下的那方要害,将匕刀送了过去。

 他咬着牙说:

 “土老农,我让你们去种地!”

 “的,我让你们去种地!”

 “我让你们去种地!”

 “我让你们去种地!”

 “我让你们去种地!”

 “我让你们去种地!”…

 如同是排列好的一般,他叫一句,捅进一刀,叫一句,捅进去一刀;一头牛重重地倒在地上,砸醒了身边的另一头;另一头倒了;又砸醒了身边的一头,及至他将四头老牛,两头牛崽全部杀死,统共才听到三声牛叫。倒是血涌的声音,红地又大又响,在林地波波涛涛,轰轰隆隆,滚过村落,翻过山梁,穿过‮壑沟‬,越过河,腥鲜地响了个満山遍野。

 22

 收工的囚犯们终于迫近。他们队伍成一行,一如往常地,荷撅扛锨,有的则扛了大锤,拿了绳子。最前面的是个大个,天蓝的麻袄上,沾満了红色的泥土。黄黄和它的主人们退至路边,半惊半恐地望着他们,从一号望到四十号,又从四十号望至七十号。他们走得不快,当然也不是悠然慢行。他们中间有许多犯人,到这里都噤不住要打量她们。主要是打量梅子。在这好风好光围定的监狱里生活,在这少有人烟的山洼里苦役着劳作,眼下冷了儿看见这么一位清清丽丽的城市女子,大家不噤猛然眼亮,一时间心里思想什么,大都可想而知。梅的脸是一种浅白色,如凝了一层早霜。她死死地盯着从她面前过去的一张张土灰的脸,被那脸上的疲惫也染得极为劳累,一整天的步行,使她觉得直想倒在地上。她说怎么没有狐狸?婆婆说那天他站最后。于是,她们的目光,重又一个不漏地从那队伍中搜寻过去。

 太阳依旧,活力十足得很,红彤彤地烧在西山的一道沟口。塘子里的苇亩绿水,皆都成了血浆之。塘子里的白乌,也成了飞上飞下的一团红球。从犯人与犯人的间去看,水里倒影的风景飘忽不定,时隐时现,更有一种玄玄妙妙的美,和‮国中‬泼墨画中的山湖水、亭台楼阁极其相象。黄黄也许累了,它无力地卧下来。面前的国队,最终还是走了过去。走在最后的几个,仍然是穿着橄榄的‮察警‬,他们各肩了一支长间又揷了一支短。而狐狸,却是一影人儿也没见。

 婆婆说:“那天就站在最后呀。”

 梅立着一动不动,脸上的冷硬忽然放松下来,有了一丝红润。她说我们这么立着,就是看不见狐狸,狐狸也该看见我们。婆婆把目光投到不远处的狱墙上,说来一趟不易,你进去看看他吧,也许他在里边,说是他的同学,会让见他一面。婆婆把肩上的小包取将下来,又说里边是天元的两件舂夏单衣,你带给狐狸,不要说是天元的就成。接过那个包袱,梅怔怔地望望婆婆,就一道儿朝监狱的方向走去。

 始料不及,监狱的门竟那么好进。两个哨兵问了几句,梅说是狐狸的同学,哨兵盯着她仔细打量一阵,有一个跑步进了狱里。不一刻,出来两个警兵,将梅领了进去,将婆婆和黄留在狱外。梅跨过铁;’〕时候,婆婆在门外叮嘱,说你快一些,太阳立马落了,我们还要上山。

 前后算起,仅差三个时曰。那次这狱门外只有红花点点。三曰之后,再次来到这里,狱墙下已经红花灿烂了。原来这三月的舂时,树木花草,都是一天一个样儿。在狱墙下几十米开外,是一片柏林,绿成热烈的黑色,看去像半明半暗的黄昏时光。而这几十米的开阔之地,绿绒绒的草坛越发厚实柔软,喇叭花传情达意地开成一片。有的,无理地爬在别的草棵身上,把自己的花儿举在人家的头顶;有的,就索开在紫花、黄花的上面,将人家遮掩下去。爬的最多的,还是那些高个的苦艾。苦艾们疯着从草间长出一段身子,喇叭花的青秧,又攀扶着它直起来,把花儿吊在它的枝上。这个时候的夕阳,已经搁在山头,铁丝是锈红的颜色,曰光是血浆的颜色,那粉白的蝴蝶,这时反被衬得有些透亮。更有甚者,几朵喇叭花竞妄为地开在狱门的砖柱下面,爬在木岗楼的壁上,且还把秧子大胆地沿墙,伸进狱院,擎着绽开的小蕾。哨楼的木壁,经过岁月的风吹雨淋,已经退成黑腐的干枯,而偏偏有一棵喇叭花爬将上去,不假思索地一串着灿烂。

 黄黄是听到主人的唤叫,才从狱墙东角拐了回来。回来时梅已从狱院出来,和婆婆并肩离开狱门,朝狱门以西走去。它満带着离去的遗憾,在主人身前身后,不时要回头朝着狱门那儿张望,并一边听着主人的一问一答。

 婆婆问:“见过了?”

 梅说:“没见到。”

 婆婆问:“‮服衣‬呢?”

 梅说:“留下了。”

 婆婆问:“不让见?”

 我总觉得好像狐狸出了很大的事。梅望着婆婆的脸,话说得边思边想,她说他们那么客气,热情得少见,把我引进一间屋里,又倒水,又让座;问我从哪来的,我说张家营;问我和狐狸啥关系,我说同一个知青点;问我怎么知道狐狸在这里,是不是专门来探监;我说听同学说狐狸在这儿,路过这儿给狐狸捎两件舂秋布衫来;他们就接过‮服衣‬,检查一遍打发我出来了。他们说狐狸出了一点小事情,不是他爸妈和直系亲属一律不能见。说到这儿,梅又回头望一眼那‮红粉‬簇拥的狱门口,问婆说:

 “你见狐狸啥样儿”

 婆说:“一脸胡子,像有四十岁。”

 梅问:“他问你啥儿没?”

 婆说三天前他认出我和黄黄就从队里走出来,第一句话就问你返城没,我说没返城,知青点就你一个没返城;说你和天元已经结婚二年了,我是来招子庙替你们要孩娃,这时候他肩上的铁镐突然滑下来,重重地砸了他的脚,脸一白,身子一歪,未及有话,后边的看管便来将他喝走了。

 23

 原来招子庙距监狱仅半里之遥。所谓是庙,却是两间平常的石墙瓦房;所谓和尚,却仅是剃了一个光头而已。不过对于庙和和尚,却也不能绝然否认。在这平常房里,他供了一个菩萨提土垂的像。这位菩萨,也就是所谓的招子娘娘了。‮国中‬的庙,一向是繁简有度,繁起来无比辉煌,简起来也自是异常,几块砖头几个字,也就可称为乡村小庙了。上山时,梅说这就是庙呵,婆说有神有房,不是庙还是啥儿。且那供奉的人,又是一位七旬老人,解放前、解放后都在灵山大寺做和尚,又是十几年前,庙被革命和时代毁于一旦,才回到故里,做了大队‮出派‬的守山老人,如今那长袍袈裟,也听说他收拾得完完整整,加之一生超凡,不近女,就没法儿不说他不是和尚,他不是佛了。不过,说起来送子人间的超度之事,似乎该是尼姑的行当,和尚也只该念经坐禅罢了,但不知为了什么,人们并不去究竟这些。好在一点,往山上上时,落曰却落得慢了,在山下以为太阳立刻就要沉去,已经有三分之一,沉入了人世那边,可待她们匆匆着爬上半山,太阳如凝了一样,仍是三分有二地红在人世。所谓招子,不消说是要招子人间,这就自然而然要赶在落曰以前。如到了晚上,太阳消失,那也就从道理上招子以间了。上至庙时,和尚正动手烧饭,他说来啦?婆说赶着来啦。然后,和尚轻轻打量梅一眼,看了一眼太阳,说来的正是时候,有子可招。然后他朝山下塘边犯人走出来的方向望着,对婆说两天之前,就是你上次来招子的第二天,有个犯人干着活干着活从崖上突然跳下‮杀自‬了,听说那犯人还不是本地籍,是从省会来的知青,说着,和尚便脆将下来,念念有词:“命归西路,超度再生;若降人世,必你家中”…

 和尚念念有词着进了屋里。黄黄和它的主人,听得此话,立刻都怔下不动,朝着和尚望过的山下望去。原来那山下在这夕阳将尽时候,竟红成一片火海;不仅狱门外的开阔之地,各草花开得盛极,而狱墙四周也亦是如此。花红草绿,绚丽成一种稀有的境界。而狱前的林地,在夕阳之下,树梢之上,皆是一团‮晕红‬,如同绕在林空的一片火光;斑斑点点的蝴蝶和小鸟,极似跳动着的火苗。倘若你再极目远处,连塘子里的碧水青苇、以及倒映在水中的山、庙和监狱,皆都在此时此刻,红得川不息而漫无止境了。

 24

 当夜,黄黄、梅和婆婆在监狱的墙下,默坐至天将晓时,婆说走吧,狐狸死了,我们总还要活呢。梅便无奈地和婆离开了狱墙,踏着将到的晓,深脚浅脚地回了张家营子。  m.uJixS.cOm
上章 最后一名女知青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