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前一阵子我参加了一家公司举办的网络文学研讨会。我的初衷只是去凑个热闹,混些水果吃罢了。研讨会一开始就陷入热烈的讨论中,从八○年代后写作现象说到文学技术壁垒,会议室很狭窄,话题却逐渐宏大起来。一位大叔痛心疾首地说:“我想请问一下各位,我现在觉得国中文学已经走到了尽头,已经快死了,你们是如何看待的?”本来我不想说什么,因为他们文学界的事情跟我没什么关系,我是卖配电产品的。不料主持人问到了我头上,我也只得硬着头皮回答说:“国中文学又不是国中男足,距离尽头还差得很远呢。”
事实上正是如此。
文学哪可能会轻易死掉。李白死了,但是李白诗活到了现在;苏轼死了,但是东坡词也活到了现在——东坡
也活到了现在,但这是另外一个话题——真正有生命力的东西,是会永生的。华中国学横亘千年,是有理由的,想死,谈何容易啊。
何况如今国中文学非但没死,而且可比以往热闹多了,加上网络助推为澜,真可以说是“十亿民人九亿写,还有一亿在发帖”也许那位大叔会争辩说:“我说的是纯文学,不是通俗文学。”其实在我看来,它们都是一回事。纯文学如果没人看,那就是死文学;通俗文学里也能出拔上等货
来,《三国演义》当年也是市井文字、引车卖浆之
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与其同时代的“纯文学”
传下来的,又有几篇呢?
话题说回笔灵。马克·吐温曾经在《顽童历险记》的前言里开宗明义地写道:“试图在这篇故事中寻找动机者将被起诉;试图从中寻找寓意者将被放逐;试图从中寻找阴谋者将被
毙。”他不愧是我最喜欢的作者之一,说出了我的心声。《笔灵》也是例同此书,没有那么深刻的內涵,也没怀有经国济世、复兴国学的理想,单纯只是一部通俗小说,打的是国学的幌子,走的是曰本动漫风格的路子,希望大家要留神了。
如果说非要挖掘出这篇东西的正面意义,大概就只有这个了:“人会死,文字和才情却不会,后者是能够逾越时间之外的。”也算是我对国学信心的一种表达方式。
所以我从来没担心过国学是否会消亡,文学是否会死掉之类的言论。
我真正担心的,是我自己。
这篇小说已经进展了两集。老实说,我不是很満意,从技巧上它显得很稚嫰,从趣味上又显得有些苍白,至少在我看来,它的阅读感快没有预期的那么大,这很难令人満意。所以能够坚持到第二集结束的读者们,你们真的很不容易。为了感谢你们的耐心和大度,我有一个小秘密和大家一起分享:
对于接下来的第三集故事,我现在知道的和你们一样多——是的,我还没有写,甚至没有腹稿和大纲。
m.uJ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