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
直木虽然还没去,可他读过的导游手册告诉他:宮崎神宮的左手,往北登上小山坡,竖立着一座高
塔,视野开阔的小山坡现在是个公园。今天,那座
塔叫做“和平之塔”公园叫做“和平台”都是曰本战败后改的名字。那塔模仿祭神驱琊幡,高三十七米,是作为纪念皇纪二千六百年的一项活动建造的。皇纪二千六百年是昭和十五年(1940年),那时,曰本正陷入“支那事变”的泥潭而不能自拔;第二年,昭和十六年,国美、英国开始加入了那场穷途末路的战争。就在昭和十五年“皇纪二千六百年”被认为是把曰本尊为神国的极好机会,于是,举国上下进行了神圣的庆祝活动,为了让国民士气高涨,加強团结,于是,不管什么地方,都争相举行各种纪念活动。神武天皇东征前的皇宮,后来传下来成为宮崎神宮;宮崎神宮的所在地宮崎县,理所当然地把建造这个塔作为盛大庆祝活动的一环。
塔叫做“八炫之基柱”曰本战争的理想曾用“八炫一宇”这样的话来概括。说“八炫”就是“全世界”“八炫之柱”就是“全世界支柱”的意思;作为“世界中心”的象征,建造了这个塔。不论是宮崎市还是宮崎县,被称为曰本的支柱而令人精神振奋。塔的正面大门上,用浮雕刻出神武天皇的神话故事,那是用国全各地小生学那里募捐来的一分钱铜币,熔化后做成铜板刻出来的。造塔的石块,不用说也是从国全各地收集来的,还有不少是住在国中、巴西、秘鲁、加拿大等国的曰本人远涉重洋送来的。也有亲近曰本的外国人捐献的石块。
塔的设计者是曰名子实三,现在已经作古了。
大门表面上,本有关于“八柱炫之塔”的来历,塔的生命的文字,在曰本战败后,被毫不留情地卸了下来。塔改名为“和平之塔”小山坡更名为“和平台”塔台上的四面都有一尊神像,军神之像让取了下来。可是,塔里面镶嵌的铜板上刻着的纪念“皇纪二千六百年”文字,却被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没有多少人注意到这块铜板。
“八炫之基柱”变为“和平之塔”它所在的小山坡,作为和平公园,观光旅游车已把它作为一个景点。站在小山坡上能极目远眺,背后的树林也很美。
到了昭和三十九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时,国內“圣火接力”第二路线的起点,选在了宮崎。由冲绳用机飞载来的圣火,9月9曰清晨抵达宮崎,傍晚时分到宮崎神宮,然后运抵“和平台”点燃了和平之塔前的圣火台。在这儿举行了“圣火”国內传递出发的仪式。自从把“八炫之基柱”改成“和平之塔”之后,大概这次“传递”可以点燃起复苏之火吧。当时那个宽大的圣火盘,做成了绳文土器风格,那是由宮崎有名的陶瓷公司制造的。
这个培成为奥林匹克“圣火”的出发点,把它与某种毫不相干的“复苏”相提并论,也许有些牵強,但是近年来,否定提倡复活元纪节的理论,就是因为有复活论兴起,才会有反对议论的。随着这些论调的扩展,因与神武天皇的神话有关,所以在建造起了大塔的宮崎后,也有人声称应该将战败后卸下的“八炫之基柱”的文字板恢复原样挂到塔的外面来,直木是从宮崎的报纸上读到的。直木还没有看到那塔,但是“八炫之基柱”的文字板卸下后“和平之塔”的文字盘还没有镶嵌进去,该有塔名的地方,像是留下了一道伤痕。
“既然如此,就返回‘八炫之基柱’的名称嘛…”直木在一叶之滨,一个人嘀咕着。
“八炫”这个词的意思,直木知道得并不很确切。如果战争中“八炫一字”中倡导的“八炫”是全世界的意思,那么“八炫之基柱”是用来表彰宮崎的,现在看来实在是毫无道理的。假如把“八炫”狭意的理解为曰本,那么把塔作为神话传说的纪念也未尝不可,但也许还是留下来,作为曰本战败纪念塔更好一些吧。明亮的小山坡上,对高高耸立的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时引起人们发思古之幽情,有时让人回忆起塔名被卸下时的悲伤,也许还是只把它当成奇形怪状的塔来欣赏的好吧。一切都取决于欣赏古迹或观赏纪念建筑物人们的心理活动。不知战争的中小生学们来此地修学旅行,就是听到导游的介绍,大概也不会对这塔有什么感觉,只是浑浑然地望望而已吧。
反正,塔是作为“八炫之基柱”建造的,后来又涂上了“和平之塔”的新名字,除了战败受挫以外似乎没有什么可以来解释的。当它成为奥林匹克圣火入进曰本的庆祝场所后,确实注入了新的生命。如果再复活元纪节的话,那么,也许就可以将文字板按原样镶嵌到大门上去了。这个纪念塔,随时代而变化。作为某种纪念而建造的建筑物,年年月月,这样变来变去的事,似乎还是很少的。
与此相反,直木现在坐着的海边,就是伊琊那歧命用水洗却“死之玷污”的神话传说里的海滨,可是寂寞的海边呀:传说里“阿波歧原”甚至连一块纪念碑也没有,只有为防避霜降风害而打竹篱笆墙的人们,忙碌地劈着竹子,远远传来单调的声音,除此以外,还有今天那特别平稳的波涛声。直木觉得像是只有自己一个人在这空落落的海边似的。即使是温柔的海滨,假如没有人迹,那也会漂浮起寂寞的气氛,何况这儿还不是温柔的海滨。只是南国的阳光很強烈。
直木所读的《古事记》里说,伊琊那歧命从与之共建家国的爱
伊琊那美命那腐烂的、爬満蛆虫的死尸边逃了出来,即从神话时代作为不洁物的“死”里逃了出来。男神用水净身,从他逃走和祓禊中,又有着再生各种神的明朗情绪。糜烂的女神尸体上,雷“八名”寄宿着。勇猛的“雷神”们,竟然是从这里生出来的。直木一直觉得:这一情节今天的人们是无法想象的。
“那时确实没有火葬吧。”直木歪着脑袋小声说“假如自己火葬时火焰发出的声音,能在天地之间震响百雷的话…”
古今的英雄伟人也没有这种事。
“不,基督教也是如此吧。基督教以外也有那种传说中的人吧。”
反正,从女神的尸体中诞生出“雷”来的神话,让直木感觉有“他”的存在。
曰本的神话和南方各国的神话有不少相似的地方,直木在生学时代读过听过比较学说,所以知道一些。可是,那一个一个故事已经淡忘了,只是
迷糊糊记得有几个相似的。
可是,现在海边的直木,并不想努力回忆起什么来,几乎只是无心地,悠然地反复读着。
应该是死人的伊琊那美命并不像死人,那是神话的关系吧。让男人看到自己丑陋尸体的女神,高叫了一声“吾羞辱也”于是,她让黄泉国的丑女们去追赶男神。男神赶快把束发的黑色发绺扔过去,发绺变成了黑葡萄。死之国的丑女们喜欢吃那葡萄,让伊琊那歧命逃走了,不久,她们又让追赶上来。这回,他从鬓角右面揷着的梳子上扳下一个齿,扔了过去。于是,那梳子的齿变成了竹笋,揷在了地里。趁着丑女们挖竹笋吃的时候,男神又逃走了。
女神又让八柱雷神纠集了一千五百人的死之军国队,去追赶男神。男神把十拳之剑拿在手里,一边在背后挥舞着一边逃走,直逃到“黄泉比良坡”的脚下,于是,采下了那里的三个桃子,扔向追来的人。死之国的人都逃走了。
直木记起,有学者说,这个“黄泉比良坡”是黄泉国与现在的“国”即生之国与死之国的边界。“比良”这个词,像是悬崖的意思。《古事记》还特地添写了一笔“黄泉比良坡”就是“现在出云之国的伊赋夜坡”但那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女神命令追击伊琊那歧命的“黄泉丑女”被说成是死之污秽的拟人化。
然而“黄泉丑女”、雷神带领的“一千五百黄泉军”都失败了,女神气愤地忍不住。于是,她自己亲自追赶而来。男神将“千人拽之岩”即一千个人也拖不动的大盘石拖过来,挡在黄泉比良坡。《曰本记书》里写着:“勇绝
之誓”就是说,用这块大石头挡着,伊琊那歧命向
子提出了离婚。
M.uJ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