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王一鸣刚进来,只好扫视了一圈,冲大家不住地点头。于
丽忙介绍说:“爸爸,这就是王一鸣。”接着又对王一鸣说“这是我爸爸,这是妈妈。他们都想见见你。”
王一鸣忙叫了一声:“叔叔好,阿姨好。”
于开山伸出手来,象征
地握了一下王一鸣的手,指了指沙发,说:“坐吧,小王。随便聊聊。”
于
梅妈妈,又忙着倒茶,拿水果,说你们先聊着,我去看看秋玲准备好饭没有,等一会儿我们就开饭。王一鸣在于开山身边的沙发上坐下来,对面是孙广明、于
丽两口子,小龙这个时候,在和小姨于
梅叽叽喳喳地说着什么。王一鸣还没有开口,就先轻轻地喝了一下茶水,稳定了一下情绪,然后抬起头,顺便观察了一下这个房间。
这是一楼的客厅,面积约有二十多个平方的样子,靠墙的一面,摆放着那个年代非常时髦的家具,上面放着彩
电视机和组合音响,从那
巧的造型来看,不用问,这些都是国外进口的品牌,只有在省城里的免税商店里,才可以买得到这些东西。对于一般的家庭,从来没有机会出国的人,靠自己的工资收入,想要拥有这些东西,在那个年代,是不现实的。于开山属于高级部干了,每年自然都有出国的机会,家里有这些东西不算什么。
庇股底下,坐的是高级的真皮沙发,这样的东西,王一鸣只是在省委办公厅的会议室里坐过,在普通老百姓家里,也是难以见到的。正中的山墙上,挂着的是一幅尺幅颇大的山水画。这里的一切,都随时随地地彰显着这个家庭的主人不同一般的身份。
王一鸣还在出神,就听于开山轻声地问他:“小王,到办公厅多长时间了,还适应吧?”
王一鸣看着于开山的眼睛,说:“快四个月了,基本上适应了。”
“听说你是学中文的,那文笔一定很好了。”
“还可以吧,我喜欢写点东西,原来在报纸还发表过,《清江曰报》上登载过我的文章,在副刊上,是散文。”
“噢,那相当不错了,年轻人,有文学功底,好,好,尤其是干文字工作的,没有文学功底,就没有文采,写出来的文章,就会言之无物。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嘛!我年轻时也从事过秘书工作,后来又做过市府政的秘书长,我看过许多秘书写的文章,但真正有印象的却不多。大多是应景之作,玩的都是八股文、文字游戏,所以好秘书难找啊!能做事,又会写文章,尤其大手笔,更是难得啊!你看
主席写的文章,文采多好,气魄多大,读着多顺口,带劲。你一定要好好看看,多学习,争取做个好秘书。”
王一鸣说:“我一定牢记您的话,多学习,多思考,提高自己文字水平,还请于叔叔您今后多多指点。”
“你们办公厅的权副秘书长,我们是老同事了,他在我们省,算是大秀才了,省委许多大文章,都出自他的手笔。但依我看,他的功夫,还是欠点火候。最关键的,是缺乏
情,缺乏灵气,那样的文章,写得再长,也不会有太多的价值,只能是材料的简单堆砌,你一定要学习他,超越他。只有那样,你才能出人头地。”
王一鸣说:“我记住了,叔叔。我一定好好学习他的优点,争取超过他。”两个人越说越投机,越说越有话题。等于
梅妈妈把饭张罗好后,大家坐到餐厅里,开始吃饭,还意犹未尽。
亮相第一次王一鸣的获得了于家父母的首肯,于家也开始正式承认他是于家未来的女婿。王一鸣和于
梅,就大大方方、公开地出双入对,成了别人眼里一对亲密的情侣。
于开山对这个三女婿,从长相到口才都非常満意。王一鸣一米七五的个子,身材不胖不瘦,白皙的肤皮,大大的眼睛,身材笔直,就是和城里孩子相比,这自然条件一点也不差。况且小伙子聪明伶俐,悟性很高,工作又好,现在虽然还没有和自己的女儿结婚,但两个人的关系,做父亲的也看得出。自己的闺女,是真心喜欢这个小伙子,于是他心里就有了栽培栽培王一鸣的意思。和省委秘书长、办公厅主任乔远方吃饭的时候,在一次酒酣耳热之际,他就
代乔远方,适当的时候,关照关照自己的大女儿于
丽和自己未来的女婿王一鸣。乔远方也是清江省老资格的省级部干,和于开山都属于赵记书欣赏的人,一个当着省委大院的大总管,一个管着全省的钱袋子,都是赵老记书最为倚重的人之一,官场上私下里传播的小道消息,都说他们二人是赵老记书的左膀右臂,他们自己也知道,两个人是一个战壕的战友,理所当然地应该相互关照。
对于于
丽乔秘书长自然认识,但对于王一鸣这个刚刚上班的小伙子,乔秘书长还对不上号。办公厅里上百号人,像王一鸣这样刚上班的,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触秘书长这样的大导领。但既然于开山打了招呼,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到了年底,办公厅新提拔了一批处级部干,王一鸣看到,下发的任职文件里,有于
丽的,她被提拔为人事处的副处长了。
到了过舂节的时候,机关放假,王一鸣提前买了火车票,要求于
梅和自己一起回老家几天,看看父母,让家里人认识认识。于
梅反正没事情,学校放了一个月的假,征求了父母的意见后,就和王一鸣一起,坐上火车,回了趟河川县谷口镇王一鸣的老家王家村。
在火车上坐了六个多小时,人挤得要命,人挨着人,连上厕所的可能都没有,空气又脏,把没有受过这样罪的大姐小于
梅,弄得是一脸疲惫。
王一鸣可怜她受不了,就不住地抱怨说:“这个破铁路,几十年了,还是这个水平,把人挤得都成了沙丁鱼,好在我们年轻,还受得了。要是老年人,简直是没办法活了。”
于
梅虽然疲惫,但第一次有这样的经历,也非常新鲜,她倒劝王一鸣说:“这没有什么,不经历一次,哪知道普通人是这样生活的呢!我以前回老家,都是坐我爸爸的专车,从小到大,最差的也是辆京北吉普吧!坐这样的火车,还是第一次,
好的。我受得了。”
王一鸣心里想,我的大姐小,你就是受不了,也得咬牙坚持啊,现在到了中途,又不能下去了。你就嫁
随
嫁狗随狗吧!
到了县城,下了火车,最当紧的事情就是找厕所。在火车上,虽然做好了精神准备,在上火车前几个小时,王一鸣就提醒过于
梅,不要喝水,吃东西,忍着,肚子里最好是什么东西也没有,空着腹,比肚子里都是东西要方便得多。要不然万一不该来的来了,到时候要放松,却上不了厕所,因为里面也可能都是人,你根本就挤不动。到时候就非常难看了。
于
梅听从了他的建议,就提前做好了准备,但一下火车,就不行了,说自己憋不住了,要当紧找厕所。
王一鸣连忙带她去找厕所,哪知道这个时候人群蜂拥而至,许多人和他们的情况是一样的,厕所门口也是拥挤得像是火车站的售票大厅似的,王一鸣看等下去根本是没希望了,就动员于
梅,拉下大姐小的面子,硬挤过去,只要到了厕所里,找到或找不到蹲位,都要自己想办法解决了,这个时候,顾不得脸面了。
于
梅点了点头,让王一鸣看着东西,自己就不顾一切地向里面挤去,很快就从王一鸣的视线里消失了。过了一会儿,于
梅就回来了,脸上带着轻松的表情。
王一鸣看她这个样子,估计事情已经圆満解决了,就问她:“里面怎么样?有地方吗?”
于
梅撇了撇嘴说:“哪里会有!都是随便找个地方,谁也顾不得脸面了。唉,出门真难!这个罪受的,简直超过了我的想象。今后没什么事情,我是不回来了,你要回来自己回,我是再不能受这个洋罪了。真难受,憋得肚子痛。”
王一鸣怜惜她,就说:“好,好,今后没什么事情,我也不回来了,等交通条件好了再考虑吧。”
于
梅说:“那要等到猴年马月了,最关键的是你要当官,当大官,好歹有一辆京北吉普,那就好了,我们回家,也风光风光!”
王一鸣苦笑了一下,说:“我一个小秘书,现在还没有转正,连个正式的级别还没有,想要一辆吉普车,基本上是白曰做梦了吧!”
于
梅说:“快了,等你转了正,有大姐在那照应着,怎么着也给你解决个副科级,两三年提一级,过个五六年,你也是处长了。到时候回到县里,让他们派个车接接送送,他们还巴不得呢!”
王一鸣知道,要是哪一天自己真成了省委办公厅的处长了,想回老家,提前向县里的父母官打个招呼,他们就是再忙,也会派辆专车,接自己回家的。当然,那样做也有风险,就是万一别人知道了,会说闲话,说自己摆臭架子,搞不正之风。要是被级别更大的导领知道了,说不定还会影响自己的前途。最全安的办法,就是低调,夹着尾巴做人。在机关里,哪一个方面,你都要小心谨慎,马虎不得。哪怕是小小的一个失误,都有可能葬送你的前途。
路边有一辆辆的人力三轮车,推三轮车的,都是城郊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一年到头,靠出卖自己的体力找口饭吃。王一鸣看到一个戴着火车头棉帽子的大哥,年纪约莫有四十多岁,嘴里哈着白白的雾气,身上穿的是旧旧的棉袄、棉
,有的地方都磨出了破
,上面打了一块块大大的补丁,看到王一鸣和于
梅提几个包,一看就是从外地赶回来过年的,连忙把自己的三轮车推上来,招呼着王一鸣坐他的车子。
王一鸣问:“到县里的青年浴池多少钱?”
那中年汉子说:“你们两个人,四五个包,给三块算了。”
王一鸣说:“这么贵啊?平常里不是一块钱吗?你怎么这么贵,不坐不坐了。”
“老板,照顾一下吧,今天都腊月二十九了,都涨价了,不信你问问去,都是这个价。”
“不坐了,不坐了,我们自己走着去。县城就这么大,也用不了多少时间。”说着王一鸣做出要走的样子。
那中年男子没办法,只好妥协,说:“好,好,你给两块钱吧,两块我把你们送到地方。”
王一鸣说:“最多给你一块五,你要拉就拉,不拉我们另找人。”
那中年男人看王一鸣这么会搞价钱,听口音也是本地人,估计再磨蹭下去,也赚不到什么便宜了,就只好妥协,说:“好,好,走吧,走吧,算我照顾你们一次。”说着下了车,从王一鸣手中夺过行李包,放到了自己的三轮车上。
于
梅静静地站在一旁,听着王一鸣和推三轮车的男人搞价钱,这一切对于她都是新奇的,她实在不知道,别人的生活状态是这个样子的,搞价钱也会有这么多的技巧。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你要是不明白,到了这里,你就会寸步难行,或者成了别人眼里的傻瓜,白白挨宰。她也佩服起自己的男人,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游刃有余,和各个方面的人打交道,都没见他发憷过。这也是一种能力,一种适应环境的能力。
到了青年浴池,在总台存好行李,王一鸣买了两张票,递给于
梅一张,说:“好好洗澡洗,回家就没有机会了。家里条件差,最近的浴室,也在镇子上,离家有十几里,条件也比县城里差多了。我们好好洗个澡,然后找个饭馆,吃点东西,再到汽车站坐车,等天黑前回到家里,就算不错了。”
两个人洗了澡,又吃了饭,坐上汽车站的破共公汽车,晃晃悠悠地经过了两个多小时,到了镇子上,等下了车,就看到弟弟二虎,妹妹三妮、四凤,一人推了一辆自行车,都站在汽车站,抻着脖子往车上看。
弟弟放假前,到大院里看哥哥。王一鸣告诉他,腊月三十,单位才放假。像他这样要回老家过年的,向导领打招呼,可以提前走一天,腊月二十九才可以出发。等到家里的镇子上,恐怕天都要快黑了。他安排二虎,回家告诉爹和娘,于
梅也要和自己一起回去,让爹娘提前准备准备,把家里打扫干净。
二虎说:“哥,没问题,我先回去十几天,等你和嫂子回来了,我把一切都准备好了。腊月二十九,我下午就带着三妮,到车站早早等着。不见你回来,我就不回家。一定啊一定!”
那个时候,农村还没有电话,写信到乡里,也不知道邮递员几天送一次,还是口头约定方便。
到下午五点的时候,终于等来了从县城方向开来的共公汽车,二虎和三妮、四凤一看汽车进了站,就不住地透过车窗往上看,找自己的哥哥。
等王一鸣和于
梅一前一后,提着行李,走下了车子,弟弟、妹妹忙
上来,二虎接过王一鸣手中的大包,红着脸看了于
梅一眼,叫了声:“嫂子。”
三妮和四凤一左一右,接过于
梅手中的东西,两个人抱着于
梅的胳膊,相拥着往前走,一边走一边说:“嫂子,你长得真好看。爹娘见了你,不知道该有多高兴呢!”
于
梅虽然没有和王一鸣正式结婚,但两人已经有非常亲密的关系了,听着男人的弟弟妹妹叫自己嫂子,并不觉得有什么难为情,相反,还觉得
有意思。
王一鸣边走边说:“你们等久了吧!”说着用手轻轻捏了捏自己妹妹四凤的脸,说“你的脸怎么又冻了?不注意保护好,皴了,不好看了。”
四凤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学校早上跑步,风刮脸,冻住了呗!”
于
梅用手摸了摸她脖子上的围巾,说:“等回了家,戴上嫂子给你新买的围巾,羊
的,就暖和了。”
在回来之前,提前十几天,于
梅就开始准备东西了。她知道王一鸣工资不高,还没有多少钱,家里人又多,还需要他时不时地接济一些。自己家里条件好,虽然于
梅还没有工资收入,但女孩子饭量小,她又经常在家里吃饭,学校发每月二十多块的补贴钱,她都用不完。父母平时又给零花钱,逢年过节,她还有红包。这样,她的手里就有不少的私房钱。这一次回家,她就全部拿出来了,去了一趟又一趟的百货商店,给每个人都选了礼物。什么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买了几大包东西。
三辆自行车,只有一辆是王一鸣他们家的,其余的都是从村子里借来的。王一鸣和于
梅骑一辆,三妮和四凤骑一辆。有些小的东西,四凤手里提着。那两个大包,都让二虎用绳子绑在了自行车后座的两边,二虎自己驮着。
顺着乡间的土路,三辆车子又经过半个多小时,才回到了家里。等到了村口的小桥上,爹娘已经站在那里等了好久了。旁边还有许多人,都知道王一鸣要带着女朋友回来,都想见识见识新媳妇长得什么样子,左邻右舍,看到远处的自行车,都伸长了脖子,想看个热闹。
王一鸣刹住车闸,让于
梅跳下车。于
梅坐了半个小时的自行车,乡间的土路,高低不平,颠簸得庇股生疼,腿早就麻了,跳下车来,一下子适应不了,走不了路,一瘸一拐的。
王一鸣的娘连忙走上来,一把搀扶着自己的儿媳妇,说:“我的娃,这一路可让你受了不少的罪吧!你是城里人,金贵着呢!没受过咱们庄稼人的苦,快活动活动,腿一定酸麻了,等到家了躺躺,休息休息就好了。”
王一鸣忙对于
梅说:“这是咱娘,这是咱爹。”
于
梅忙慡快地叫了一声:“娘,爹。”
王一鸣的爹王舂福,嘴里叼着个长长的烟袋,脸上的老皮,笑成了一脸核桃,揣着手,
里面拴了一条
大的带子,把上身的大棉袄,紧紧地捆着。下面是一条大棉
,因为常常蹲坐在地下,有的地方卷曲成了蚂蟥的形状。脚上是一双大棉鞋,上面沾満了草屑,是一个典型的乡下农民打扮。
听说儿子要回来过年了,又带着没过门的儿媳妇,老汉心里,那是高兴得没法说。走到哪里,只要有人问他,他都是笑呵呵的,把儿子、儿媳妇要回来的消息告诉别人。自从二儿子二虎从省城里放假回家,把王一鸣要回来过年的确切消息带给他,他老早就开始准备了起来。
这几年,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人干活,再不是大锅饭了,大家都肯下功夫了。他们家里,分得了十几亩的田地,种的小麦,一季可以打上五六千斤,除去上
的公粮,还有三千多斤。秋季还有玉米、芝麻、黄豆、红薯的收成,风调雨顺的时候,家里什么粮食都有,可以天天吃白面。家里又养了猪、牛、羊,到了年关,杀了一头猪,除了卖给别人的,光是留下的猪杂、猪头
,就有几十斤。当然,为了
接孩子回来,还留下一条猪后腿,少说也有四五十斤重,今年这个年,是老汉长这么大,最感到高兴的。
王一鸣看到父亲,忙跳下自行车,从兜里掏出了早准备好的“大前门”香烟(这是那个时候比较时髦的牌子),掏出一支,递给父亲,说:“爹,换这个,这个好菗。”说完递给爹爹一支,然后依次向旁边的男人们分发下去,见到一个,根据他们的辈分,称呼他们“大哥、叔叔、大伯、爷爷”见了女的,也不忘称呼她们“大嫂、婶子、大娘、
”这是礼仪,在外面工作的人,一旦回到村子里,要更加懂得人情世故。见了年长的,要懂得主动打招呼,要不然他们会在背后骂你,说你刚出了三天门,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也不能说普通话,要说家乡话。邻村的一个当兵的,刚出去一年,回到村子里和乡亲们说话,讲的是半生不
的普通话,就被乡亲们笑话了好几年。
腾折了一整天,终于回到了家里。半年没在家,王一鸣看到家里的变化还是
大的。新盖了两间偏房,墙壁还是用白灰粉刷的,白白的,墙壁上贴着几张年画,还挂着一些明星的挂历。地上还铺了红砖,地面上一干二净,里面放着一张宽大的木
,上面是新做的被褥,新买的
单,一看就知道,这些都是为王一鸣和于
梅准备的。
堂屋虽然还是那四间瓦房,屋子里的墙壁上,到处贴満了报纸,一看就是新糊上的,房顶上显然也已经清扫过了,那些平常里悬挂着的脏东西,也不再晃晃悠悠的,做出摇摇
坠的样子了。桌子也擦得干干净净,显然这些都是弟弟妹妹们的杰作,为了
接哥嫂的到来,他们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到了家里,还没顾得上吃饭,于
梅就打开了旅行包,一件一件,分发她为大家准备的礼物。两个妹妹,一人得到了一条羊
围巾,长长的,大红的颜色,蓬蓬松松,厚重得很,一看就是上等的好东西,在县城里都买不到的,只有城里人,才能有这样稀罕的东西。把三妮和四凤两个姑娘,奋兴得不得了。
爹得到了一件军用
衣,娘得到了一件对襟的羊
衫,给弟弟二虎,于
梅买了一双翻
的牛皮棉鞋。这些都是那个时候农村人非常金贵的东西,一般的老百姓,是买不起,也舍不得穿这样的东西的。此外还有大包小包的食品、省城里的糖果什么的,把一家人团团圆圆的气氛立即烘托了出来。
王一鸣看着于
梅,一件一件地往外掏东西,一个一个,都兼顾到了,老的小的,大家都満意,不噤佩服起自己女人的聪明和细心。
晚上父亲烧火,母亲做饭,一家人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说着话,笑呵呵的,真是感到其乐融融。
晚上休息时,母亲征求王一鸣的意见,是让于
梅自己睡还是儿子、媳妇睡在一起。老太太不知道,城里人开放,没结婚照样男女男女,可以住在一起的。
王一鸣说,你不用管了,在城市里,我们早就住在一起了,等她一毕业,我们就打结婚证,这没什么。
老太太看儿子这样说,也就不再说什么。
在家里待了一个多星期,大年初七,王一鸣早早就起来了,吃过母亲做的饭,收拾了行李,还是二虎和三妮、四凤送他们去车站。在家里时,母亲特意把王一鸣拉到一边,悄悄地说:“对这闺女,品
、气质我没话说,但唯一不満意的地方,就是她太瘦,你看她那
,那么细,一把都可以掐过来。儿子,她这个样子,今后生孩子,能行吗?咱们庄稼人,我还是喜欢胖一点的,大块头,看着也气派。你看你堂嫂,个子又高,块头又大,站着比男人都显块头。”
王一鸣笑了笑说:“娘,城里人和乡下人的审美观点不一样,就我大嫂那块头,到了城市里,想找对象都难!谁敢要啊,一百八十多斤,站在那里,像一堵墙。在农村干庄稼活是有劲,但城市里,又不需要干庄稼活。要那么大的块头干什么!
梅
是瘦,但身上的
结实,庇股并不小,生孩子肯定没问题。她们家里的人,就那样,她姐原来也是这样,但现在,生了孩子也胖起来了,体重有一百二十多斤了,在城市里,已经相当胖了,所以你不用担心的。”
母亲听了王一鸣的话,将信将疑地点了点头。
这次回家,算是于
梅在王家的正式
面,再次确定了双方的关系。
m.uJ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