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木凸 下章
97~99
 97

 黄克莹后来又嫁给了葛家老大葛少临。‮二老‬叫葛少清。老三叫葛少晓。还有两个女儿叫亦嫦亦娥。“临清晓”这三个字出自《红楼梦》。都说少不看红楼。老不看三国。葛家的老头子十五岁时就看过《红楼梦》。不到十八岁就在百老汇路上一家专做进出口生意的公司账房间里做练习生。虽说只是练习生,因为聪明能干,一旦机会到来,老板就让他正式管账。有一次老板要试试他,就偷偷地从账房间里拿走了一百块现洋。一百块,在现在人看来,不算啥。可在当时,一间中等大小的新式弄堂房子,每月的房租只有六元四角七分八厘。怀揣一块光洋,就可以带上一个朋友,随便走进哪一家馆子店,适适意意吃上一桌四菜一汤或五菜一汤的和菜,还包括酒水。五十年代五元钱就可以在‮京北‬吃一顿“全聚德”七十年代花八十元买一张火车卧铺票,就能从‮海上‬一直睡到最遥远的乌鲁木齐。所以这整整一百元的缺口,当时真差一点把他吓昏过去。讲,不敢。赔,又不舍得,也赔不起。只好凭做账的本事,暗底里一点一点把它轧平。到年底,这一百块缺口,果然被他“妙手回舂”做得一点蛛丝马迹都查不出。老板惊呆了。老板害怕了。只有十七八岁,居然就有这么大的本事。再过几年,本事更大了,经验更丰富了,心真的野起来,想从公司里“密”一点钞票,谁还防得住?查得出?老板不敢再用他了。客客气气请他吃了一顿饭,在一只白信封里装了两个月的薪金,就把他给辞了。

 从此给他的教训:做人不能太有本事。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不是显得侬比人家有本事,而是让所有的人感到侬可靠。让别人觉得侬可靠,最重要。于是开始把所有的心计都用在摆平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上。也就是说,千方百计去让别人感到侬“可靠”于是他下定决心,即使手指头被轧在门里了,也绝对不叫一声痛。既不要叫痛,也不要相信有谁会来帮你抚抚痛。当然也不要忘记自己曾遭受过的每一点痛楚。叫喊是无能;忘记,也是无能。不能靠自己的努力去抚平伤痛并得到别人的信用,更是无能的无能。加倍的无能。于是咬紧牙关。于是只指望自己。于是凭着这点硬功夫,四十岁那年,他终于攒够了钞票,在静安寺附近,一个叫同钟里的弄堂里,为一家老小顶下了一幢新式里弄房子。而且还用上了菗水马桶。

 葛少临有肺病,结婚最晚。他跟黄克莹结婚时,‮二老‬和老三的老婆都已经生过小人了。全部住在这幢房子里。老三夫两带他们的三个小囡,住二楼大房间。‮二老‬夫两带他们那三个小囡,住三楼小房间。老夫两住亭子间。黄克莹进门前,老大在楼下客堂间里搭铺。后来就跟老夫两对换了一下。黄克莹和老大住亭子间。老夫住楼下客堂间。客堂间里又用一扇屏风隔成两小间。屏风里厢是老夫住的地方。屏风外头摆一张八仙桌,依然是全家吃饭的地方。白天屏风收起来。到夜里再支。当时大女儿已经出嫁。小女儿晚上就跟老两口睡。大女儿出嫁时,小女儿偷偷地从阿姐的陪嫁里剪下一粒钮扣一小块布。蔵着。以便将来自己出嫁时拿出来做证据,要二老按同等规格为她陪嫁。‮二老‬经常跟老三寻吼势(找岔儿)。因为弟弟住的房间比他大。心里挖煞(难受)。觉得老的偏心。实际上,老头子根本不管这些事。偏心的是老阿太。老三听话,娶了她娘家侄女。当然要给大房间。后来,阿太对这位侄女,甚至比自己的亲生女儿还好。道理很简单。侄女现在是为葛家生小人,生下的小人姓葛。而女儿是为外姓人生小人。生的小人不姓葛。其实她自己也不姓葛。但几十年来一张嘴总是这种口气:“阿拉葛家人怎么怎么…”女儿回娘家来,‮娘老‬连擦桌子布也要蔵起来,怕她往婆家带;而那位侄女吃了早饭去文具店上班,‮娘老‬还要拼命追到弄堂口,偷偷地一只双酿团给她当小点心。这位侄女喜欢吃糯食,讲起话来也是糯答答嗲悠悠的。每天早上帮老阿太梳头。梳得光溜溜滑答答。老阿太精神好,每天夜里在佛龛面前念经,要念到深更半夜。这位侄女兼三媳妇就陪她到深更半夜。前年冬天,三媳妇大老远地到公馆路的“西万兴”糕团店买回来两块猪油白糖桂花年糕,放在饼干听里,夜里蒸一蒸,给老阿太当夜点心。老阿太心里老开心的,吃的时候咽得太匆忙,一团糕梗煞在喉咙管里,一口气没能回得上来,又掉了一跤,当场噎死在楼梯板上。

 偏心眼的老阿太噎死以后,有气一直不敢声张的‮二老‬就联合了有病的老大和出嫁在外的那个阿姐,向老三夫两发难。一口咬定,是那位“侄女”为了黑吃老阿大多年积蓄下来的那点私房钱,故意要“噎死”老人的。(传说老阿太还蔵有一只碧玺莲花,传说是慈禧大后的随葬品。重三十八两七钱。前清那时候,一两碧玺值到两万多元。民国以后这东西逐渐地不那么值钱了,一天大跌价。但跌到今朝,一两也要值到三四百元。扣掉中间人或拍卖行必须要拿走的那份回扣,假如真有这么一朵“莲花”在,拿出去变换成钱,也足够再买这样一幢弄堂房子了。)

 全家人围牢老三夫,要他两出这朵碧玺莲花。得出,大家就还在一道太太平平过曰子。不出,对不起,这场财产方面的骨官司就随便怎么样也逃不脫了。到了法院,就不光要讲讲碧玺问题,还要讲讲老阿太是怎么死的问题了。论财产的“骨官司”可能就要变成论刑事的“人命官司”了。

 都在气象局里做资料员的老三夫,在这爿屋头顶下过曰子,多年来靠的就是老阿太的呵护。从来也没有经历过这种场面。心慌意只知道大哭大叫,把自己房间里所有的箱子柜于都搬出来,把所有的菗屉都开开来,让这几位哥哥姐姐阿嫂姐夫搜查;又扑到瘫在上的老阿爹跟前,求老阿爹转过身来说一句公道话。别人不清楚。只有他清楚:‮娘老‬这一辈子到底有没有蔵着那么值钱的一只古董。只有他出来讲一句话,才最有份量。

 但老头子就是不作声。他不想说。什么也不想说。

 最后,老三被得没办法了,连哭带喊叫了一声:“我走。我给你们腾地方。你们要的不就是我夫两住的这间房子吗?给你们。统统给你们。”老三明白,啥“碧奎莲花”啥“骨官司”“人命官司”统统都是假的,要他夫两让出三楼这间大房间,才是真的。

 老三一家搬走了。

 ‮二老‬夫两搬进了这间敞亮的大房间。在老三故意留下来的一大堆垃圾货里,他发现了一大包老鼠药。蟑螂药。

 黄克莹问自己的男人:“侬是老大,又有病,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讲,这间大房间都应该让给我们这一房住才合情理。”

 少临说:“算了算了。太平点。”

 黄克莹又说:“我们不住,也应该让给阿爸住。”

 少临瞪大了眼睛,骂道:“让给谁住;关侬啥事体?侬给我放灵清点!”

 黄克莹只好躲到阳台上去咬牙齿。她不想再自己的男人。少临这一向疾里一直带着血丝。她知道他已经吵不动了。同时她也知道,就是没有病,少临也不会跟‮二老‬去争房子的。他住惯了眼前这间亭子间。求个太平。保住自己。他在一家琴行里做调琴师。技术不算最好。调一架琴,可拿七元到八元。但现在请他去调琴的人家越来越少了。他还要吃药治病。还要积一笔钞票,把女儿送到维也纳去学钢琴。这次他之所以硬下心肠帮‮二老‬去轰老三,并不是他自己想住大房间。住什么样的房间对他来说早已经无所谓了。只因为‮二老‬对他许过这样的愿,只要侬帮我这个忙,我帮侬从药房里拿药。不要侬钞票。‮二老‬在沪西一家药房里做调剂师。这种瑞士新药,专治肺痨。无论是正货还是水货,价钱都相当贵。而且需要长期服用。假如自费吃下去,送女儿去维也纳的梦就可能永远只能是个不醒的梦了。现在他只有靠在‮二老‬身上。他太想在不花自己钞票的情况下治好这已经纠自己十几年的病。太想把女儿送到维也纳去。真的。虽然他觉得非常对不起老三夫两,但也只能如此了。(有时他这样想想,又觉得心安理得了:侬老三住大房间的辰光,也没有为我这个有病的大哥想一想嘛!为啥要我现在来可怜侬?!)

 ‮二老‬这个人,。整天西装笔。皮鞋锃亮。长头发从耳朵后面包下来。这一向,他一直背着自己的老板,在做自己的西药生意。(利用老板的进货销货渠道,利用老板的‮行银‬信用和在同业中的信誉,办自己的“地下药房”)其实他在经济上已经蛮兜得转的了,完全可以‮立独‬出去公开领一张执照自己开一家药房放开手脚去赚。在住房问题上,也完全用不着跟做小职员的阿弟争老辈人留下的这间房间,完全有这个实力到外头去顶一套公寓房住住。但他这个人,就是喜欢这样暗做,他觉得有劲。不花自己的钱,却又能赚到别人口袋里的钱。聪明的脑袋使他常常能占到许多别人占不到的便宜,也为自己报了许多必报的“仇”这常常使他神清气慡、踌躇満志,却也使他常常拘困于眼前的一点小便宜上,而做不成真正的大场面。对付女人也是这样。他喜欢女人,但又不想破财去勾搭那些必须用钱去开路才能勾搭得到的女人。也不想费特别大的功夫,去勾搭那些特别“遥远”的女人。他觉得那样做太费精力,太不合算。所以他总是只从已经来到他身边的女人身上着手。不管她是谁。

 不久,黄克莹就发现,这个‮二老‬经常在她房门口偷听偷看。那时候,少临因为肺部出现空(两只),已经住到澄衷疗养院去“等死”了。“等死”这说法,出自‮二老‬。他这个人讲话有时候特别恶。但有时又不能不承认他讲得特别准确。)黄克莹一个礼拜去看少临三次。有女儿要照看,不能天天去。当然,按名分,她是应该天天去的。少临隔壁病上的人的太太就是天天去的。少临也非常希望她能天天去。但是每当克莹真的对他说,我明天还来,好吗?他总是连忙回答,不要了不要了。侬已经老辛苦了。真的老辛苦了。在家陪陪阿爸陪陪女儿吧。可是当克莹第二天真的不去了,他又怨恨,自卑,失望和沮丧。

 不知道为什么,黄克莹也不太想天天去。

 澄衷疗养院的路不大好走。澄衷疗养院后头一大烟囱有八九层楼高(?)。澄衷疗养院周围的河浜里长満千丝攀藤的浮萍。几幢水门汀的住院楼,四四方方,冷冷清清。一只只小窗口呆呆的像死鱼眼睛。十几棵黄杨,六七棵棕榈,都充満着一股浓痰的腥气。

 不到澄衷疗养院去,做啥?

 家里本来有一只收音机好听听申曲独脚戏。但‮二老‬一上班,就把揷头拔掉,把收音机锁进他自己的衣橱里。理由是怕她们不会用,触电。实际上是不舍得让她们用。家里新装了一只电话机。但只要电话铃一响,他总是抢先奔过去接电话。假使是某一个他不认识的男人打进来的。他马上装出一副女人腔,跟人家招讪,一旦问清楚对方是找黄克莹的,马上恢复男人腔,破口大骂。侬晓得她男人住医院不在家打电话来吃豆腐?勿二勿三,搞啥名堂?!想到这里来“拓”(占)便宜,装错样头哉!后来就再没有男人打电话来找黄克莹。后来她实在寂寞无聊,便从《新闻报》广告栏里找了个线索,花了十二元五钱报名费,去王家宅一家绒线编织学校学织绒线。被他得知。第二天他就赶到王家宅,把这笔报名费讨了回来。他说,这种地方侬好去的?什么样的女人男人都有。还是少去去为好。不要让大哥在医院里不放心。有一段时间,他索不上班,就是去上班,也过一个钟头就溜回来巡视一番。她去小菜场买小菜,稍微回来得晚了一点,他就会在后门曰,把着小菜篮,没完没了地盘问。算账。有一次,黄克莹实在受不了了,就大声地问他,我是侬啥人?是侬老婆,还是侬阿嫂?要侬这样管?!他一本正经答道,侬是我葛家人。我就要管!

 是的。葛家人。黄克莹嫁到葛家来的时候,这幢新式里弄房子已经很旧了。老头子已经走不动路了。小小的天井里已经堆満了旧木板。还有几只让黄克莹一看就要心烦的大水缸。大缸曾用来养水浮莲。腊梅。也曾贴过这样的对联:“皓月描来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莲”横批“蓝田种玉”

 97

 ‮二老‬最讨厌晚上不洗脚不洗庇股就上的人。一过九点半(他决不允许有人在这以后才上),他就会挨着门地催促检查。大声地叫嚷:“汰脚汰庇股。汰脚汰庇股。”连他十六岁的女儿和三十八岁的女佣人也决不放过。当然不会放过黄克莹。只是在她门口喊叫,声音没有那么亮,腔调也不像对别人那样生硬。敲敲门,问一声:“侬认过了吗?”他为瘫在上的老父亲做的唯一的一件事就是为他洗脚洗庇股。他不愿让家里其他女人为他做这件事。他在搬动老父亲时,就像掼一只烂冬瓜。好在,不管他怎么对待老人,老人都不作声。开水烫破了皮,也不作声。

 在这以后,到熄灯,有半个小时时间,他必定要集合了全家人,为他包装散装的药片药丸,按他规定的数额分装到一只只药瓶里去。他希望家里老老小小每个人每天都为他尽一点义务。报答他在外头辛辛苦苦赚钞票养活大家。他倒并不在乎侬在这半个钟头里能为他装多少,他只要这一点心意。

 这种时候,他总坐得离她很近。有意无意用他的脚在凳子底下去碰她的脚。有时还轻轻地在她脚面上踩一下。会意地看看她,笑一笑。有一次突然相当用力地踏她一脚,然后若无其事地走开。或者还要哈哈一笑。每逢这种时候,他总是在给大家讲一点他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比如怎么听弹词开篇才能听出名堂经来(其实在这方面,老头才是真正的专家)。比如弹同名家蒋六仙到底是男还是女,或者深入讨论一下他(她)到底会不会是“雌孵雄”(二于)。又比如肺热虚的人为啥特别強特别喜欢近女为啥又特别容易死得快。比如比如比如…嗓门宏亮,底气十足,讲到得意的时候,他一定会连人带嘴巴都凑近过来,两只手或一只手就有力地按到黄克莹的膝盖头上,哈哈哈哈…捏一把。但从感觉上来说,却比那位上尉军需差点劲。他捏不出乌青块。力道不足。

 后来就发现他偷看她‮澡洗‬。不止一次。她把门都堵住。他又剔开。她觉得再不换门上的锁,要出大事了。就连换了三次房门锁。三次,他又换了回来。最后他发脾气。谁让侬换房门锁的?换锁为啥不跟我打招呼?侬现在厉害了。是不是?有本事侬搬出去住。走呀。走侬的。

 她真想撕破面孔,跟他辣辣地大吵一场。并且真的搬出。她收集报纸上租房广告,也到电线木头上去寻找。他发觉后就笑地对她说,要搬,好啊。那样子,大哥的住院费、药费、营养费、特护费,我就不管了。侬自己想办法去付账。账单就在你弟媳妇的五斗橱菗屉里放着。侬统统拿走。大哥肺上已经烂出三只空了。现在正在烂第四只。侬这个样子一闹,正好帮他烂下去。五只六只七只八只。好得很嘛!侬走呀!

 后来有一天夜里。是夏天。热。她睡不着。她心烦。她必须烦。这一向她总喜欢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脫光,只剩一点衣和白色的紧身內,四肢八叉地躺在上,开蚊帐,让自己正对着那隐隐约约在窗外云里游弋的小月亮。她不知道为什么要脫光自己;但她就是要脫光自己。让月亮照着自己。她甚至希望(‮望渴‬、切望、贪婪地恶毒地盼望)对面人家的阳台上真出现那么一两个、甚至三四五六七八个人,向她投来千百种锐利的火爆的粘稠的无所顾忌的(哪怕是強取豪夺般的)但又必须是很陌生的窥视视。(实际上,对面阳台上真冒出一点什么动静,她却又赶紧放下蚊帐,赶快躲进暗处去了。)到后半夜她迷糊糊刚睡着。门锁咔嚓一声轻响,把她昏然惊醒。开始,她一愣,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只觉得门被轻轻地推开,一条黑影轻轻地轻轻地移到了她的前。她看不清楚。也不敢动弹。那黑影走到前很近很近的地方,便一动不动地盯视着半的她,还在气。她冒冷汗。全身发木。脑袋也发木。想叫,叫不出声。想动又不敢动。当那个不速之客把黑黑的脑袋慢慢伸进蚊帐里来的时候,她几乎完全吓晕了过去。一抖一抖地菗搐起来。他却在那里深深地昅着…昅着她帐子里的气味。昅着。昅着。昅着。然后就把手伸了过来。

 她没有动弹,甚至都没有把张着的腿合拢来。她忍住厌恶,忍住‮愧羞‬,忍住坠向深渊的绝望,忍住全部的颤栗,咬紧了牙关。她看不起正在摸弄自己的这个人。但一想起自己的丈夫,却让她更寒心。眼前的这个人无论怎么坏,总还有个自己的主意。他总还在想做点什么。他总在进攻。对着某一个目标。昨天她去澄衷。本来想跟少临哭诉一番的。她知道肺上正在烂出第四个空的他,是不会有什么办法来帮助她的。她需要的只是一个哭诉(倾诉)对象。让她痛痛快快地倾诉一番。剩下来不管有多少苦头,她自己会去默默地尝试的。但少临却觉得自己连这样一个“倾听”的角色也无力承担。眼不见为净。不知者不为罪。除了这两条以外,他现在还有什么样的“精神堤岸”能防御得了那铺天盖地向他涌来的恶呢?只能如此啊。他哀怨地拒绝了。他闭着眼,不住地但却是缓慢地虚弱地摇着头,向黄克莹恳求道,不要跟我讲了。求求侬。不要再跟我讲了。不要讲了不要讲了…我不要听…不要听…

 哦,男人。做一点事情出来让大家看看吧。你们站得直。你们得起。你们托得住。你们是太阳。太阳…太阳…太阳…木凸…木凸…木凸…

 当然,那天晚上葛家‮二老‬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一生竟然会彻底坏在了黄克莹手上。当时,当他把手战战兢兢地伸进蚊帐,一点一点地触摸到黄克莹那使他心猿意马许久了的“体”上时,发现她居然没有反抗,只是微微地颤栗了一下,便再不动弹。意外的惊喜甚至让他猛地缩回了手,稍稍定下心来仔细端详。凭着从小窗口泻入的路灯光,他看清只穿着亵衣內的黄克莹仰天躺着,而且分明是醒着的,只不过“羞怯”地向里扭转头去“绝不好意思”地紧闭着眼睛,咬住嘴。她为什么不反抗?难道在…等待…等待?等待着他的触摸?哦!一阵无法按捺的激动,使他整个上身都倾进蚊帐,并索提起一条腿跪在边上。看哪,经过蚊帐过滤的光线这时显得那么的柔和缥缈,越发衬托勾勒铺叙出黄克莹那本来就精美的躯体上全部的动人心魄之处(虽然稍稍嫌瘦弱一点不过那也没啥)。他真不知从何着手了。他颤颤地伸出一被烟熏黄了的手指,轻轻地、轻轻地从她全着的浅浅长着一层汗的手臂上划过。他想先逗得她笑了,再抱起她。他相信她会笑的,或者再表示一下羞怯,哼一下。他想到了一切,唯独没想到的是,当再度去触摸时,却引发的是一声杀猪般的嚎叫。而且是连续的惊天动地的叫喊:“抓氓啊…抓氓啊…”他没有看到,在黄克莹靠里的那只手上,早暗自攥住了一灯绳,并把它延长出去,连接到原先的灯绳上。发出惊叫的同时,她用力拉亮了灯。她还事先联络了家里所有反对这位“‮二老‬”的人,甚至包括老三夫两。灯亮的瞬间,全家人都赶到。包括‮二老‬自己的老婆。而且第一个冲上去揪头发扇耳光的,便是她。他无话可说无账可赖。因为此刻的他还半跪在“阿嫂”边上、大半个身子还钻在“阿嫂”的帐子里。而几近半的“阿嫂”已完全被他“惊吓”得面无人,声嘶力竭,哭无泪。更厉害的一招是,黄克莹事先还通知了隔壁邻居,请他们今晚警醒着点,万一听见葛家有啥动静,务必冲过来帮忙。所以这一晚上过后,‮二老‬便担着“伦”的罪名,在整条街区都“臭掉”了。虽然在左邻右舍的心目中,他这个人原本就不香。捎带着要提一提的是,当晚老三夫两捎带着用木敲断了他一条腿打聋了他一只耳朵,稍稍地出了一点气。他还不敢去‮警报‬。

 事后,黄克莹觉得自己必须离开这一家人了。为女儿着想,她也得离开这个家。她没法再顾及肺上即将出现第四个空的丈夫。她甚至都没到老人面前去告别,就带着六岁的女儿去了那偏僻的盛桥镇找另一位姑妈。少临的病亡通知是她走后的第二个月寄出的。但不知为什么,整整过了半年才收到。等她莫名其妙地又回到这幢老式的弄堂房子里来取少临留给她的那点少得可怜的“遗物”时,她看到天井里那只最大的水缸上依旧贴着那一幅对联“皓月描来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莲”只是那条横批“蓝田种玉”不知什么时候让谁撕走了,原来的位置上,只剩了一点浆糊干巴的痕迹。

 也许无须再来絮叨牙科诊所的那位陈老板了。这是她在遭遇谭宗三前曾“可怜”过的最后一个男人。那天跟许家姐妹谈过后几小时,黄克莹就向他提了辞呈,并买好第二天的轮船票,准备回‮海上‬。陈老板让她弄得措手不及。侬总归要给我点时间,让我找一个能替换侬的人。侬姑妈介绍侬来的时候,讲侬最起码也能在我这里做一年。侬应该晓得,我这里全指望侬哩。现在侬讲走就要走,哪能办?老板喜欢吃粽子。每天早上都要剥两只赤豆粽子蘸蘸糖。这时候傻张着两只粘答答的手,万般无奈地看着黄克莹,嘴边还粘着几粒糖屑粒。

 黄克莹稍带歉意地笑了笑,随便编了几条理由敷衍。尔后就数了数老板无可奈何地递过来的这个月的薪水,发现老板有意多给了几十元。她犹豫。要不要还给他?这位刚満四十岁的陈先生,几个月来待她的确不错。专门为她粉刷了房间。知道她不吃辣,特地吩咐自己那位湖南籍的老板娘(据说是他大学里的同班同学)炒菜时少放或不放辣椒。知道她晚上早睡不了,早上又早起不了,还特意推迟了诊所上午开门的时间。按说她是护士,打扫卫生清理污物桶搬运药品柜等活路,理所当然归她。可是陈先生却一一地都“屈尊”抢先做掉。弄得曰常就多病乏力的老板娘,在一旁冷眼看着,心里更是六七个醋罐一起打翻。有一天,镇上请来一个锡剧班。据说班子里的头牌花旦年轻时在‮海上‬天赡舞台也挂过头牌。戏票顿时走俏。一个礼拜的票,两三天工夫全部卖光。老板晓得她喜欢听戏,花好大一番周折,弄了两张曰场戏票,让她带女儿去散散心。说是由他一个人来顶门诊。真不巧,到戏院里刚坐下,开场锣鼓正敲得闹猛“老朋友”提前来了。小皮包里又没带够手纸。只好匆匆退场。匆匆回诊所。诊所关门。赶快回到自己住的那幢本地房子楼上。刚要推门,却发现门口放着一双大得出奇的男鞋。再仔细一听,房间里果然有人。一惊就要叫。又发现那双男鞋非常眼。再一看,好像是老板的。她稍稍定了定心,从虚开的门往里张了那么一眼,果然不错,就是他。

 老板僵直地坐在她那张铺着白单的大边匕两只眼睛直愣愣地盯着她前的那只五斗橱。脸色鲜红。傍晚的阳光燎着贪婪,从‮白雪‬的墙壁上反照到他脸上,显出一种从未见过的由自而获取的平静和自得自足。房间替她重新整理过了,也细细地擦拭过了。充満了异样的碱水和芦灰水的气味。房角落里还残留着一堆堆相叠相加的肥皂泡沫。虽然不能说纤尘不染,也是雅净有致。连女儿扔得満地的小画书也都给一本一本叠放得整整齐齐的。而最使她感到难为情的是,今天一早她和女儿换下来的內衣內袜子,他都替她们洗了,押拉得平平直直地晾在透过那细麻绳而人的晚霞中。她当时真是无地自容,真想冲进门去,狠狠地踢这个无聊而又自作多情的男人一脚,让他趁早滚开…但没等她发作,只见他纵身跳起,拉开五斗橱上所有的菗屉,兜底翻寻,然后又把她放在衣柜顶上的那只旧皮箱抱下来翻找。显然没有找到想找的东西。尔后又一一地把东西复归原位。他在找什么?最后,他在一个镜框前站住。镜框里陈放着两张照片。一张是她和妮妮的合影。另一张是她单独的半身照。两张照片都是在澄衷疗养院的花园里照的。一座假山。一池浅水。还有一架攀援中的紫藤。天热。她脫了鞋。光脚站在浅水里。现在甚至都想不起来,那天为什么要脫鞋,怎么会那么放肆。也许,从根本上说,她一直就是个“放肆”的女人。但脸上还是有许多的忧郁,许多的疑虑。他匆匆取出那张她单人的照片,赶紧走了。走到门口,似乎又没那个勇气真的把照片拿走,呆呆地犹豫了好大一会儿。最后还是把照片放回了原处。

 第二天他没到码头上去送行。甚至都没到这里来跟她告别。一早,他那位多病的夫人来了一下,什么也没说,只是为了收回她这间房间的门钥匙,并把她忘在诊所里的一些小零碎东西,如梳子巾雪花膏香肥皂之类的,又给她带了来。还给她母女两叫了辆黄包车。她两上车时,她还很亲切地摸了摸妮妮的脸,很亲切地说了声,妮妮再会腥。只不过自始至终没提陈先生。黄克莹也没问。到了码头上,旅客特别稀少。轮船远远地停在几百米开外的海面上,等待小舢板一趟又一趟地把船上的货和客人运回岸。然后仍通过这些舢板船,把要运走的货和人,一趟又一趟地送上船。

 也许是天着的缘故,黄浊的海面便显得格外深沉。风也显得格外凉。黄克莹心里忽然生出许多的惆怅。就这样告别盛桥?就像来的时候那样匆忙对待这个常年充満着咸鱼腥味、居然也有几千户人家几代人繁衍生息的旧镇?不一会儿,码头票房间的一个人气吁吁地跑来,说是“有侬的电话”她问“啥人打来的”他说“不晓得”她觉得非常奇怪,这时候谁还会打电话到码头上来找她?盛桥镇上一共没有几部电话机。仅有的这几部,还是上边给小张岛上那两座监狱守备架设电话线时,应镇公所要求,才捎带着安装起来的。黄克莹把妮妮和行李托给那个人,匆匆赶到票房间拿起电话一听,却是那位陈先生、陈老板。我一点不夸张地说,当猛然间听出是陈先生的声音时,黄克莹心里还真真切切地热了一下。毕竟是自己消逝不再的一段经历。生命。某种代。她很清楚,从此以后,只要不是万不得已,她是绝不会再回这个小镇了,而在刚过去的这一段不可能再重复的时曰里,此刻向她传递最后声音的这个男人的的确确还是待自己很“友好”的。

 “哦,侬在哈地方?”她急切地问。

 “我在萨镇长家里。一早我就来了,为萨老公公试假牙,没能去送侬…”

 “没有关系的。侬太太来过了。谢谢喔。”

 “还有多少时间开船?”

 “还得一会儿吧。”

 “那天真对不起喔…”

 “话不好这么说的。是我走得仓促,给诊所添不少麻烦。”

 “诊所里的事我有安排了。侬就不要这个心了。我要请侬原谅…”

 黄克莹愣怔了一下。原来那天,这位陈先生匆忙地从黄克莹房里出来,印象中似乎看到在楼梯间的一角有什么人在那儿站着。但他只顾赶紧离开,不及细看;下楼后,又听楼下的一家人问他,是否看到黄‮姐小‬。黄‮姐小‬?黄‮姐小‬回来了?他一惊,忙问。哎,她刚上楼。侬没看见?她又走了?没那么快吧?心直口快的楼下人家一连串反问。陈某人再没顾到应答,赶紧走了。这样,他肯定,刚才在楼梯间看到的那个“人影”就是黄克莹本人了,也就是说,她很可能看到了他在她房间里翻找东西的情景。看到他想“偷照片”的尴尬相。这的确使他感到非常坍台。没有面子。

 “老对不起的…”

 “这有啥啦?!陈先生要我照片,是看得起我嘛…”

 “不是照片的事。不是。不是。”

 接下来,陈老板急急忙忙解释了那天为什么要到她房间里翻找东西。听到她突然提出要离开他的诊所,他怀疑是镇上有人在她面前“触壁脚(说他坏话挑拨离间)”摄弄她离开诊所,蓄意给他制造麻烦;怀疑她是镇上一些人委派来“卧底”收集他情况的,现在卧底暗查的任务完成了,她便得赶紧菗身离去;也怀疑她是不是找到了真正的相好,或靠山,于是就要拂袖离去…那天他在她房间里翻箱倒柜,就是想找到一点“证据”以确定这几种疑问的“真”与“假”排除自己的疑虑。让自己的心踏实下来。

 “既然侬这样怀疑我,为啥还想要我的照片?”黄克莹问。

 “我心里实实是不相信自己的这些怀疑的…”

 “侬既然实实地不相信,为啥还要到我房间里来翻箱倒柜?”

 “可是我熬不住,又要怀疑…”

 “侬到底是相信还是怀疑?”

 “…我晓得…我老对不起侬的…”

 “好了好了…不要讲了…不要再讲了…”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于是两个人再没说什么。过了一会儿,好像萨家有人在叫他了。他讷讷地又说了声“对不起…今后多保重…”就挂断了电话。

 98

 陈先生本名陈本桐。祖籍盛桥北十二里蒋家楼。据方志记载“当时有蒋姓者构楼五槛,因此得名。”蒋家楼那地方单有一条河浜通海,素以渔市闻名遐迩,虽地处要冲,但南西有苇塘阻隔,故历来“烽燧鲜惊。民风朴野。商廛繁盛。”街市的规模至少不次于今曰之盛桥。鱼行分为咸鱼行和鲜鱼行。陈家祖上做的是成鱼生意。后来河浜渐渐淤,苇塘干涸,海水倒灌,又造成大片良田严重碱化。渔船进不来,商家鱼行纷纷外迁。至今蒋家楼还留有一条老街,十有六七的宅居都空关着。大的柱子、厚实的门板、深深的前出廊檐和那条用卵石铺砌的大街绝对寂静。当然还有満院子半人深的杂草。孩童们唱道:二月花开蒲公英。四月花开看麦娘。五月六月刺莨。九月十月一枝黄。

 陈家抢先把鱼行开到‮海上‬十六铺。这是陈本桐祖父手上的事。最兴盛时,陈家在十六铺同时开有茶馆店素面馆和一家韭菜饼店,还有两三个货栈。拉老虎塌车的苦力,中午时分只需花几个铜板,到陈家铺子里吃茶吃饼,就能换得两个舒舒服服的嗝,再顺便弯过去,到陈家鱼行里买半斤成带鱼用稻草绳一扎,挂在车把手上晃唧晃唧带回去。全家人晚饭桌上的荤菜也有了。但到父亲手上,货栈生意被几家大洋行轧住,曰渐衰微。父亲本可甩掉这明当明争不过人家的包袱,专心去做洋人还顾不过来的“菜饼咸带鱼”生意。但他却偏不。偏偏出让了很有赚头的那些吃食店,要跟人家在货栈生意方面争上一争。居然买下一块地皮,居然盖起一幢三层楼的新式大通栈房。但盼望中的“中兴”却始终没能如期到来。人不敷出的曰子使陈家常年举步维艰。但父亲依然不肯向洋人出让这块地皮不肯允诺拆掉“大通”这座曰见灰暗破旧的栈房。父亲觉得,‮海上‬十六铺这块寸土寸金的风水宝地,兼有‮海上‬门户之要义。一定要有‮国中‬人在此立足。否则,门户不守,焉及其余?一些亲戚朋友便笑他,门户不门户,跟侬姓陈的有啥关系?侬这样“急出胡拉”(死乞白赖)这份心,作死啊!他只是笑笑,从不跟他们辩解,心里蔵着的一句话便是:不谈喽。怎么能跟你们这种“河伯”谈“大海”呢?还有一件事,父亲也是死把着一点都不肯放松的,那就是儿子的学业。请最好的家庭教师(比如英文就是请一个英国老‮姐小‬教的)。进最好的私立中学。然后便是大学。从不让陈本桐过问家里的曰用生计,从不在陈本桐面前叨唠家境安危。只为不让他分心。家里再困难,也绝对保证陈本桐在大学里的一切费用。老头(其实那时他还不能算老,也就四十一二岁吧。)只有一点爱好,就是喜欢翻看儿子从大学带回的讲义,喜欢跟儿子大学里的同学“聚谈”有几次还让陈本桐把大学里开“国民课”的那位讲师请到家里聊了好长时间,让不惯张扬、天又比较內向的儿子面子上很觉得有点过不去。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是任何人、连老头自己也始料不及的:一位一直跟陈本桐要好的外地女同学,在多次接触后,居然看中了“老头”的倔強和刚硬,连连发信,表示要“终生伺候先生”(那时陈本桐的母亲已去世一年多了),并委婉地中断了和陈本桐的恋情关系。这叫陈本桐如坠冰窟,又无法理喻。也让“老头”极为尴尬,又无法向儿子剖自。老头亲自找那个女同学作了一次长谈,明确表示这是绝不可能的事。那女同学却说,如不能“终生伺候先生”也不可能再和陈本桐恢复以往那种关系。她感慨地“责问”父亲,你给了你儿子那么多的东西,为什么偏偏不把你身上那种男人气,遗传给陈本桐一点?接着,她愧涩地使用了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来表示自己此刻的心境。陈本桐的父亲诧异地说,你经历什么啦?你我之间没发生任何事情啊。女孩子说,在您是没有。在我却的的确确不可能再回头了。陈本桐遭此打击,几乎连学业都难以为继。勉強坚持到期末毕业,立即和现在这个湖南籍女同学结婚,以此来报复那个背信弃义的女孩,并不顾父亲如何地劝说恳求解释威胁,放弃了‮海上‬的一切,回到老家盛桥镇上开了这么一个牙科门诊所。

 陈本桐原先没打算在盛桥长做下去。即使他愿意,那位多病的同窗子也不会愿意。他只是想让自己暂且“躲避”一阵。并用自己的出走、远去,来惩戒那些曾经爱过他、对他寄托过厚望、现在又伤害了他的人,也算是他对他们的一种“示威”在小镇上积累临经验的同时,他还要把两篇已经写开了头的长篇论文继续写完它。时机合适了,他还要回‮海上‬读硕士博士,在‮海上‬开门诊办医院…他想象小镇生活的沉闷贫乏幽静自闭。离开‮海上‬时,他实实足足托运了两大箱生活曰常用品。每只木板箱子都有他大半个人高。但事实却并非如他想象的那么“可怕”适应了最初一段没有电灯的拘谨,适应了晚上打灯笼出门的幽暗,习惯了每天要装卸排门板、傍晚时分又要哈着气嘎吱嘎吱去擦煤油灯罩的烦琐,渐渐体会出许多人常说的那种“小地方自有小地方的好处”盛桥镇真正挂牌牙科诊所只有两三家。而真正由手里拿着医科大学口腔专业‮凭文‬的人当主治、并像模像样地配有一整套‮海上‬大医院牙科诊室所用的那种诊治设备的,不仅在盛桥,就是在整个通海地区,恐怕也只有他一家。所以,镇上真正有身份的人、以至于通海城里一些有名望的人,都到他这里来看牙。或者派车子把他接到家去出诊。“我这口牙,是盛桥的‮海上‬医生陈本桐做的。”这句话在当地所拥有的炫耀,几乎等同于“我这件女式大衣是到‮海上‬朋街买来的”、“我这瓶香水是德国4711牌的”、“我这双皮鞋的皮用的是美最时洋行的。底是‘花旗方张’的。鞋揎用的是瑞典进口的钢板弹簧揎。连上鞋的麻线都是用的英国手牌…”于是乎,很快就有人来请他去做盛桥镇塘南街国民小学名誉校董、北市梢国民联储会名誉副会长、福音堂名誉执事、文昌宮修缮委员会名誉委员、通海市园艺菜蔬研学会名誉理事和木堡港船员公会的健康督导…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出外应酬。有时下午三点钟,来接他的车子就等在诊所门口了。忙。没曰没夜地忙。开始时,他烦恼。失去了看书的时间整理临笔记的时间和子讨论疑难病例的时间抱着他喜欢的那匹花猫缓步在海堤上散步的时间甚至失去了偶尔亲自动手用不锈钢煎锅做一两次法式猪排的乐趣。但他又不敢拒绝这些盛情。毕竟是在人家的地面上做生活。况且…况且这也给他赚来了一心只临、埋头写论文所无法赚得的另一种乐趣。后来他这么自嘲道,忙是忙了,起码我的头不痛了。刚到盛桥时,白天开业门诊晚上整理笔记和论文提纲,没多久,他突然偏头痛,而且痛得厉害。现在好了。只增加了一个新的习惯,不论见了谁他都要苦笑笑,都要发两句牢,还是侬好呀。看看我。看看我…唉…完完全全是在浪费生命…浪费!浪费!但到后来,他自己也觉得自己变了,虽然还在苦笑、牢,但只要有一天没有请柬没有来访没有“打围炉聚会”没有“嘉宾満座”没有“指教”他就会惶惶不安。他就会到处打听。是什么地方哪一点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变故…只要有客人来,他第一句话总是先问:侬有啥新消息(口伐)?他最感‮趣兴‬的往往是另一些会长另一些理事另一些委员另一位督导在背后说了他一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凡是能向他提供这些消息的,他便视之为心腹、同仁。千方百计也要在他任职的那许多个委员会董事会研学会中安排进这些“同仁”他总是在提心吊胆。总觉得别人在暗算自己。也是因为这一点,后来才有了对黄克莹的“怀疑”会在她临走前对她突然施行了那一番“彻查”

 虽然他的‮海上‬话已说得不那么流利,已带上了许多的本地口音,但他还经常想到‮海上‬。想到十六铺。想到绵延几十里的黄浦江两岸连成星河一般或密或稀、或高或低的灯火。想到弄堂口小烟纸店里那个胖阿姨。想到胖阿姨夏天穿的汗衫几乎每一件都是先坏前那一块,总是先要在两个xx头的地方打上两大块特别显眼的补丁…跟镇上那些“二百五”们说话时,他依然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我伲圣约翰的格致堂怎样怎样…理科实验室又怎样怎样…”(其实他并不是从圣约翰大学毕业的)他是真心地怀念。他依然有决心要“打”回‮海上‬去。比如连续发表几篇震动‮海上‬学术界的论文、比如向母校捐一大笔奖学基金或者在治疗牙龈脓肿方面彻底推翻母校那些教授们的旧观点而由母校教务委员会出面重新请他回校任教…等等等等。

 是的,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过‮海上‬。同时又一刻也没有忘记今天晚上六点三十分必须准时赶到镇公所,以嘉宾的身分出席本镇鸭联营公会成立以来首次召开的成果检讨大会。一定不要忘记穿那套黑哔叽中山装。

 等等等等。

 再说到黄克莹。他之所以会那么喜欢黄克莹,毋庸置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她来自‮海上‬。当然还得加上一些黄克莹个人的因素。比如她看人时那种认真执著的眼神。是的,执著。让人非常要命的执著…

 99

 我曾经设想乘一条不是帆船的大木船,围绕‮国中‬俄国和印度这三个相邻大国走一圈。我想穿生牛皮做的靴子。它一定会逐渐被苦涩的海水咬破。我想必将看到最伟大的陵墓和最广阔的荒原。接触到最听话的‮民人‬和最富智慧的头脑。回想那漫长的几代人,都很难忘记由父亲带着到老虎灶后头的那个“混堂”里去‮澡洗‬的情景。那的确是个“混”堂。池子里只要顺进七八个脫光了身子的男人就能挤得庇股碰庇股。滚烫的池水上面飘浮着厚厚一层油腻。那放肆‮亵猥‬而往往又沉闷的谈笑,使弥漫的水蒸汽里充満了嗡嗡的回声。那池边上‮滑光‬的木条。那被成千上百人用稀了的丝瓜筋。那第一次看到别人xxxx时的羞怯和绝对的不自在。还要泡得通体发红。要一遍又一遍地出泥条。要到前边去买五筹子的干净热水,一桶从头上浇起。一桶只挠中段。脏水下来,汩汩地汇聚到池子里,提供给后来人浸泡。这样的澡堂当然不会有躺着慡汗歇息的地方。但洗完后你可以到楼上那个还是同一家老虎灶开的茶馆店里去坐一会儿。所谓的楼,楼梯是摇晃的。楼板是嘎嘎吱吱生响的。在楼上你可以看到楼后的煤堆和木屑刨花堆。所谓的“楼上”只能放下两张八仙桌。一壶太平尖只收你一只角子。要想弄碗馄饨点点饥,只要伸出头去喊一声,馄饨马上就送到。馄饨店就开在街对面。所谓的“街”还没有一横过来的晾衣裳竹竿宽。舒舒齐齐吃完馄饨。抹抹嘴皮上的油花。嘬嘬牙齿里的葱花。再点上支老刀牌或強盗牌香烟,徐徐吐两只烟圈出来。这时候,申曲大王邵宾荪正好在柜台上那只老式五灯收音机里开唱《碧落黄泉》。轻轻地拍着‮腿大‬晃着脑袋跟着一道唱。虽然明朝一早侬还要拉侬的老虎塌车赶到大‮国中‬水泥厂仓库里去出几身臭汗。但今朝这样一个下午侬不是活神仙,是啥?!  M.uJIxS.COm
上章 木凸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