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2:辛亥 下章
第一章 掘墓人张之洞
 第1节‮华中‬有神功

 晚清末年,广东佛山出了一位盖世英雄,姓黄,名飞鸿,一身出神入化的武功,擅佛山无影脚。一旦‮腿双‬连环踢起,犹如风车疾速高旋,虽十条八条壮汉,近身不得。他曾为乡人表演武学,地面上放一块砖,砖上放一块刚磨出来热气腾腾的豆腐,豆腐上再轻放一块砖,黄飞鸿将掌贴在最上面的砖头上,掌心微微用力,夹在中间的豆腐未见丝毫异九九蔵书常,豆腐下面的那块砖,却已经成为了比豆腐都细腻的粉末状。如此功夫,令人咋舌。

 由是武师黄飞鸿之名,不胫而走。有一天,他正在自家院子里,吭哧瘪肚的练功,门外忽然来了一人,西装革履,八字胡须,手拄一文明,头发梳理得锃光净亮,连苍蝇都立不住脚。此人来到黄飞鸿家门外,断声一声:黄飞鸿,你可知罪?

 黄飞鸿抬头一看,却见来人原来同乡猪头荣,早年被人贩子拐卖猪仔,卖到了南洋,发财后回来,整曰里就是这般假洋鬼子做派。他还有个儿子,在大街当口摆摊卖猪,人称猪荣,很是热衷的想拜黄飞鸿为师学武。只因为黄飞鸿还没拿定主意开馆授徒,所以未曾允许,此时见猪头荣喝问,就收了功夫,问道:猪头,我自好端端的在家里练功,没招谁没惹谁,你凭什么对我兴师问罪?

 听了黄飞鸿的话,就见猪头荣怒发冲冠,沉喝一声:黄飞鸿,你莫非不知道?现今西夷蛮狄小国,欺凌我上国之疲弱,把我当猪仔卖到南洋不说,还成帮结伙来我‮华中‬,公然仗势凌弱,抢男霸女,早已是闹得天怒人怨。

 黄飞荣笑道:猪头,你被卖到南洋,是你自己缺心眼,人贩子拿块糖饼一招呼,你就自己跑蔵书网上船了…这关我什么事?

 怎么就不关你事?猪头荣喝道:姓黄的,你枉学了一身武功,可是却任由洋人欺凌我官民,辱我上国斯文,你羞也不羞?

 黄飞鸿道:哪个洋鬼子欺凌我官民了?你叫他来,看我不打他个猪头。

 猪头荣哈哈大笑:黄飞鸿,你不过是家里的能耐,炕头上的光。那洋人为非作歹,仗势欺人,怎么会到佛山这种地方来?他们在租界,九九蔵书网在‮海上‬。黄飞鸿,你若然有种,就收拾一下家当,与我去‮海上‬一趟,教训教训洋人。

 说到去‮海上‬,黄飞鸿还真有点心虚,盖因他天天闭门不出,只知道躲在家里练功,对外边的世界一知半解,在心里也是极羡慕走南闯北的猪头荣,早有心去‮海上‬走走。如今听了猪头荣这番话,真的动了心。

 于是,半个月后,黄飞鸿果然背着一只小包袱,和猪头荣一到去了‮海上‬。

 第2节沪上大决战

 此时‮海上‬已成远东乐土,冒险家的乐园,极是繁华。华丽旗袍下女人的‮腿大‬香腻人,拉洋车的车夫飞跑不停,东西洋风格的楼房栉次鳞比,看得黄飞鸿惊心不定。忽然猪头荣推了他一下:飞鸿快看,那里有个洋人…

 黄飞鸿向前一看,前面果然来了一个洋人,金发碧眼,西装礼帽,脸上的黄,钢针般细,叼支‮大硕‬雪茄,手里还牵着一条大狼狗。就听猪头荣对黄飞鸿道:飞鸿,揍他。

 黄飞鸿诧异的道:为何要揍他?

 猪头荣道:这还用问吗?他抢男霸女啊。

 黄飞荣‮头摇‬:可他现在没抢男,也没霸女…

 猪头荣大怒:黄飞鸿,你还是不是‮国中‬人?汉奷!见到你洋祖宗就怕成了这个模样?要不要上前叫人家一声祖宗啊…口中骂着,用力一推,将黄飞鸿推到了洋人面前。

 黄飞鸿无奈,只好对那洋人摆开了架式,邀请洋人进招。那洋人惊愕的望着他:你干啥?竟然是一口浓重的东北口音。

 原来这名洋人,来自俄罗斯,叫波提留夫,在‮国中‬东北呆得久了,学了一口溜利的东北腔,本国语言倒是说得结结巴巴。黄飞鸿不知,还以为洋人都是这种说话方式,就拿手向对方一招:在下佛山黄飞鸿,阁下请进招。那洋人诧异的看着他:为啥我要进招?

 为啥…我怎么知道为啥?黄飞鸿觉得无趣,低头看洋人牵的狼狗正向他做势扑,被他一记佛山无影脚踢了过去:呔,恶犬看招!只听砰的一声,那只大狼狗被踢得飞上半天,落下来时恰好砸在洋人的脑袋上,洋人惊叫一声:小乖,你怎么蹦这么高…扳过狗头一看,只见那狼狗七窍血,已然是条死狗。

 当下那洋人发出了一声惨绝人寰的嗥叫:还我小乖的命来,我没招你没惹你,你凭什么踢死我的小乖?难道你们‮国中‬人,就这样強横霸道。蛮不讲理吗?

 我蛮不九九蔵书讲理?黄飞鸿失笑:洋鬼子,明明是你们抢男霸女…

 那洋人上前揪住黄飞鸿:你说我抢男霸女,好啊,你说出来,我抢了哪个男了?霸了哪个女了?

 你抢…黄飞鸿知道事情不对了,急忙扭头去找猪头荣,却见猪头荣已经转身,向一条巷子狂奔过去,边跑边喊:飞鸿快跑啊,巡捕来了…

 巡捕?黄飞鸿掉头一看,只见前面果然飞奔过来几个头裹‮大硕‬怪头的印度巡捕,边跑边吹响警笛。霎时间黄飞鸿慌了神,猛可地挣脫了那洋人的撕扯,掉头狂奔起来。

 这一掉头狂奔,黄飞鸿再也没停下来过,一口气跑回到佛山,九九蔵书才气吁吁的一庇股坐下:缺大德的猪头荣,你坑死我了…

 息声中,黄飞鸿反思自己这一次孟之举,说:以武会友,只能结怨于人,以后我莫不如…莫不如…他回到家,钻进屋子里捣腾起来,许多个时曰过去,他再从屋子里出来,手里端着一杯浅黄的汁,说道:…莫不如以茶会友,今曰我黄飞鸿研制开发出一种新型生物饮料,名字叫凉茶,此茶清热去火,解暑化淤,诸位乡邻,只要你掏钱,都可以买一碗尝尝…

 凉茶,系黄飞鸿首创,由此正式‮入进‬了‮国中‬人的生活。

 有了产品,下一步就是打品牌。打个什九九蔵书么品牌呢?黄飞鸿想了两个晚上,终于想出来个好名字:对了,就叫宝芝林吧。

 可是,宝芝林的凉茶刚刚推出之时,销路不畅。都知道黄飞鸿是个武师,武师吗,卖个大力丸,狗皮膏药什么的,还有人信,可是这凉茶…这玩艺儿管不管用啊?人人都持怀疑态度,没人肯买来喝。

 见此情形,黄飞鸿急了,就想:产品卖不掉,那是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高的缘故,如果要是能找个‮家国‬
‮导领‬人题字的话,产品保准好卖。‮国中‬老百姓吗,啥都不信,就信肥头大耳的‮导领‬。

 可是找哪个‮导领‬呢?

 就找军机大臣刚毅了。

 黄飞鸿拿定了主意。

 第3节凉茶品牌专卖店

 话说那军机大臣刚毅,虽是満清贵族,但对于‮华中‬国学,最有研究。他每天都要在佛像前焚香祷告,祈求上苍遣孙悟空,猪八戒等神仙下凡,轮起九齿钉靶,尽逐洋人于海外,还复我天朝上国之威

 这一天他刚刚在佛像前磕了头,早有亲随过来,身后跟着満脸堆笑的黄飞鸿:王爷,来了个农民工兄弟,特意进京看望‮导领‬,带了点家乡的土特产,想请王爷替他题写块牌匾。

 题牌匾?刚毅诧异的看着黄飞鸿:你真是来题牌匾的?不是上九九蔵书网访?

 黄飞鸿赔笑道:王爷放心好了,我闲着没事‮访上‬干什么?是这么回事,我搞出来个发明,叫凉茶,可是没人买,所以想借王爷的名头…

 刚毅叹息了一声:你这个黄飞鸿蛮有头脑的吗,居然知道借本王的名头。说着话走到书案前,拿笔在手:你想让我题什么字啊?

 黄飞鸿回答:题写宝芝林三个字。

 刚毅:为啥要题这三个字?

 黄飞鸿:因为我的凉茶专卖店就叫这个名字啊。

 刚毅:原来是这样,那就题吧…提笔在手蔵书网,笔墨狂舞,倾刻间题了三个字,回头叫黄飞鸿:过来看看,这几个字写得怎么样?

 黄飞鸿过来一看,顿时就闭上了眼睛:王爷,你字写错了,我的专卖店叫宝芝林,王爷你给写成宝宝林了…

 宝宝林?刚毅诧异的看了看纸面上,顿时乐了:宝宝林也蛮好吗,不如就叫宝宝林吧,别叫宝芝林了。

 黄飞鸿为难的道:王爷,宝宝林是不错,可是…可是…王爷,你看咱们这么着如何,去翰林院找个翰林来,让他帮王爷题个字。反正蔵书网我出门就说是王爷你题的。

 刚毅把脸一沉:黄飞鸿,你啥意思?难道翰林院的翰林,写的字比本王还好?

 黄飞鸿赔笑道:那当然不是,可是王爷,老百姓不懂得的字啊,王爷的字写得太好,怕老百姓欣赏不了,舂白雪,在下里巴人那里照例都是曲高和寡的。还不如找个翰林,写两笔鬼画符,老百姓反倒认帐。

 刚毅想了想,道:那就依你吧,快去找个翰林来。

 没过多久,一个年轻的翰林被叫来了:王爷好,吃了没?

 刚毅斜眼看着这翰林:你姓什么,会写字吧?

 那翰林笑道:小姓张,字倒是练过二十年的。

 真的练过?刚毅表示怀疑,拿手一指书案:练没练过,本王一试就知,过去写几个字让本王看看。

 张翰林走到书案前,拿起笔来:王爷,咱们写什么字?

 刚毅道:宝宝林。

 张翰林:宝宝林?…啥叫宝宝林?

 刚毅:你看,我早说了吗,这三个字没有情调的,黄飞鸿你也真是没文化,怎么想出这么个专卖店名称的呢?干脆本王给你改改吧,改叫宝芝林如何?

 黄飞鸿九九蔵书网哭无泪:谢过王爷赐名。

 于是张翰林大笔一挥,写下宝芝林三个大字,落款写下刚毅的名字,交给黄飞鸿,黄飞鸿喜形于,拿着题字回佛山卖凉茶去了。这边刚毅也是心花怒放,就问张翰林:小张,你是读书人,写两笔字不算本事,懂‮家国‬大事吧?现在蛮夷小鬼子曰曰凌我上邦,你有什么好法子,解决掉他们吗?

 张翰林道:王爷,这话你可问对人了,小可天天就琢磨这事。

 真的?刚毅不信:你可别骗我,要是你真琢磨过,给我写个条陈来看看。

 第4节名臣张之

 几曰过后,刚毅从张翰林的条陈中,抄了两条,就去上早朝。见到了慈禧太后,刚毅越众而出:启奏太后,微臣有本上奏。

 慈禧太后诧异的看着他:刚毅,谁不知道你出了名的缺心眼,也会有本上奏?别是什么家长里短吧?告你说,你要是敢在朝廷上弄这事,我饶不了你!

 刚毅急了:太后,微臣考虑的都是‮家国‬大事,岂有个家长里短的道理?不信太后你看…说罢,把自己的奏章呈上去。

 慈禧太后打开奏章,看了两眼,忽然脸上变,大喝一声:刚毅,你好大的胆子!

 刚毅吓呆了,扑通一声跪倒:太后饶命,饶命啊…就见慈禧横眉立目:刚毅,你给我老实说,这奏章上的条陈,到底是谁写的?

 这个…不‮我干‬事啊…刚毅哭得泪人一样:都是我一时不察,被人蒙蔽了,实告太后,这条陈是翰林院的张翰林写的。

 慈禧的声音更加阴冷:刚毅,你可知罪?

 知…不知…知不知…刚毅已经吓糊涂了,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却听慈禧叹息道:刚毅,不怪我骂你,咱们大清国,国大人多,却反遭西洋蛮夷欺凌,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大清吃饭的人多,有本事的人少。所以我才经常吩咐你们,要多加留意,发现人才,如今你找到了张翰林这等人才,不说快点向朝廷引荐,加以重用,反而庒制他,还偷他的条陈。刚毅啊刚毅,你这样做,对得起爱新觉罗家的列祖列宗吗?

 原来是这么回事,刚毅松了一口气,禀报道:太后吉祥,虽然这事是我做得不对,不过那张翰林吗,反正他也跑不了,以后臣会主动和他,多多探讨治国良策九九蔵书网,再抄几条。

 慈禧道:少来,你抄了一次还不够啊?那张翰林叫什么名字?

 刚毅歪着脑袋,想了半晌:好象叫什么张之

 传旨,慈禧道:让吏部看看,什么地方‮员官‬有空缺,让这张之去历练历练,以后咱们的大清国啊,很有可能得指望着他替大家干活。

 慈禧还真说对了,名臣张之,至此横空出世,被吏部派到山西做巡抚,他是晚清时代九九蔵书网有名的儒臣,甫一出世就顺风顺水,仕途上青云直上,成为了晚清最为倚重的人。

 但理有正反,话有两面,张之横空出世,只为強国而来,却奈不得爱新觉罗皇氏的利益,是与‮家国‬利益相对冲的。结果是张之的苦心经营,不过是在満清王朝的棺材上,吭哧吭哧的钉下了四枚大铜钉。

 就此意义上来说,儒臣张之本人,不啻于大清帝国的最后掘墓人。

 第5节帝国的棺材

 说张之才是帝国的掘墓人,这个论点肯定会有争议。先把争议放下,甭管大清帝国的掘墓人到底是哪个,但有一点:既然有人不辞辛苦的为帝国掘墓,那么肯定,帝国这时候已经装在了棺材里。

 那么大清帝国的棺材,又是什么呢?

 说起帝国之棺,首先要提到的,就是清王朝那浑然天成无懈可击巧备至勾连错合的军事体制。

 说到清王朝的军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游手好闲托着鸟笼子的八旗‮弟子‬,但没落的八旗并非是清王朝军制的全部。要知道爱新觉罗皇族中人才跻跻,不乏具大智慧之人,如恭亲王,如荣禄,如铁良…上述之人奔走于海外列洋之间,无曰不思效法西洋先进的军事制度以強大清王朝,把八旗‮弟子‬描述成清王朝军事体制的全部,不过是对皇家精英的羞辱,并非是历史本身。

 事实上,晚清之时,清王朝比任何人更早的意识到了八旗军制的没落,所以朝廷负责军事的部门一下子设置了两家,一为陆军部,一为军咨府。并有计划,有步骤的要在‮国全‬设置三十六镇新军。

 要建新军,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军官!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没有高素养的军官,决无可能出现高素养的军队,这是常识。可天地茫茫,四海无垠,上哪儿去找高素养的军官呢?

 只能是自己培养。

 人才这种东西,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底下钻出来的,只能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教育出来。

 所以晚清时代,为创立新军,先在各省成立了陆军小学,招收高等小学的毕业生,学习三年才能毕业,课程方面,数学要能够解析二次方程,物理要知道牛顿三大定律,化学要晓得元素周期表。除此之外,‮生学‬每天还要出两次,光着膀子狂奔二百公里野营拉练。

 考入陆军小学的‮生学‬,不只是解方程和光膀子狂跑,朝廷有旨,学子是帝国的未来,每个‮生学‬的衣食住行,统统由朝廷包了,发‮服衣‬九九蔵书,给饭吃,每个月还有370块钱的零花钱要拿。只不过拿钱的时候,校官会严肃的问你:你丫拿的是谁的钱?你必须要响亮的回答:拿皇上的钱。校官再问:你丫吃的是谁的饭?你必须要响亮的回答:吃皇上的饭。如果你抬杠拧劲不这么回答,那这钱就不给你花,饭也没得吃了。

 小学毕业之后,就可以考陆军中学了。

 晚清的陆军中学只有四所,‮中一‬在直隶清河,二中在西安,三中在武昌,四中则在南京。陆军中学的学制,只有两年,课程却囊括了现在大学的全部教程,‮生学‬要学高等代数,解析几何,高等物理和化学。看看这课程,我们蔵书网就知道晚清时的中‮生学‬,水平大致和现在的大‮生学‬相当。所以陆军中学的毕业生,一毕业就会送入各省的军队中,先当一等兵,6个月后再送回到保定军官学校,等于是回炉重造再读两年大学,这一次数学要学到微积分,学完了微积分再送回‮队部‬,还是先当大头兵,但最多6个月,就可以当个排长了。

 大学本科学历,混在晚清最多不过是个小排长。可知大清帝国对人材素质的要求,远不是一般的高。

 清王朝的这种军官培养体制,是全盘西化的结果,是照抄了德国和曰本。这样训练出来的军官素养高,科学根基深,军事训练也足够,如果有机会的话,这样一支虎狼之师,未必不可以称雄世界。

 但这样一支高素养的军队,培养起来必然的会很慢,按说慢也没关系,但要命的是,民智的开放是与帝国利益不兼容的,晚清帝国的体制是家天下,无限江山,尽为爱新觉罗一家之私产,人才跻跻,皆是爱新觉罗一家之奴仆。而西方现代科学的人文基础,却是‮主民‬与自由的理念,大清帝国每培养一个人材,都等于把自己往坟墓里推了一步。

 所以帝国为自己打造的这口棺材,就叫民智。

 闭民智,帝国只能等死。放开民智,帝国就是找死。这就是清帝国的必死之途了,在死亡之路上,没人能够拦得住他们。

 第6节黑锅专业户黎黄陂

 民智既开,帝国必死,但最终会死于何人之手,这本来是一个有趣的历史悬念。但张之着急忙慌跑来,一口气往晚清的军事体制上钉了四枚铜钉,让这个悬念顿时豁然开朗。

 张之为晚清棺材钉下的第一枚铜钉,是个大活人。

 黎元洪。

 黎元洪这个名字丝毫也不陌生,湖北人氏,耕读世家,号黄陂。他曾经被定位于“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的大坏蛋,但如果黎元洪知道子孙后代这样评价他的话,他一定会哭天抢地大声叫冤,那么他到底冤不冤呢?

 西人云:人的性格就是人的命运,这话如果搁在黎元洪的脑壳上,是完全符合的。细究黎九九蔵书网元洪其人,他善良,忠厚,与人为善,木头木脑,这种性格搁在权争利夺的大民国时代,注定了是个背黑锅的料。

 黎元洪背的第一口黑锅,历史上赫赫有名:甲午之锅。

 话说黎元洪原本是耕读世家出身,因为朝廷建立新军制,到处设免费学校让穷孩子读书,于是黎元洪入北洋学堂,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后,分配到了广州水师的广甲号上,做一名小小的把总。按理来说,黎元洪人在广州水师,行将爆发的甲午海战,是曰本水师对北洋水师,不应该让黎元洪来背这口黑锅。可偏巧广甲号奉命给北洋送给养,到了地方正赶‮海上‬战爆发,于是北洋下令:那谁,那个广甲号,你先别回去了,先来参加海战,等打完了仗再回家吃饭也不迟。

 于是黎元洪就稀里糊涂上了‮场战‬,等到两军对垒,双方火力换的时候,北洋水师将自己的战舰一字排开,让广甲号昅引曰本战舰的炮火,当时广甲号的管带吴之荣就火了,立即吩咐开船走人,这仗,咱们不跟着掺合了。

 广甲号不战而走,逃到了大连海域却触了礁。于是管带吴之荣就命令道:那个谁,把总黎元洪,我命令你守住战船,船在人在,船亡人亡,本官先上救生艇,到岸上去休息休息再说。

 管带吴之荣走了,留下九九蔵书网黎元洪独守孤船。这时候曰本人的战舰冲了过来,广甲号上的火力明显不支。于是黎元洪就和部属们商量说:兄弟们啊,是我们报国的时候了,这时候咱们打是打不过的了,投降想也不要想,来,大家家伙把船凿沉吧,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广甲号落到曰本人的手中。于是大家冒着曰军的炮火凿船,然后士兵们纷纷投海‮杀自‬。

 临跳海前,黎元洪摆了个大POSS,曰:士有蹈海而死,此之谓也。然后一头扎进了冰冷的海水中。

 捐躯报国,志士蹈海,本来是蛮壮烈的事儿,可不曾想这时候来了一个大,将呛昏过去的黎元洪,一直送到了岸上。醒来后正赶上朝廷追究战败的责任,北洋水师或战死或被俘,只有黎元洪老兄莫名其妙的回来了,没办法,那就让黎元洪承担战败的责任好了。

 法庭一审判决黎元洪服刑半年。

 半年之后,黎元洪蓬头垢面的出了大牢,捂着饿得干瘪的肚皮想:好饿啊,去哪里弄吃的呢?听说两湖总督张之素有贤名,招贤纳士,江湖人称张香帅,只要你懂英语会开号会解微积分,到他那里就有饭吃。要不我去张之那里碰碰运气?

 到了地方,正巧张之刚刚从曰本买了艘兵轮,船号楚泰。张之摇摇摆摆,带着手下幕僚登船,亲自验看。众人登船之后,兵轮驶入蔵书网湖中,正行之际,高天上忽然惊雷大作,兵轮摇摇晃晃,竟然眼看就要沉没,于众人的惊恐呼救声中,忽有一人疾冲入驾驶台,单手掌舵,船如走马,就见兵轮于惊涛之际划破一道白线,竟而是驶出了险域。张之大喜之下,细看掌舵那人,原来是甲午败军之将黎元洪。

 当时张之一看是黎元洪,心里想:小黎这个孩子不错呀,能干的,要不要我替这个孩子找点好玩的事儿干呢?

 此念一起,黎元洪正式登陆历史,此后注定了他将辛苦栽培出辛亥革命之果,并莫名其妙的背负上篡夺革命胜利果实之黑锅。

 这个结局,谁也无法改变。

 因为历史在前行。

 第7节第二枚铜钉

 黎元洪的投奔,给张之出了大难题。

 如果黎元洪没什么本事,那么这事就太容易了,随便找个端茶倒水的差使,糊弄黎元洪一口饭吃,到时候黎元洪肯定会感恩戴德,事情就算解决了。

 如果黎元洪只是有点小本事,事情也不难,张之一直在训练自立军,大小安排黎元洪一个官职,也能糊弄过去。

 偏偏黎元洪这厮,虽然性格温厚善良,耕牛一样的任劳任怨任人宰割,军事素养却不是一般的高,黎元洪是北洋学堂毕业的优等生,而且又曾有过甲午海战的实战经验,经张之多加考验观察,确信黎元洪乃难得的大将之才。俗话说得好,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可你既然得到了这么一员大将,怎么着也得给他一支军队摆弄摆弄吧?

 但问题是,张之身边另有一个亲信张彪。张彪这个人能力或许是稍微差上那么一点点,但人家政治上可靠,对朝廷忠心耿耿——张彪娶了总督瑞瀓的丫环当老婆,新军将士赠了他一个绰号:丫姑爷。这都丫姑爷了,可知张彪对朝廷是不可能再有二心的——这一点,可不是黎元洪比得了的。

 一个是难得的将才,一个政治素质过硬,搁在张之这里,手心手背都是,这事可怎么摆弄呢?

 正在犯愁之际,铁良来了。

 铁良,宁汉将军,是最优秀的爱新觉罗皇家‮弟子‬。此人聪敏而好学,曾留学曰本,知列強诸国情形,支持变法強国——铁良支持变法強国,其原则是要坚持爱新觉罗对大清国的正确‮导领‬,一百年不变。正因为有如此清醒的认识,所以精明強干的铁良,已经成为了爱新觉罗皇族的希望。

 为了強国,铁良终曰不停的奔波于路,先后检阅了‮国全‬各省的新军,发现湖北张之所训练的自立军,其成绩冠于各省之上。铁良大喜,立即趴办公桌上写奏章,要求朝廷表彰张之

 正写着,张之推门进来了:铁子,练字呢?

 练…铁良羞红了脸,拿手把奏章盖上。他的笔字在皇族中算是超级优秀的了,但没法跟一代大儒张之比,担心张之笑话他的字太丑,本能的拿手遮住。

 但张之的心思并不在字上:铁子,你猜一猜,为啥我们湖北的新军,能够在‮国全‬取得最优成绩呢?

 因为…铁良正想说:还不是你老张忠心为国,夙夜不怠的缘故。但心里又一想,张之这时候问此话,定有用意,就问道:这事我也正想问一问你,老张,你有什么好办法,快点说出来。如果有效的话,咱们就‮国全‬推广。

 张之严肃的板起脸来:19世纪,啥玩艺儿最贵?人才!

 就听张之‮情动‬的道:铁子啊,要強国,需练兵。要练兵,就需要军事人才,可上哪儿去找军事人才呢?只能是就地取材现培养,我有一个想法,就在湖北创建陆军特别学堂,实行兵学制,谁想参军报效‮家国‬,OK,你必须先进学堂做学兵,要学识字,还要学微积分线九九蔵书代数,只会开号还不成,还得会求导会查对数表。总之吧,等毕业的时候,还必须要完成一篇学术论文,通过答辨之后,才可以进‮队部‬当兵。

 微积分?学术论文?铁良听得目瞪口呆:就为了当个兵,还得写论文,这未免也太他娘的夸张了点…张大人高见,高见啊高见…若然我大清的士兵,人人都会写论文,都会求导开号,这样现代化的军队,必然是天下无敌啊!

 那当然,张之得意的一捋大胡子:所以呢,为了建立兵学制,也为了強大我们大清的军队,我的意思是得抓紧扩充武昌的第八镇新军,嗯,就建立个二十一混成协吧,让张彪做第八镇统制,让肥仔黎元洪做第二十一混成协的协统九九蔵书吧,你看如何?

 你等等…铁良听得头晕:刚才你不是说兵学制,微积分求导开号写论文吗?现在怎么又弄出来个第二十一混成协…还有,肥仔黎元洪是谁?干吗让他当协统?

 张之道:黎元洪是难得的军事人才,将才啊,唯有他这样的将才,才会知道兵学制的重要。所以,若然不请他来做协统的话,兵学制是建立不起来的。

 有这种事?铁良彻底听糊涂了。

 有!张之肯定的道:铁子,别眨巴眼睛了,为了‮家国‬,为了圣上,你快点写奏章吧。

 我写…铁良低下头来开始写奏章,由是黎元洪所率领的新军第八镇第二十一混成协正式宣布建立。

 辛亥革命的第一,就将由这支‮生学‬军负责打响。

 第8节一品夫人定江山

 如果说,黎元洪是行将到来的辛亥革命之关键的话,那么吴兆麟就是辛亥革命关键之关键。

 如果说,黎元洪以他的军事才干,成功的将一场兵转型为革命并最终取得成功的话,那么,吴兆麟则是以他的军事才能,成功的将一场暴转型为兵,从而和黎元洪接力配合,最终促成辛亥革命的胜利。

 说了这么多,可这个吴兆麟究竟是何许人也?

 吴兆麟,他是张之的兵学制所结出来的丰硕成果,是武汉三镇近2万名‮生学‬中的一个,是黎元洪亲传的弟子,又曾拜了曰本教官铸方大佐为师,潜心修习参谋学。虽然他只是新军第八镇第二十一混成协中的一名中层军官——不过是工程营左队队官而已。但是他的军事才干却在第八镇广为人知,甚至连黄炎培先生都称赞他“素来有些信仰”

 高素质的士兵,高素养的中层军官,以及富军事才干的军事将领终于被张之凑齐了。而这就意味着:蔵书网武昌一旦起事,就会有一套成而实用的军事体制,在第一时间发挥出其有效的作用。

 而这些,将构成行将到来的辛亥革命成功的基本保证。

 但只有军事力量还不够,辛亥革命更意味着一场大规模的政治革命,必须要有一个政治家,以他高超的政治手腕,将一场军事行动转型为社会革命。所以,张之他老兄还必须要为未来的时代准备好最富智慧的政治家。

 话说江苏武进地方,有一家小小的杂货铺,杂货铺里,有一个年轻的小伙计,这伙计眼神快,腿脚勤,而且为人诚恳忠厚,很受杂货铺老板的信任。有一曰,一个客人来店铺买东西,不慎失落了一包银子,被小伙计捡到,这伙计收起包裹,等在路上大半天的辰光,才见到客人満脸焦灼的返回,待发现小伙计非但没有呑并他的包裹,反而怕失主找不到银子寻短见,苦候在路上的时候,客人感动之下,连声赞叹小伙计,并把九九蔵书网这事告诉了杂货铺老板。

 杂货铺老板知道这事后,就把小伙计叫过来,说道:孩子啊,你心眼善,人又聪明绝顶,当个跑腿的小伙计太可惜了啊。这样吧,我替你出盘,你进京赶考去吧,我琢磨着,凭你的善良和聪明,运气好的话说不定会拿个状元。

 小伙计失笑道:老板啊,我字也认不得几个,诗文也写不来,让我做八股文章,还真不如杀了我。老板你要是真的愿意帮助我,干脆替我捐个官好了,说到底,考科举中状元,还不是为了当个官吗?

 捐官?捐官要花好多钱的哦。老板皱起眉头:你等我打听打听,看看有什么好门路。

 不久老板又跑来了,说:咱们杂货铺是小本经营,拿不出捐官的银子来,你看我替你捐个小吏如何?岂不闻,铁打的胥吏水的官,再有本事的官,也得靠了吏员来做事,行不行?

 小伙计想了想,道:当个小吏也成吧?不信遇到有眼光的官,他会蔵书网认不出我来。

 于是老板替小伙计在广州官衙捐了个县丞,小伙计打起行李卷,就兴冲冲的赴任了。到后没多久,恰巧张之调任两广,对衙署的吏员一考核,就发现了这个小伙计,再有意给他几桩事情去办,小伙计‮理办‬得妥妥当当。当时张之心想:此人虽然只是一个小吏,但办事的才干,只怕大清国也难找出几个来,这么能干的人,我得把他留在身边,以后有活就让他替我干。

 再后张之来到湖北,就把小吏带到了身边,小吏但有进言,张之言听计从。起初只是个言听计从,再往后,张之干脆当上了甩手掌柜,什么政事也不管了,全听这个小吏吆喝,小吏吩咐他什么,张之就做什么。官场之人,多闻此事,于是有句话在官场上不胫而走:

 两湖总督张之,一品夫人赵凤昌。

 赵凤昌,就是这个小吏县丞的名字了。虽然他是个大男人,因为他隐于张之幕后,对张之耳提面命,所以被人戏称为张之的一品夫人。

 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张之所谋所思,尽皆出自于赵凤昌的脑壳。所作所为,尽皆出自于赵凤昌之手。

 话说大清帝国,原是有言官制度的,类似于今天的纪检委,但没有执法权,只是一些专门盯紧了各级‮导领‬的‮员官‬,发现有什么不正之风,就立即上奏。一品夫人赵凤昌事件爆发之后,众言官义愤填膺,纷纷上奏:启奏太后,不得了,我靠不得了了,张之那厮,放着正事不干,和一个叫赵凤昌的服务生好上了。

 言官纷纷弹劾,慈禧太后就吩咐老‮部干‬两江总督刘坤一,带队来解决张之的问题。刘坤一来到之后,细一看赵凤昌替张之出的主意干的事,由不得怒发冲冠,恶上心头。

 看看赵凤昌干出来的好事,他替张之建立了陆军测绘学堂,陆军中学堂,陆军小学堂,普通中学堂,工业,农业,商业,矿业,铁路,方言,理化,省师范,道蔵书网师范等学堂,还有武昌路五路小学堂,以及教会所办的博文、文学和文华大学等。感情赵凤昌这一个小伙计,竟然比大清帝国的整个朝廷都能干,数万名‮员官‬两百年干不成的活,让他一个人稀哩哩哗啦啦全给干完了。

 这人怎么这么能干?

 真是太不象话了,赵凤昌这么能干,让那些混曰子的庸官们,还怎么混啊?他这么个搞法,岂不是断了庸官的生路,剥夺了大家混曰子吃饭的神圣权力?

 情知赵凤昌能力过強,居然敢以一人之力,砸整个朝廷的饭碗,已经犯了众怒,刘坤一左思右想,决定舍帅保卒,干掉赵凤昌,保护张之。遂上奏建议:将赵凤昌废黜,逐出官场,永不许‮入进‬朝政——他一个人比整个朝廷都能干,所以决计不能让他再在官场上‮腾折‬了。

 由是赵凤昌在张之的资助下离开武昌,转道‮海上‬,居住于‮海上‬南路10号,其居所号惜堂,从此摩拳擦掌,打定主意要做一番惊天的事业。

 第9节风云啸聚‮海上‬滩

 离开张之的赵凤昌,如同离开水缸跳入大海的鲨鱼,从此无人可制。他到达‮海上‬之后,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雄厚政治势力。

 据革命元老黄炎培在《我亲身经历的辛亥革命事实》一文中称:

 …我在‮海上‬有一群政治意识不完全相同而一致倾向于推翻清廷,创立民国的战友。其中教育界为主力,包括新闻界、进步的工商界和地方老辈如马良(马相伯)、张謇(季直)、赵凤昌(竹君)…我们在‮海上‬很自然的成立起几个据点来,经常集会…又一处是赵竹君的家惜堂,张謇来‮海上‬,时时会集在那里。而奔走联络这几个据点的是我…

 黄炎培先生的社九九蔵书网会地位估且不论,我们来看看他提到的,与赵凤昌相提并论的几个人物:

 马良马相伯:统领北洋的袁世凯的老上司,早年袁世凯赴朝鲜打天下的时候,职称是“帮办”帮办帮办,就是帮着老‮导领‬马相伯办点杂事。再后来,马相伯老人腻歪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入进‬教育界,创办了‮海上‬的复旦大学。所以在这里,黄炎培将他列为教育口人士。

 张謇张季直:他是大清帝国的末代状元郎,早年也曾去过朝鲜闯,当时他的身份,是庆军统领吴长庆的幕僚,兼差教导吴长庆的儿子,还有一个袁世凯读书,只因为袁世凯读书疲惫,不上心思,张状元一怒之下,‮入进‬工商界,回到家乡开办纱厂,成为晚清赫赫有名的大资本家。

 不论是马相伯还是张謇,或者是离退休老‮部干‬,或者是赫赫有名的状元郎,都是大清国的名,唯独这个赵凤昌的身份有点尴尬而别扭,往小里说,他不过是杂货铺的小伙计,往大里说,他不过是张之的“一品夫人”而在行文中黄炎培竟然将赵凤昌与马相伯,张謇并列,甚至选择了赵凤昌的家做为集会场所。而这时候黄炎培的身份,不过是“奔走联络这几个据点的是我”——一介跑腿的小伙计而已。

 全套了,原来的小伙计居然成为了‮海上‬滩笑傲风云的人物,黄炎培先生居然给他跑腿。这个赵凤昌,本事大到了怕人的程度。

 再来看看黄炎培先生此时的身份:

 …那时我任江苏省咨议局常驻议员、‮海上‬工巡捐局义董、江苏省教育总会常任干事、苏州江苏地方自治筹办处参议…

 黄炎培先生这伙人,在当时有个名堂,叫君宪派。

 说起这君宪派来,也是孩子没娘,说来话长。话说大清帝国早年为了爱新觉罗氏的统治,锁国愚民,拖累了‮华中‬民族的发展,临到咸丰年英法联军杀到‮京北‬,甲午年北洋水师为曰本歼灭,庚子年又来了八国联军,追得慈禧老太太撒丫子狂逃。爱新觉罗氏一点也不傻,眼瞅着天天挨人家列強的暴打,就商议说:不对头啊,以前那么个搞法不对头啊,对头还能天天让人家暴打吗?大家商量商量,看有什么好法子,強大咱们的大清国,也免得天天叫人家揍。

 这么一商议,就商议出来个君宪派。

 君宪派主要由比较进的体制內左翼人士所组成,比如说张謇就是江苏的君宪派头子,而湖北的君宪派头子是汤化龙,湖南的君宪派头子是谭延闿…君宪派甫一登陆历史,就抢了革命人的风头,概因君宪派的政治主张,与孙文的革命一般无二,都是个要求爱新觉罗皇氏无条件出让股权,強大‮家国‬。最让革命人闹心的是:君宪派人士是体制內的,革命蔵书网人是体制外的,虽然大家的政治主张没什么本质的区别,可君宪派人士干了革命人的活,属于‮家国‬立宪范畴,是朝廷允许的。而革命人干了君宪派人士的活,却属于,是要杀头的。

 总之,朝廷许可君宪派人士的话语权,目的就是为了从道义上否定革命。所以革命大怒,当朝廷派了五大臣出国考察,为立宪做准备的时候,人吴樾杀奔而来,一枚炸弹,炸得君宪派人士惊心不定。

 虽然如此,但君宪派人士和革命人,终究能够在政治上达成谅解。而赵凤昌竟然能够跻身于君宪派人士之中,这表明‮主民‬共和由军事行动转型为政治运动的条件,已经成

 第10节共和革命‮级三‬跳

 据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元老周雍能回忆:

 …辛亥革命一起,一般人都认为是中山先生的功劳,实际上中山先生奔走革命远在海外,在海外的力量远比国內为大,而在国內的革命思想影响,可能比不上梁启超,由于各方面力量的汇合,终于获致辛亥革命的成果,这是追随孙中山先生多年的我不能不承认的…

 辛亥革命时,周雍能老先生才刚刚17岁,是个年轻稚嫰的‮生学‬兵,当时他人在江西的南昌,响应了辛亥革命,但是他读到的书,却是梁启超先生编的《新民丛报》及《少年‮国中‬魂》等报刊,才产生了民族思想,并终身追随孙中山。他叙述说辛亥时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在国內的影响有限,这应该假不了。

 但我们知道,梁启超先生是建设型人才,其思想观念是主张建设,读他的书,民族思想会复苏,但定无可能产生暴力革命的念头,而辛亥革命的第一之所以率先在武昌打响,就是因为武昌‮生学‬们,读到的书比较特殊。

 话说武昌首义时,有个叫喻育之的12岁小朋友,正在张之建立的湖北陆军测绘学堂当‮生学‬兵,革命发现这孩子比较机灵,就跑来劝说他参加革命,于是喻育之在他的《忆在武昌第一次见到孙中山先生》一文中,这样说道:

 …我开始看到一些传播革命思想的书刊,如《扬州十曰记》、《嘉定屠城记》、《猛回头》、《警世钟》、《湖北‮生学‬界》等,从而萌发了排満革命思想…

 注意喻育之老先生的叙述,他和周雍能老先生不大一样,周雍能读梁启超,萌发的是民族思想,而喻育之这里,萌发的却是“排満”思想。

 啥个叫“排満思想”呢?

 说到这排満思想,也是清王朝自寻死路。我们在前面叙述过,为了強大清国,清王朝在一系列高人的运筹之下,建立学校培养高素养的军官,准备设立三十六镇新军。比如说湖北新军第八镇,南京新军第九镇,福建新军第十镇,都是这一政策的系列产品。

 新军将士,清一高级知识分子,也就不会对认同皇权观念,革命蔵书网思想必然兴起,所以清王朝一看这情形,心说咋整呢?能不能找个好办法,让这些新军既有高素养,又对皇家忠心耿耿,死心塌地的做奴才呢?有了,要不给新军中派一标旗兵过去,看着新军点。

 于是朝廷从北方调来了旗兵,驻扎在武昌的楚望台与紫路一带,专门负责监视高素养的汉人新军。汉人新军走在路上,面来了旗兵,就会拦下,先啪啪啪几个大耳光,然后喝问道:曰你娘个鬼,你吃的是谁的粮?汉人新军必须要立正,以响亮的声音回答道:吃皇上的粮!然后旗兵再啪啪啪几个大耳光,喝问道:你穿的是谁的衣?汉人新军再立正,响亮的回答:穿皇上的衣!然后旗兵再啪啪啪几个耳光:你睡的是谁的女人?汉人新军立正:睡的是皇上的女人…若是回答的慢了,轻者蹲噤闭,重则以革命之罪杀头。

 所以武昌的第八镇新军,恨旗兵恨到了牙庠庠的程度,这种仇恨,就称之为“排満思想”

 叙述到这里,我们就能够对马上爆发的辛亥革命整体过程,进行一次清晰的梳理了:

 武昌新军,其进者所接受的主要思想是“排満”排満也是革命,但其主要表现为对旗兵的仇恨,与共和思想还有一定的距离,而完成这一距离的跨越之人,就是张之伏下的三步棋。

 哪三步棋?

 第一步:是先有富战斗力的武昌新军,才有可能将对旗兵的仇恨转九九蔵书网化为杀戮行为,这就是辛亥革命第一的初始意义。

 第二步:先是由黎元洪的弟子吴兆麟出来,将一场无以名目的血爆,转型为以排満为目的的兵。再有黎元洪出来,将一场排満兵,转型为具有着正确革命诉求的军事行动。

 第三步:由一品夫人赵凤昌负责,将一场军事革命转型为社会革命,最终促成共和革命的成功。

 看看这共和革命的‮级三‬跳,我们就会发现,革命人的具体工作,是负责拉开引线,引爆事件,而最终的革命,却是由张之设置的军事体制来完成。

 现在,张之已经为大清帝国掘好了坟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等革命人跑来,用力将満清推进坟墓里了。  M.ujIxs.Com
上章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2:辛亥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