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噶尔·钦陵,全名叫赞卓噶尔·钦陵赞卓,吐蕃大臣、将军。是蔵族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其祖世代为吐蕃贵族,姓薛氏。父亲禄东赞“
明毅严重,讲兵训师,雅有节制,吐蕃之并诸羌,雄霸本土,多其谋也。”曾赴长安为松赞干布求亲,遂有文成公主西嫁吐蕃赞普的盛事。
唐高宗永徽元年(650),松赞干布逝世,芒松芒赞继赞普位。因为赞普年幼,由禄东赞摄理政务。唐乾封二年(667)禄东赞去世,即由钦陵掌握朝政。吐蕃语称宰相为论,而钦陵实为吐蕃宰相,故史称为论钦陵。禄东赞父子掌吐蕃朝政长达七十年之久。
670年大非川之战。唐朝以右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左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卫将军郭待封副之,率军讨伐吐蕃,且援送吐谷浑还故地。薛仁贵令郭待封率2万人于大非岭守辎重。薛仁贵帅部前行,击吐蕃于河口,大破之,斩获甚众。郭待封不执行薛仁贵的计策,领辎重踵进,被吐蕃二十余万军队打败,悉弃辎重。薛仁贵部返回大非川,吐蕃论钦陵将兵四十余万进攻,唐兵大败。薛仁贵与论钦陵约和而还。(关于大非川之战唐军的人数,资治通鉴670年没说,其他资料,有些说率众十余万,有些说五万,《册府元
》《旧唐书本纪第五》《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说领兵五万,有人根据作战过程及李靖兵法分析,唐军为5万:大非川之战的过程,薛仁贵出击带的是战兵,辎重兵留给郭待封,郭待封部一共2万人,所以辎重兵应该不多于2万。按照李靖兵法,唐军每1万人中辎重兵3千,按照这个比例,10万的话辎重兵超过2万,10万之说有误;5万的话,辎重兵1。5万加5千战兵守辎重正好2万。所以5万之说正确。)
678年,刘仁轨镇洮河,每有奏请,多为李敬玄所抑,由是怨之。仁轨知敬玄非将帅才,
中伤之,奏言:“西边镇守,非敬玄莫可。”唐高宗以敬玄代仁轨为洮河道大总管兼安抚大使。李敬玄将兵十八万与吐蕃论钦陵战于青海之上。兵败,刘审礼没于阵。左领军员外将军黑齿常之,夜帅敢死之士五百人袭击吐蕃军营,吐蕃军溃
退兵,李敬玄得以率军返回鄯州。
同年,高宗听说吐蕃赞普去世,准备派兵部尚书裴行俭灭掉吐蕃,裴行俭答:钦陵为政,大臣和睦,未可图也。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九》记载唐朝李谨行对吐蕃论钦陵:“贞观初,拜右卫将军,赐姓李氏。寻卒。子谨行,伟貌,武力绝人。麟德中,历迁营州都督。其部落家僮数千人,以财力雄边,为夷人所惮。累拜右领军大将军,为积石道经略大使。吐蕃论钦陵等率众十万人入寇湟中,谨行兵士樵采,素不设备,忽闻贼至,遂建旗伐鼓,开门以待之。吐蕃疑有伏兵,竟不敢进。
上元三年,(李谨行)又破吐蕃数万众于青海,降玺书劳勉之。累授镇军大将军,行右卫大将军,封燕国公。…”
680年,吐蕃军进攻河源(今青海省东部),被唐将黑齿常之率军击退。黑齿常之经略河源,广置烽戍七十余所,开屯田五千余顷,由是战守有备焉。
681年,吐蕃论赞婆率军3万屯良非川,黑齿常之率3000骑兵打退吐蕃军,杀获二千余级。收其粮畜而还。常之在军七年,吐蕃深畏之。
682年,吐蕃入寇河源军(唐朝驻军之一,军治在青海西宁附近),军使娄师德将兵击之于白水涧,八战八捷。
687年-689年,唐军离开安西四镇,吐蕃军趁机入进安西。
689年安西之战。唐军主帅韦待价无将领之才,初战不利,之后遇大雪,粮运不继,士卒冻馁,乃引军还。
692年,武威军总管王孝杰大破吐蕃,复收四镇,重置安西都护府于
兹,驻唐兵3万。
694年,武威道总管王孝杰破吐蕃论赞刃、突厥可汗子等于冷泉及大岭,各三万余人。
696年,王孝杰、娄师德与吐蕃将论钦陵赞婆战于素罗汗山,唐军战败。
696年,论钦陵要求唐军撤出西域,被唐朝拒绝。
唐蕃议和,论钦陵说:“且四夷唐皆臣并之,虽海外地际,靡不磨灭,吐蕃适独在者,徒以兄弟小心,得相保耳。”[3]
唐与吐蕃打了近200年,唐取得的大胜比大败多。松州之战唐军打败吐蕃军,吐蕃退出
项、白兰羌、青海吐谷浑等,西域也逐步被唐朝控制。后来吐蕃论钦陵赢了几战占了青海西部,但是争夺安西失败,论钦陵要求唐撤出安西,被拒绝也无可奈何。
唐长期控制河西陇右安西北庭,李祎薛讷张思礼皇甫惟明王忠嗣哥舒翰高仙芝多次大胜吐蕃军,或者杀敌数万,或者开拓疆土,在东边将战线推到青海湖以西,在西北将吐蕃赶出大小
律,从东到西北庒制吐蕃。后来安史之
朱泚之
藩镇之祸牛李
争甘
之变,唐不断內斗,吐蕃趁机赢了一些,但是唐朝李晟韦皋史敬奉等多次重创吐蕃军,后来,吐蕃王国內外
困先灭亡了。
1、【辛亥,以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右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卫将军郭待封为副,领兵五万以击吐蕃。】——《旧唐书·本纪第五》
2、【以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率将军阿史那道真、郭待封等以击之。待封尝为鄯城镇守,聇在仁贵之下,多违节度。军至大非川,将发赴乌海,仁贵谓待封曰:“乌海险远,车行艰涩,若引辎重,将失事机,破贼即回,又烦转运。彼多瘴气,无宜久留。大非岭上足堪置栅,可留二万人作两栅,辎重等并留栅內,吾等轻锐倍道,掩其未整,即扑灭之矣。”仁贵遂率先行,至河口遇贼,击破之,斩获略尽,收其牛羊万余头,回至乌海城,以待后援。待封遂不从仁贵之命,领辎重继进。比至乌海,吐蕃二十余万悉众来救,邀击,待封败走趋山,军粮及辎重并为贼所掠。仁贵遂退军屯于大非川。吐蕃又益众四十余万来拒战,官军大败,仁贵遂与吐蕃大将论钦陵约和。】——《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三》
3、【咸亨元年,乃以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左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卫将军郭待封副之,总兵五万讨吐蕃,且纳诺曷钵于故廷。王师败于大非川。】《新唐书·卷第二百一十五·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
4、【仪凤四年,赞普卒,其子器弩悉弄嗣位,复号赞普,时年八岁,国政复委于钦陵。】
5、【秋,七月,吐蕃寇河源,左武卫将军黑齿常之击却之。擢常之为河源军经略大使。常之以河源冲要,
加兵戍之,而转输险远,乃广置烽戍七十余所,开屯田五千余顷,由是战守有备焉。】《资治通鉴》永隆元年(庚辰,公元六八零年)
6、【己丑,河源道经略大使黑齿常之将兵击吐蕃论赞婆于良非川,破之。收其粮畜而还。常之在军七年,吐蕃深畏之。】《资治通鉴》开耀元年(辛巳,公元六八一年)
7、【吐蕃入寇河源军,军使娄师德将兵击之于白水涧,八战八捷。】《资治通鉴》永淳元年(壬午,公元六八二年)
8、【万岁登封元年,孝杰复为肃边道大总管,率副总管娄师德与吐蕃将论钦陵、赞婆战于素罗汗山。官军败绩,孝杰坐免官。万岁通天元年,吐蕃四万众奄至凉州城下,都督许钦明初不之觉,轻出按部,遂遇贼,拒战久之,力屈为贼所杀。时吐蕃又遣使请和,则天将许之;论钦陵乃请去安西四镇兵,仍索分十姓之地,则天竟不许之。】
、【吐蕃自论钦陵兄弟专统兵马,钦陵每居中用事,诸弟分据方面,赞婆则专在东境,与国中为邻,三十余年,常为边患。其兄弟皆有才略,诸蕃惮之。圣历二年,其赞普器弩悉弄年渐长,乃与其大臣论岩等密图之。时钦陵在外,赞普乃佯言将猎,召兵执钦陵亲
二千余人,杀之。发使召钦陵、赞婆等,钦陵举兵不受召,赞普自帅众讨之,钦陵未战而溃,遂杀自。】——《旧唐书·卷一九六上·吐蕃上》
10、【证圣元年,钦陵、赞婆攻滥洮,孝杰以肃边道大总管战素罗汗山,虏败还。又攻凉州,杀都督。遣使者请和,约罢四镇兵,求分十姓地。武后诏通泉尉郭元振往使,道与钦陵遇。元振曰:“东赞事朝廷,誓好无穷,今猥自绝,岁扰边,父通之,子绝之,孝乎?父事之,子叛之,忠乎?”钦陵曰:“然!然天子许和,得罢二国戍,使十姓突厥、四镇各建君长,俾其国自守若何?”元振曰:“唐以十姓、四镇抚西土,为列国主,道非有它,且诸部与吐蕃异,久为唐编人矣。”钦陵曰:“使者意我规削诸部为唐边患琊?我若贪土地财赋,彼青海、湟川近矣,今舍不争何哉?突厥诸部碛漠广莽,去国中远甚,安有争地万里外琊?且四夷唐皆臣并之,虽海外地际,靡不磨灭,吐蕃适独在者,徒以兄弟小心,得相保耳。
十姓五咄陆近安西,于吐蕃远,俟斤距我裁一碛,骑士腾突,不易旬至,是以为忧也。乌海、黄河,关源阻奥,多疠毒,唐必不能入;则弱甲孱将易以为蕃患,故我
得之,非规诸部也。甘、凉距积石道二千里,其广不数百,狭才百里,我若出张掖、门玉,使大国舂不耕,秋不获,不五六年,可断其右。今弃不为,亦无虞于我矣。青海之役,黄仁素约和,边守不戒,崔知辩径俟斤掠我牛羊万计,是以求之。”使使者固请,元振固言不可许,后从之。钦陵专国久,常居中制事,诸弟皆领方面兵,而赞婆专东境几三十年,为边患。兄弟皆才略沈雄,众惮之。器弩悉弄既长,
自得国,渐不平,乃与大臣论岩等图去之。钦陵方提兵居外,赞普托言猎,即勒兵执其亲
二千余人杀之,发使者召钦陵、赞婆,钦陵不受命,赞普自讨之。未战,钦陵兵溃,乃杀自,左右殉而死者百余人。】——《新唐书·卷二一十六上·列传第一四十一上·吐蕃上》
11、【咸亨元年,吐蕃入寇,命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率将军阿史那道真、郭待封击之,以援吐谷浑。侍封尝为鄯城镇守,与仁贵等夷,及是,聇居其下,颇违节度。初,军次大非川,将趋乌海,仁贵曰:“乌海地险而瘴,吾入死地,可谓危道,然速则有功,迟则败。今大非岭宽平,可置二栅,悉內辎重,留万人守之,吾倍道掩贼不整,灭之矣。”乃约赍,至河口,遇贼,破之,多所杀掠,获牛羊万计。进至乌海城,以待后援。待封初不从,领辎重踵进,吐蕃率众二十万邀击取之,粮仗尽没,待封险保。仁贵退军大非川,吐蕃益兵四十万来战,王师大败。仁贵与吐蕃将论钦陵约和,乃得还,吐谷浑遂没。仁贵叹曰:“今岁在庚午,星在降娄,不应有事西方,邓艾所以死于蜀,吾固知必败。”】——《新唐书·卷一一一·列传第三六·薛仁贵传》
12、【证圣元年,吐蕃寇洮州,令师德与夏官尚书王孝杰讨之,与吐蕃大将论饮陵、赞婆战于素罗汗山,官军败绩,师德贬授原州员外司马。】——《旧唐书·卷九三·列传第四三》
13、【钦陵,禄东赞之子也,与弟赞婆、悉多于、
论皆有才略。禄东赞卒,钦陵代之秉政,三弟将兵居外,邻国畏之。】——《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唐纪十七》
14、【二月,壬戌,吐蕃赞普卒,子器弩悉弄立,生八年矣。时器弩悉弄与其舅麹萨若诣羊同发兵,有弟生六年,在论钦陵军中。国人畏钦陵之強,
立之,钦陵不可,与萨若共立器弩悉弄。】——《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唐纪十八》
15、【贞观初,拜右卫将军,赐姓李氏。寻卒。子谨行,伟貌,武力绝人。麟德中,历迁营州都督。其部落家僮数千人,以财力雄边,为夷人所惮。累拜右领军大将军,为积石道经略大使。吐蕃论钦陵等率众十万人入寇湟中,谨行兵士樵采,素不设备,忽闻贼至,遂建旗伐鼓,开门以待之。吐蕃疑有伏兵,竟不敢进。
上元三年,又破吐蕃数万众于青海,降玺书劳勉之。累授镇军大将军,行右卫大将军,封燕国公。…】——《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九》
、【吐蕃复遣使请和亲,太后遣右武卫胄曹参军贵乡郭元振往察其宜。吐蕃将论钦陵请罢安西四镇戍兵,并求分十姓突厥之地。元振曰:“四镇、十姓与吐蕃种类本殊,今请罢唐兵,岂非有兼并之志乎?”钦陵曰:“吐蕃苟贪土地,
为边患,则东侵甘、凉,岂肯规利于万里之外琊!”乃遣使者随元振入请之。】——《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唐纪二十一》
17、【遣使者请和,约罢四镇兵,求分十姓地。武后诏通泉尉郭元振往使,道与钦陵遇。元振曰:“东赞事朝廷,誓好无穷,今猥自绝,岁扰边,父通之,子绝之,孝乎?父事之,子叛之,忠乎?”钦陵曰:“然!然天子许和,得罢二国戍,使十姓突厥、四镇各建君长,俾其国自守若何?”元振曰:“唐以十姓、四镇抚西土,为列国主,道非有它,且诸部与吐蕃异,久为唐编人矣。”钦陵曰:“使者意我规削诸部为唐边患琊?我若贪土地财赋,彼青海、湟川近矣,今舍不争何哉?突厥诸部碛漠广莽,去国中远甚,安有争地万里外琊?且四夷唐皆臣并之,虽海外地际,靡不磨灭,吐蕃适独在者,徒以兄弟小心,得相保耳。十姓五咄陆近安西,于吐蕃远,俟斤距我裁一碛,骑士腾突,不易旬至,是以为忧也。】——《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一上》
18、【初,吐蕃赞普器弩悉弄尚幼,论钦陵兄弟用事,皆有勇略,诸胡畏之。钦陵居中秉政,诸弟握兵分据方面,赞婆常居东边,为国中患者三十馀年。器弩悉弄浸长,
与大臣论岩谋诛之。会钦陵出外,赞普诈云出畋,集兵执钦陵亲
二千馀人,杀之,遣使召钦陵兄弟,钦陵等举兵不受命。赞普将兵讨之,钦陵兵溃,杀自。】——《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唐纪二十二》
参考资料1。《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九:子谨行,伟貌,武力绝人。麟德中,历迁营州都督。其部落家僮数千人,以财力雄边,为夷人所惮。累拜右领军大将军,为积石道经略大使。吐蕃论钦陵等率众十万人入寇湟中,谨行兵士樵采,素不设备,忽闻贼至,遂建旗伐鼓,开门以待之。吐蕃疑有伏兵,竟不敢进。上元三年,又破吐蕃数万众于青海,降玺书劳勉之。累授
(本章完)
m.uJ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