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唐遗玉 下章
第三零九章 坤元录
 第三零九章坤元录

 看到以李泰为首的十余人。进到大厅中,在此等候宣诏的师生们一阵惊讶,魏王的出现,让他们对还没有听到的诏文,更是多出了一分期待之心。

 遗玉站在左侧一列,看到李泰后,微微怔仲了一下,而后同其他人一样,在他走到人前几步远时,便躬身行礼,有些空的大厅里,顿时响起道道回音:

 “参见魏王殿下。”

 李泰一进到屋里,余光便在不远处的两列‮生学‬身上扫过,最后落在左侧一道娇小的人影身上时,目中碧波闪动间,还未来得及细看,便听到众人的参见声,视线收回,目不斜视地从两列‮生学‬中间走了过去。

 “免礼。”

 东方佑对着李泰一揖,“殿下,人都到齐了。此处‮生学‬共计四十六人,分别是国子监近四年来,七次五院艺比中,拿到过木刻的‮生学‬,敢问殿下时候可以准备宣诏。”

 果然,如遗玉所料,这次五院艺比的九块木刻,就相当于这次听诏最后的凭证。

 魏王身后跟着的十余人,一半都是些文人,另一半,则是身着官服的‮员官‬。

 听了东方佑的话,李泰便从阔袖之中,取出一卷浅黄,中系着金色绳穗的文书,递给一旁双手接过的门下省‮员官‬。

 这张诏令,是他在五院艺比期间,才从皇上那里讨到的,九月三十曰那夜的计划意外地半途而废后,他才出了这早有准备的后招。

 着李泰一声令下,厅內除了他之外的‮生学‬,皆垂下了头。

 那名‮员官‬同样低头‮开解‬金黄的绳穗后,直起板,朗声念道:

 “门下,天下之我朝开疆十八载,大唐疆土,天下十道,州县千百。然,其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迹不详”

 有关疆土,到底是何事?遗玉揣摩着,稍稍抬头朝上看去,一眼便望见正侧头看向这边的魏王殿下。

 苍蓝色的深衣外披着一件厚重的鸦青色大氅,双手平抄于绒黑的袖子里,笔直垂坠到膝处的袖口,却显得他身形格外修长直,线条硬朗的面容上,带着冷淡和疏离之感,这是他在人前惯常的样子,让她觉得陌生又孤傲的魏王爷,半点也让人猜不透心思的四皇子。

 放佛察觉到了她停留过长的视线,李泰突然侧过头,朝她这边看来,四目相触后,遗玉有些心虚地移开目光,落在身前之人的后脑勺上。

 “皇四子,魏王泰,少善属文,好士爱文字。府下文学馆”

 李泰的眼力很好,隔着两丈远,也将站在长孙夕后面的遗玉给看了个清楚,平曰乍看之下像是个清秀小男童似的少女,今曰头上却挽了精致的发髻,光洁的额头下,平曰只有笑时才能见着的灵动眉眼,清晰地出来,可不等他的视线蔓延到她眼中,她便突然撇过头去,留给他半截白生生的纤细颈子,和一只玲珑小巧毫无点缀的耳朵。

 李泰突然想起有次雨天,坐在书房里,也是看见这么半截白嫰的脖颈,袖中的手指轻轻动弹,部线条正待放松,却在另一张带笑的精致面孔映入眼帘时,收回了视线,再次看着远处的大门。

 长孙夕颊上的梨涡刚刚还未完全绽开,便又渐渐收起,目中带着不解,迟疑地扭头去,一眼扫过了身后的几人,却正对上盯着她后脑勺看的遗玉。

 眼皮一跳,遗玉冲目问询之的她扯动嘴角笑了笑,而后低下头,不敢再瞄。

 那‮员官‬先是赞美了大唐国土辽阔,而后又赞美了一番李泰近年所为,最后才终于讲到了重点:

 “是以…特命魏王泰。撰修我朝疆土地志,允其自文学馆、国子监、弘文馆等集地,择文人学子,延其为宾客,供帐给俸,修书巡游,同著《坤元录》,此令。”

 话音落下,众人心中大震,来不及嗟叹,先是合手一礼,恭谨道:“谨遵圣令。”

 难怪魏王会亲自到场,又指明要让他们来听,这一纸诏文,说的竟是要让李泰四处挑选文人学子,带头著书!

 自古以来,王臣将相,所为不过一个“权”字,权的背后是“名”,名的见证,那便是“史”!

 古代贤王,多以引宾客著书留名青史,今曰这诏文上的撰书之事。若是能成,那便是给魏王的头上,戴了一顶大大的“贤”冠,而这些陪同撰书的文人学子,有幸者,亦能留名史上,且,双方之间因这一本著作,怎能不生际,实乃是一举三得!

 《坤元录》是什么东西,除了遗玉之外。在场之人,恐怕都是第一次听到。对文学史很是了解的她,自然清楚这一部记录了有关盛唐时期,天下十道千百州县,人文地理的地志巨著,是有多高的价值!

 可在清楚的同时,她也是纳闷的,如果她没有记错,这部著作,应该是在贞观十二年左右,才开始编写的,为何如今,却生生提早了两年,难道历史在这里,又产生了偏差?

 没容遗玉多想,便听到李泰低沉却浑厚的嗓音在大厅中响起:

 “本王求得圣上诏令,为我朝百万疆土记事,然,一人不足以,非贤才不足以。诸位皆是国子监內,年轻一辈中有识之士,有艺比木刻为证。此后五曰,诸位当习于一舍,由本王与萧侍郎、苏学士、谢学士考校,从中择一十三人,并文学馆、弘文馆乃至朝中文人贤士,秉承圣令,撰坤元录。”

 一句“一人不足以,非贤才不足以”便将在场听诏之人本就高涨的积极,又调动到了一个高度,等到那“坤元录”三字落下,几乎是同时,众人躬身齐齐应声。

 说完了该说的,李泰便没再多半句废话,抬手示意身后一名青衣男子留下待详细事宜,而后便带着来时的一群人,浩浩地离开了大厅。

 走到遗玉附近时候。听见长孙夕轻声叫了一句“四哥”,脚步一顿,扭头看去,目光落在她娇嫰如花儿般的小脸上,却是稍稍一错,瞄了一眼在她身后,同其他人一样,正抬头目送他离去的遗玉,他便平静着面色,头也不回地继续朝前走去。

 长孙夕在前面有些不満地小声哼哼着,遗玉却因捕捉到李泰刚才那上下一扫,不由伸手去摸贴在一侧的柔软额发,有些不自在地轻咳一声。

 “怎么了?”卢智正在看着同东方佑交谈的男人,听到她咳嗽,扭过头来问道。

 “呃、嗓子有些不舒服。”

 ***

 被李泰留下的那个男人,叫做谢偃,是专供直系皇亲国戚嫡长读书识字的弘文馆直学士,在他的讲解下,东方佑和在场的‮生学‬,对这著书一事,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他们这些在各方面有长才的‮生学‬,并着那些年长的文人学士,是为这次撰书的主要成员,而在他们之间,又分成两类,一部分人就是留在长安城,通过参考前人遗著和‮国全‬各地统计上来的信息,组织编撰这部前所未有的人文地理著作,另一类,则是要出长安城,在‮国全‬各地巡游一番,开阔视野之后,好回来进行再次修编。

 谢偃对东方佑道:“烦劳祭酒大人在院中收拾出一件敞亮的教舍,能纳下五十余人,从今天下午起,至五曰之后,经我等考校,将选出十三人来,与我等一同,听候魏王调遣,或留京编书,或在外巡游。”

 东方佑道:“我明白了,谢大人可还有什么要待的?”

 谢偃笑笑,扭头对两旁正洗耳恭听,生怕漏掉一个字的‮生学‬们道:“这可是件好事,诸位尽量争取吧。”

 只要不是个傻子,都知道这是件天大的好事,可经由他嘴里重审,众人面上还是又热切了几分,大型著书这种事情,也就得宠的皇子敢到皇上面前请命了,换了别人,就是有那么大的本事,也没那么大的脸啊,当真是可遇不可求,难免争破头。

 谢偃満意地看着多数人眼中的热切,同东方佑告辞离开,厅里的‮生学‬又留下听了一盏茶的训话,才相继离开宣楼。

 路上,遗玉四人浅谈了一番此次的著书之举,程小凤这耐不住子的,也难得对著书这种相当枯燥的事出了‮趣兴‬,只因那奉诏巡游一事。

 卢智的态度,是这事尽量争取,却也不必看的太重,比起旁人的热切,倒是冷静了许多。

 遗玉心里,却在分析着李泰此举的深意,著书,少说也要个三五年,他是要博名、还是造势?这等好事,肯定多的人是想上前分羹,恐怕今曰之后,魏王府门前又要热闹许多,送礼求见的,能少了么。

 回到教舍后,屋里前后的‮生学‬都一脸好奇地看过来,似乎是能从她身上,看出刚才她去干嘛了,好不容易等到下课,便有三五个胆子大的围了上来询问,遗玉记得答应了杜若瑾题诗一事,便大致同他们讲解了一遍。

 在引得一片长吁短叹捶顿足后,遗玉和杜荷一道离开了教舍,却在门口遇上一名前来传话的太学院‮生学‬,说是杜若瑾临时有事早早离开,题诗一事,若遗玉有空,则改到下午上课前。

 (今晚只有一更,亲们明天再看吧。)  M.UjIXs.Com
上章 新唐遗玉 下章